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根筋」的孤獨症少年如何融入社會?教他們學編程

「一根筋」的孤獨症少年如何融入社會?教他們學編程

記者 | 柳書琪

編輯 |

1

1988年,一部講述孤獨症人群的電影《雨人》賺取了無數觀眾的眼淚。31年過去了,他們仍舊面臨融入社會的難題。

從致病原因來看,孤獨症(自閉症)是由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患病人群常在人際交往能力上有所缺失,無法理解人情世故、社會規則或潛規則。目前,中國自閉症發病率達0.7%,約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00多萬。

這些孩子不僅在成長期面臨教育難題,在未來就業時也難以完全發揮價值。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下稱「中國精協」)主席溫洪稱,目前中國孤獨症人群大多從事低端工作,如環衛工或保潔員等,家長也未對子女職業有過高期待。「這些孩子的價值是被忽略、被掩埋的。」她強調。

但事實上,很多孤獨症青少年的潛能仍有機會被挖掘。中國精協副主席郭德華告訴界面教育,孤獨症人群的智商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結構特徵,30%的人智商偏低,10-15%智商超群,而中間人群智商在平均值左右。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自閉症群體具備正常工作的能力。

為解決這一難題,企業提供一些新思路,比如教孤獨症青少年學編程。今年4月,德國IT企業SAP與中國精協面向12-15歲孤獨症青少年開啟一項教育項目,提供科技英語與以樂高為載體的編程課。今年8月11日,首批實驗班學員順利畢業。

自閉症群體有著特殊的認知模式,他們往往在視覺學習、模式識別等方面具備潛力。而軟體結構化的特徵、清晰和可預測的結果,也使得很多自閉症人群可以深入理解軟體背後的設計巧思。

「自閉群體的思維方式規整、甚至有些刻板,像一個編寫嚴密的程序,一個命令都不能出錯。」溫洪認為,這些群體特質與編程學科有天然接近性,也是該項目的切入點。

為了讓自閉症青少年在放鬆、自在的社交氛圍中學習,在開展項目時,SAP中國招募了與學生年紀相仿,並精通編程的同齡人。在編程課的設計上,也針對孤獨症人群做出調整。

郭德華向界面教育解釋,考慮到孤獨症群體偏好視覺化認知,其注意力也常常容易分散,在設計教案時,他們採取不少視覺提示、視頻等輔助效果,並加入大量操作性內容,如讓孩子完成小車繞過障礙物、遇光減速、小車推物等任務,在實踐中學習。

編程老師在指導孤獨症少年編程。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一位學員家長發現,孩子在學習編程課後,學會將「並行」和「分支」思維運用到生活里,例如煮麵條時可以一邊燒水一邊擀麵,解決某一問題可以預備多種方案。「孤獨症孩子常常一根筋、比較軸,非常需要這種編程思想。」家長說。

在持續培養青少年編程思維及能力後,如何將更多孤獨症人才輸送到企業中則是另一個難題。溫洪認為,儘管目前中國殘聯出台了《關於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的意見》,「十三五」規劃中也對殘疾人事業發展提出了支持性就業的課題,但現有政策依然難成體系,孤獨症人群依然面臨著「就業難」的窘境,更需要社會參與。

SAP大中華區人力資源副總裁陳玉蘭稱,他們也嘗試通過類似項目招聘與崗位匹配的自閉症患者。在她看來:「孤獨症群體在某些方面特別有才華。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項目幫更多企業豐富自己的人才庫,讓更多人看到孤獨症群體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跨越四十年的音樂之旅:費城交響樂團2019訪華巡演上海收官
KitchenAid100周年,限量色廚師機有點小清新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