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股票 > 菲利普·哈爾斯曼:瘋狂的達利、放肆的赫本……

菲利普·哈爾斯曼:瘋狂的達利、放肆的赫本……

私募工場(Funds-Works),素以嚴謹的調研和犀利的觀察,捕捉基金的潛台詞,嚴選底層標的,為投資者診斷私募、把脈資產。

每個用心生活的人,都是偉大的藝術家。

是不是很熟悉?

特別是這張《原子的達利》,

耗時6個小時,

拋了28次三隻貓咪,

同時跳起來和潑水,

才拍成這張舉世聞名的作品。

《原子的達利》,1948年

經典是怎樣成為不朽名作

為什麼說他開拓了創新式攝影

在那個沒有PS的年代,

是怎樣拍出如此匪夷所思的效果的?

讓我們從這個古怪而又富有才華的人說起。

菲利普·哈爾斯曼

菲利普·哈爾斯曼(Phillipe Halsman)1906年生於歐洲的拉脫維亞首府里加市,父親是一個牙醫。青年時代的哈爾斯曼,曾在德國的德累斯頓學過三年電氣和機械,並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

1920年,14歲的他用父親的照相機開始拍照,和妹妹一起沖洗了一張玻璃底板負片,從而迷上了攝影。

1924年,他帶著照相機到了具有優秀技術大學的德累斯頓。

1928年,年僅22歲的哈爾斯曼意外入獄,1930年提前釋放。

1932年起開始以攝影謀生。

1937年,他和先前的助手、後來的攝影家伊馮·莫瑟結婚,兩人在攝影上可謂珠聯璧合。

1940年,納粹侵佔巴黎前夕,他在愛因斯坦的幫助下,帶著一隻箱子和一架照相機,逃難到美國。此後一直定居在紐約。

1940年代中期和《生活》雜誌合作,共拍攝了101幅《生活》雜誌的封面人物。1945年被推選為美國雜誌攝影家協(ASMP)的第一任主席。

1958年被美國《大眾攝影》雜誌評選為世界十大攝影名家之一。

1979年6月在紐約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2010年4月1日至5月28日,哈爾斯曼的「跳」(Jump)系列回顧展在紐約盛大舉辦,多張未發表作品首次被公開展出。

2011年4月,薩爾瓦多·達利基金會舉行「哈爾斯曼的達利攝影展」,是兩人從1941年到1978年超過37年合作的回憶。

早在14歲時,哈爾斯曼就與影像有了第一次接觸,他和妹妹一起在暗房中沖洗了一張玻璃底板負片,這魔術般的體驗隨後刺激他花了所有的零花錢購買攝影器材和附件。1924年,他帶著照相機到了具有優秀技術大學的德累斯頓,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看上去這就是我未來偉大的職業」。

1947年,工程師出身的他製造了一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4×5英寸雙鏡頭反光相機,大畫幅保證了作品的高清晰度,相比照相館裡的大座機,這台自製相機操作起來更為方便。

相對而言,《原子的達利》的拍攝過程就複雜多了,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PS,畫面中的人和一切物品想要漂浮起來,就全得靠人工操作。畫架用鐵絲懸掛起來,椅子由夫人舉起,一聲令下,在達利跳起的時刻,三個助手一起拋出貓,另外還有一個負責潑水的助手。

這張照片曾被《生活》雜誌選為封面,

並使得瑪麗蓮·夢露名聲大噪,身價百倍。

一看就認識這位美女的朋友,

估計也暴露了自己的年齡啦,哈哈。

他將心理的研究學應用於藝術的表達,

更加註重攝影本身的過程。

作為達利最喜愛的攝影師,

他曾邀請了七位女性,

用裸背組成「骷髏頭」的形狀,

為達利做了背景,

這便是著名作品《美女與骷髏》。

當時巴黎的肖像攝影風格,

一味地追求唯美般的浪漫色彩,

卻少了些個性魅力。

他特立獨行的構圖,大膽的嘗試

看似離經叛道的拍攝思路,

開創出了只屬於他的視覺語言。

隨著達達主義藝術的興起,

讓他意識到,如果只是迎合大眾口味,

那永遠不會是攝影存在的意義,

藝術的表達不該只是重複前人已經走過的路,

更多在於如何創新,

於是他從流行的樣式中轉向,

試圖在人像中捕捉心靈世界的狀態。

達到內心覺醒的目的。

憑藉工科學業的底蘊,

他更強調拍攝中的精確性,

他吹毛求疵,

終日在狹小的旅館房間里,

嘗試光線的攝影實驗,

以及創造氛圍的心理效果。

為了創作,

他甚至把達利的貓扔到住院,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一年後,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在影壇名聲鵲起。

