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毀掉了誰?
1:流量明星時代,在大屏幕上真的不行了嗎?
2:可以說,《上海堡壘》遭到的否定甚至是謾罵,很大程度上與鹿晗帶來的巨大流量緊密相關。
3:當年,是鹿晗帶領他們,登上了流量為王的巔峰。現在,鹿晗又親手關閉了流量明星主演電影的大門。
大約兩年前,網路作家跳舞在知乎回答鹿晗和關曉彤戀情官宣話題時,提到他所在微信群里,群內網路作家們紛紛打聽誰的作品用了鹿晗,因為覺得這麼高的流量,一上映豈不是火定了。
結果,江南非常嘚瑟地跳出來:我我我,上海堡壘用的鹿晗……哈哈哈。
現在,答案大家都知道了。截至8月11日18時,《上海堡壘》上映第三天,豆瓣評分跌至3.3分,票房才剛剛過1億元。相比籌備6年,投資3.6億的成本而言,口碑和票房的雙雙滑鐵盧,已經註定了《上海堡壘》的撲街結局。甚至,就《人民日報》也如此狠批:《流浪地球》給國產科幻長的臉,又被《上海堡壘》丟了?
江南肯定是無法嘚瑟了,剛以「道歉聲明」登上熱搜榜首的導演滕華濤內心也許幾多凄涼、傷心與委屈:怎麼就因為用了一個鹿晗,就遭到如此鋪天蓋地的否定與謾罵,甚至,將其上升到毀掉中國科幻程度呢?
史無前例的翻車事件
不管背後有誰的意志,其實《上海堡壘》用鹿晗的原因很簡單:在2017年9月開機時,還是一個流量經濟的時代,而鹿晗,正是流量明星中的頂級代表。
不過,中國電影市場在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變。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許多人都有此疑問:流量明星時代,在大屏幕上真的不行了嗎?
事實上,借《流浪地球》開啟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東風,一部分人視《上海堡壘》為《流浪地球》之後的又一部國產科幻力作,以及鹿晗為代表的流量明星,在大屏幕的最後希望——8月9日前幾天,鹿晗、舒淇等一眾《上海堡壘》參演人員在上海、深圳、長沙、蘇州等地進行路演,黃牛竟將首映場票價炒至近千元。
而在上映前,除了各大自媒體的輪番叫好,導演滕華濤甚至給劇組寫了一封情懷滿滿的公開信,其中皆是自我陶醉的感慨:「有時候很羨慕江南,書中只是寫下『上海大炮』四個字,我們在電影里呈現要好幾年」。
誰也想不到,史無前例的翻車事件,如此快就到來。
上映首日,《上海堡壘》拿下33.2%排片,高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但最終只有不到7500萬元的日票房。但到了8月11日,其排片率已降為10.2%,甚至遠低於上映11天的《烈火英雄》。
影片豆瓣開分4.2分,隨後一直呈下跌之勢,截止8月11日晚間,《上海堡壘》豆瓣評分僅為3.3分,有114390給出評價,其中60.5%的人給了一星評價,22.5%的人給兩星,11.8%的人給3星,剩下的四星和五星分別只有2.9%和2.4%。
這樣的評分是什麼樣的概念呢?被人們詬病不止的《爵跡》有3.8分,收穫了票房卻得到「劇情狗血、毫無邏輯的流量爛片」評價的小時代系列四部電影,沒有一部評分低於4分。甚至於,全靠情懷硬撐,但逆天陣容也救不了的《澳門風雲3》也有4.1分。
票房和口碑雙雙滑鐵盧之下,獲贊和引用最多的,卻是一位網友評價:「華語科幻電影或始於《流浪地球》,止於《上海堡壘》。」
《上海堡壘》票房情況
流量即是原罪?
