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周末去了趟圖書館才知道,別的父母到底有多拼

周末去了趟圖書館才知道,別的父母到底有多拼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文|蘇茉兒

編輯|金弋

圖|蘇茉兒拍攝

周末去圖書館,是我最近幾個月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

大學畢業後,幾乎再也沒去過圖書館。當媽媽後,我遇到了很多育兒難題,開始學習育兒知識。

育兒書籍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書買回來之後,才發現不實用;有些書講得很簡單,只看一遍就夠了;有些書,與其他書內容觀點重複很多。總之,很多書不值得買。但還是可以看看的。

所以,幾個月前我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去圖書館借書。這樣在買書之前,可以先借來看看,值得買的書,再買。

然而,第一次去圖書館,我就感到震驚!

1

圖書館9點開館,我們8點半就到了。

剛到圖書館門口,樂樂就驚呼道:「媽媽,你看,那麼長的隊伍。」

我順著樂樂手指的方向看到,從圖書館門前,到圖書館左側,有樹的那條小路上,排了很長的隊伍,一直延伸到我看不到的地方。

當時太陽很大,很刺眼。隊伍中有的人帶了傘遮陽,有的正好站在樹蔭下,但更多人是站在太陽里,無遮無攔。

在隊伍的另一面,圖書館前面長長的台階上,有一個老人拄著拐杖,彎著腰,頂著太陽,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看了很震驚,那天在圖書館的書架前,我還看到了另外兩位老人,也是拄著拐杖。

我心裡猜測,家裡有這樣愛讀書的老人,他們的子女能不愛讀書嗎?

2

但更讓我感到震驚的,還在後頭。

在我的印象中,學校圖書館是沒有專門的「家庭教育」圖書分類的,但市圖書館裡「家庭教育類」書架竟然樹立在最醒目的位置,也就是入口處。

目測「家庭教育類」書架有三四十個。

這些書架竟然有一半都被借空了,有些書架上的書全都被借走了。當我按照自己在網上查到的書單借書時發現,有很多也都被借走了。

這也太瘋狂了吧?我心裡想,現在的父母有多重視孩子的教育?

再仔細想想,這種現象也正常,可以理解。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身的局限性,懂得向書本學習育兒知識,借鑒經驗。

但很多年輕父母並不知道該看哪些書,基本都是照著大V,親子教育家推薦的書單來借書,所以才會出現扎堆借書的現象。

那天讓我震驚的現象,還有「家庭教育類」書架前,不僅有媽媽們的身影,還有好幾位爸爸,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他們認真選書、翻書的樣子,讓我再一次感到震驚。

原來,爸爸們也開始參與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來,還懂得來找書學習,我心裡猜測這一定是一位負責任的好爸爸。在過去,這是不可想像的。

而那位頭髮花白的老人說,自己當了一輩子教師,現在退休了,幫兒子兒媳帶孫子,年輕人的很多教育理念與自己不同。他的有些理念或許過時了,所以專門來借書學習新的育兒理念。

後來幾天,我腦海里反覆出現那位老人說的話,和拄拐杖爬台階老人的背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很多父母說孩子不愛看書,是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看。

白岩松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大學生不讀書的狀況已經到了讓人觸目驚心的地步。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相當多大學老師不讀書了。老師不讀書怎麼讓學生讀書?

同樣,父母不讀書又怎麼讓孩子讀書呢?

3

從那之後,我堅持每次去圖書館都帶著樂樂。周末有很多父母帶著幾歲的孩子去少兒閱覽室讀繪本,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第一次去圖書館時,3歲多的樂樂特別好奇,坐不住。但當他找到一本自己最愛的汽車立體書,很快就安靜下來。那天,他還看了自己最愛的「星球書」。

後來每個周末,他都會主動地說:「媽媽,咱們去圖書館吧?」

這種簡單的習慣,也讓樂樂對書的興趣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晚飯後,我在看一本書,樂樂坐在我旁邊的椅子上,好奇地問:「媽媽,你在看什麼?」

我說:媽媽在看一本書,名字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樂樂指著書說:「媽媽,講講。」

「好的。這本書講的是,怎樣做一個好媽媽,媽媽看這本書,也是在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樂樂問道:「那姐姐呢?」

我說:「姐姐看書學習是為了變成一個能幹的人。」

「那爸爸呢?」樂樂問正在玩手機的崔先生,「爸爸,你怎麼不讀書?」

崔先生尷尬地說:「爸爸也學習呀。只是我現在還沒找到合適的書。」

「爸爸,媽媽都學習怎麼做一個好媽媽,你可以看媽媽的書啊,學習怎麼做一個好爸爸。」樂樂很認真地說。

聽了這話,崔先生更尷尬了,我感覺很欣慰,父母做了什麼,孩子真的都看在眼裡。

一年之前,樂樂還是對書完全不感興趣的孩子。但現在每天的睡前閱讀都已經成為了習慣。

同時,也因為樂樂的成長,讓我感受到堅持讀書,給自己帶來的改變。

從書中,我知道,很多媽媽像我一樣,會遇到各種難題,他們也會驚慌失措,也會崩潰大哭,但他們都沒放棄成為一個好媽媽。

我覺得自己也可以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其他爸爸媽媽。

於是,我們決定啟動「一年讀50本書的計劃」。

這是我一直想做一直沒做下去的一件事。

今年年初,我就在自己的手賬上寫下了這麼一個計劃:一年讀50本書,並且分解到每個月讀四本,每個星期讀一本,每周讀1~2小時書。

當時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讀書筆記,與爸爸媽媽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

然而,從春分,到夏至,從夏至,到立秋,2019年已經過去一大半了,我只讀了10本書。

雖然離一年讀50本的計劃還很遠,但與過去相比,我也進步了許多。

我知道很多父母跟我一樣,會給自己找1000個不讀書的理由。而我自己也很認同「學習是反人類的行為」,因為人都有惰性,都想享受,不願意勞累,但是有人陪著一起學習就不一樣。

所以,為了更好地執行「一年讀50本書的計劃」,我們邀請《家人》的讀者,與我們一起開始這個讀書計劃,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

接下來的每周,我們都會分享自己的讀書筆記。同時我們也與出版社合作,推出一個贈書計劃,每篇讀書筆記後留言點贊最多的前五名讀者,將獲得我們每周精選的贈書一本。

歡迎大家參與。並留言您想要讀的書。

原 創 文 字,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轉 載 需 授 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花季少女被親生父親殺死,曾多次被家暴:該怎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少年派》大結局:那個對你最「壞」的人,卻是最愛你的人

TAG:家人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