他巧妙地利用光線和道具,

營造出了充滿挑逗的氛圍,

使得模特在舉手投足間,

都帶著若隱若現的趣味,

不停地挑逗著我們心中的那份悸動。

在攝影中該表達的就是攝影師的想法,

和屬於他自己的攝影語言。

「在肖像攝影中,

我的主要目標既不在於構圖,

也不在於光線的布置,

不在於表現一個特定背景前的被攝體,

也不在於創造一種新的視覺影像……」

菲利普·哈爾斯曼認為:

「攝影師要探究人物的本質,

其內心的最深處,

而鏡頭所看到的只是表面。」

一張照片凝望一雙眼,

所見的倒影是靈魂。

怎麼奇怪怎麼拍,

這些超前的審美,現在看來也很時尚。

如今看來,

他是時代的先知。

因為對攝影的堅持,

以及對趣味長期的探索,

結果就是,他出名了。

《Life》雜誌找到他,

誰知這一合作就是一百多次。

在正式的拍攝工作結束後,

他會邀請拍攝對象跳起,

抓拍下精彩的那一瞬間,

因此就有了著名的「跳」(Jump)系列。

1928年,年僅22歲的哈爾斯曼遭遇了幾乎滅頂之災,從而改變了他的生活進程。哈爾斯曼一家在火車旅行中遇到了一位旅遊者,竭力推薦他們去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脈的提洛爾居民區旅行。這是他們原先旅程中所沒有的計劃,但是他的父親馬克思有所心動,於是除了他的妹妹決定回巴黎之外,他和父母在因斯布魯克登陸。

就在他和父親翻越一座山峰時候,父親意外墜落死亡。而他卻因語言不通,加上猶太人的身份,被當地激進勢力(後來的納粹分子)指控為謀殺他的父親而被拘禁,並且被判十年的監禁和勞役。流落街頭的母親好在被當地的好心人收留,而年僅18歲的他的妹妹則孤軍奮鬥,試圖通過各種力量營救他的哥哥。

監獄生活無疑改變了哈爾斯曼。他在身心兩方面都受到重大打擊的情況下,曾幾度試圖自殺。當時有長達五個月不見陽光,睡眠狀態非常糟糕,更重要的是無法和家人自由交流。儘管意志消沉,但還是憑藉對母親和妹妹的存在而堅持下來。為了表達內心的複雜感情,甚至在監獄中還寫下了荒誕色彩的詩篇。

在1929年的複審時,刑期減少為四年。到了1930年底,哈爾斯曼終於因為肺結核病而被釋放。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的理想、夢幻以及所有的計劃都被粉碎了,在以後的兩年中生活幾乎難以延續。他決定移居巴黎,和他的妹妹和妹夫一起生活,以擺脫監禁的陰影。然而在他的心靈中一直被噩夢所佔據,也沒有能力支撐一個家庭。在巴黎,他試圖完成工程師的學位,但是在畢業前的幾個月,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心力交瘁,從而轉向成為一個攝影師。儘管攝影在當時的地位很低,但是他認為這是唯一可以為繼的事業。

當時巴黎的人像攝影風格流行柔焦朦朧結合修飾的技巧,追求創造夢幻般的唯美色彩,然而缺乏性格的魅力。剛剛從噩夢般的陰影籠罩下掙扎出來的哈爾斯曼,卻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種表面化的膚淺。他從流行的樣式中轉向,試圖在人像中捕捉心靈世界的真實狀態。憑藉工程學學業的底蘊,他更強調拍攝中的精確性,以及對光學性能的理解。在他狹小的旅館房間里,他嘗試光線的系統實驗,以及創造氛圍的心理效果。1932年,他自信可以成為抵抗主流的先驅人物,然而他被對手攻擊的理由,就是他的肖像是「現實主義的和清晰的」。

生活從來都不會辜負誰,

我們要像菲利普·哈爾斯曼一樣,

讓自己越來越可愛地活下去,

用心去感受,去發現,

拋去曾經的視角,

用新的視角看待事物,

才能看到最美的未來。

每個用心生活的人,

都是偉大的藝術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undsWorks 的精彩文章:

中國量化市場現狀
做風控到底是做什麼?

TAG:FundsWor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