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跟你越親,才會越有這些「壞毛病」,家長可別會錯了意

孩子跟你越親,才會越有這些「壞毛病」,家長可別會錯了意

文|文兒

前段時間去閨蜜家做客,剛好趕上她家孩子從親戚家待了兩周回來,剛到的時候小傢伙還挺靦腆,剛過二十分鐘就跟媽媽身邊撒起歡來了。好不容易中間把孩子打發走了,閨蜜跟我說,之前親戚跟她打電話說,孩子特別聽話,比家裡的表哥還懂事,帶起來一點都不費勁。閨蜜當時還挺開心,說這孩子難道真是一下子就長大了,簡直比「變形記」還迅速啊。結果一回到家,閨蜜發現依舊是之前那個「煩人精」,甚至還變本加厲了。

雖然閨蜜說著「咬牙切齒」,但卻聽出了媽媽很受用的甜蜜感,大家平時肯定也都發現,不管孩子在外面表現得有多穩重懂事,回到家裡也依舊是折騰爸媽的小魔頭,一身的「壞毛病」。真相是孩子跟你越親,才會越有這些「壞毛病」,家長可別會錯了意。

一、在親近的人面前,孩子都有哪些「壞毛病」?

面對親人,孩子總是「口不擇言」

明明家長整天教育孩子要禮貌待人,說出口的話要在心裡想一想,以免冒犯到別人或者出口傷人。但是在家裡,孩子好像把這一切都忘在了腦後,說話專揀難聽的,也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總是家裡聊天談話時的那個「話題終結者」。

家長還沒針對這一點批評孩子呢,孩子就會立馬反擊「為什麼你們能這樣說我,我不能這樣說你們呢」,教育孩子說話要考慮家長的感受,孩子就會說一家人說話還要顧忌那麼多嗎?面對這樣的質問家長也啞口無言,在孩子的認知里,都是親人說話不用想太多。

面對親人,孩子總是「行為放肆」

出門就是懂禮數眼力見兒一百分的孩子,只要回到家裡關上門,立馬變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的生活「低能兒」。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無論幹什麼,都要喊媽媽幫忙,網路調侃唯一一次找爸爸也是問「我媽呢」。

更不用說什麼禮儀謙讓了,在家裡就是一個什麼都需要被人伺候的小少爺小千金,只會跟在家長屁股後面來迴轉,光添麻煩不幫忙。每當家長批評孩子,得到的永遠是在家裡幹什麼都可以的回答,以至於孩子這樣的表現總是令家長擔心,一旦形成習慣,出門也難改了。

二、孩子只在家長面前毛病多,是因為關係太親密

心理學上表明,正因為家是一個極度安全的區域,孩子對於家人這種親密關係,會習慣性地展現自己最真實也最脆弱的一面。

尤其是在孩子的認知中,家庭以及父母都是可以無條件接受自己包容自己的,所以無論做出什麼樣的行為,都不會被家人所拋棄。不是所有家庭的孩子都會是這樣的認知,如果孩子對家長展示的毛病很多,只是因為關係太親近,家長可以慶幸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充滿愛和歸屬感的家庭環境。

因為孩子感到安全,潛意識才會放下所有顧忌去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三、家長該怎麼去對待孩子的這些「壞毛病」呢?

不要立馬就斥責

很多暴躁易怒的家長如果碰到這種情況,容易把這種行為當做孩子在跟家長對著干,不聽話,然後對孩子大聲斥責,這樣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就比較武斷的處理方法是不可取的。在育兒權威專家西爾斯的書中有提到,家長必須學會怎樣去接受和理解孩子們的情感。孩子被斥責後,會感到不被理解,漸漸壓抑自己的情感封閉內心,這種情況會更糟。

要正確引導

在明白了孩子的情感表達方式之後,家長可以根據這種方式是否恰當做出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可以用一種比較溫和舒適的方式,讓家人接受他的情感表達。讓孩子明白,越是感到安全的,擁有親密關係的家人,才越需要認真對待和珍惜。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只有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達成一致,才能獲得舒適的相處方式。

四、由於孩子的「壞毛病」,家長也享受著「被需要」

孩子跟家長越親越表現出來的這些「壞毛病」,不僅是孩子對於所處關係中表現出來的安全感,家長也從孩子的這種甜蜜的「折磨」中,享受到了「被需要」的感覺。

雖然時常會頭疼,但是不用太過擔心,孩子內心是有自己的判斷和分寸感的,從家人只是特定的針對對象就可以看出來。只要家長給孩子一個正向的引導,清晰表明自己對孩子的需求和期待,孩子也會慢慢改變表達自己感情的方式。

各位家長們也有這種甜蜜的負擔嗎?孩子都向你們展示了什麼「壞毛病」呢?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屁孩兒 的精彩文章:

寶寶睡出漂亮頭型的「黃金時期」,多數父母都不知道,實在可惜
如果寶寶吃東西噎住,請儘快用這套急救方法,已經救回了數百萬人

TAG:小屁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