不管《上海堡壘》最終票房能不能破2億,但徹底撲了,已經成為共識。這意味,擁有《上海堡壘》30%投資份額的華視娛樂等投資方,巨虧也成必然定居。
一部電影遭受如此翻車事件,原因肯定很多,主演、劇本、製作、特效、宣發……不過,真正值得關注的是,絕大部分質疑輿論,卻集中了在主演鹿晗身上。
在知乎,一個高亮就如此回答,「這個片子撲定了,原因也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鹿晗主演。」
《上海堡壘》上映之前,記者同樣聽見身邊的幾個人說「鹿晗演的就算了吧,不想看了」、「小鮮肉演什麼科幻電影啊,搞笑嗎?」很多人拒看《上海堡壘》的原因並不一定是評分過低,而僅僅是因為領銜主演名單有鹿晗。
觀看電影過程當中,記者留意到周邊男性一共笑場三次,一次是鹿晗所飾演的江洋為保護一位小女孩,拿起武器向外星入侵者射擊;第二次是江洋代替隊員路依依重返戰場指揮作戰時;第三次是江洋以自己為靶子,幫助上海大炮瞄準外星母艦,大吼了一聲「向我開炮」。縱使這幾場畫面有些俗套,但如果不是鹿晗,恐怕也不至於令直男們笑出了聲。
事實上,整部電影看下來,鹿晗的演技雖然不夠自然,不夠有靈氣,裝扮也有爭議,但客觀而言,真正看過了電影的觀眾也會發現,相比以往,鹿晗在《上海堡壘》之中演技是有一定提升的,儘管沒有達到眼前一亮的地步,但要將《上海堡壘》的失敗完全歸咎於鹿晗——這其實是有失公平的。
輿論集中在鹿晗身上,也無非是因為他自帶流量。製作方、投資方需要他的流量,期待他的流量帶來票房和口碑回報。畢竟,在《上海堡壘》立項開機的那個時代,某種程度上還是「流量明星 優質宣發=票房保證」,《小時代系列》、《致青春2》、《老炮兒》、《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儘管口碑不一,但好歹收穫了不菲票房。
而演員表演不佳,同樣除了鹿晗本身演技有待打磨外,還得怪編劇沒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沒有一個合乎科學的世界觀設定,還得怪導演不高明的調教和拍攝手法,甚至還得怪全片齣戲的配音。
話說回來,在目前這個BUG處處、莫名其妙、缺乏統籌、極不協調的電影中,即便主演不是鹿晗,即便主演換成吳京,恐怕也只有招致一片罵聲——因為你很難想像,如果《戰狼2》或者《流浪地球》是一部爛片,人們還會如此追逐埋單。
《小時代》系列口碑雖差但票房不錯
關上流量電影大門
可以說,《上海堡壘》遭到的否定甚至是謾罵,很大程度上與鹿晗帶來的巨大流量緊密相關。原本只是一次血本無歸的失敗電影案例,卻成了一場人們歡呼雀躍著打倒流量明星的狂歡盛宴。
差不多在2015年左右,中國電影市場被一股奇怪的風潮佔據:流量電影。那時,但凡有流量明星參演的電影,即便是內容空洞、邏輯不清晰、製作粗劣,可最終也大多能夠收穫不錯的票房。
因此,電影市場中充滿了粗製濫造的電影,儘管觀影體驗差勁,但投資方總是賺了個盆滿缽滿。流量明星們也樂此不疲地與各路導演合作,不顧題材、不顧自身能力,卯足了勁往電影圈擠——這也是強如馮小剛,也要拉上吳亦凡;周星馳 徐克 西遊三大IP,也要榜上吳亦凡 林更新的原因。
一位在電影宣發公司任職的業內人士透露:「前幾年互聯網和傳統企業拚命網娛樂圈擠,但一不會看劇本,二不懂娛樂圈的水究竟有多深,硬生生用錢砸出了一個流量時代。」
這些企業不懂的潛規則是,流量明星的核心,是賣人設而不是賣作品——粉絲打榜、造勢、做數據的能力超強,但結果就是動輒上千萬、上億的流量值,真正能轉化為票房的是少之又少。市場反映並不是簡單刷刷流量、打下榜就能夠實現的。
更重要的,流量明星早已不是什麼褒義詞,在流量明星一次次毫無底線的炒作與營銷中,觀眾們也早已心累了,對流量明星有了難以扭轉的抗拒和反感,並且用實際行動去表達自己的方案——這一點,無論是鹿晗,還是吳亦凡,或者最近與周杰倫爭奪超話榜的蔡徐坤,應該都有很深的感悟。
所以,流量明星就演不出好作品嗎?不一定。畢竟,張翰在《戰狼2》中,作為一個配角也可圈可點。
流量明星作為主演,就是票房毒藥嗎?現在來看,是的。
這是因,也是果——當年,是鹿晗帶領他們,登上了流量為王的巔峰。現在,鹿晗又親手關閉了流量明星主演電影的大門。
新品牌品牌庫
新品牌行業分類


※丁磊要拿網易雲音樂做什麼?
※暴風集團實控人馮鑫被抓,他做錯了什麼?
TAG:創意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