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氣墊登陸艦如何防止漏氣?2個巧妙結構設計,狙擊槍打穿都不怕

氣墊登陸艦如何防止漏氣?2個巧妙結構設計,狙擊槍打穿都不怕

一直以來,跨海登陸作戰均是各國軍備發展的著重點,這種兩棲登陸作戰方式區別於陸戰、海戰等傳統單一形式;為兼防海陸戰術模式,還需要將人員進行跨海投送、灘頭陣地建立,從而可大規模縱深突進殲敵。

世界軍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莫過於二戰期間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在這場近300萬盟軍士兵,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搶灘登陸作戰中,由於登陸運送兵力裝備受時代所限,以至於在距離灘涂還有一段淺水區路程時,士兵便要涉水通過。儘管當時盟軍取得大勝,但是依舊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和一定程度的人員傷亡。

如果能夠將士兵直接投送到岸上灘涂,那麼縮短地距離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傷亡,還可以快速形成攻擊火力網,對戰爭局勢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主要用於搶灘作戰的氣墊登陸艦在上個世紀70年代誕生。

氣墊登陸艦與傳統登陸艇的最大區別在於「氣墊」二字。氣墊的主要作用在理論模型中是如此定義:假設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提供機械動力,從而使得登陸艇能夠接近其最大速度運行,這個「介質」期望在穩定的操作下,以超越阻力曲線中的制波隆起,使得速度能夠再次提升。

在實際應用中,通過氣墊所產生的巨大浮力,從而可以降低登陸艦在海上高速行駛時的前行阻力,使得在額定功率下,能夠讓登陸設備獲得更高的速度。在另一方面,還能提供由岸到岸登陸,輸送登陸兵、車輛、坦克等物資;甚至還可以作為由艦到岸登陸中的換乘工具。

在大喵看來,「氣墊」對於登陸艦的主要主要有兩個:

1.提供更快速度;

2.更便捷進行岸上灘涂登陸。

目前,LCAC是美國海軍突擊艇部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使用的氣墊登陸艇,其重量為100噸,並且配備四台4,000馬力的燃氣渦輪發動機,總功率高達為16,000馬力。

從船到岸,穿過海灘,它們可以在20英里內運送多達75噸的設備。除此之外,船首坡道寬8.8米,船尾坡道寬4.6米。毫無疑問,對於美軍而言LCAC是現代兩棲戰技術的一項重大創新。美軍宣稱LCAC可以適應世界上80%以上的海岸線。

而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莫過於歐洲「野牛」;其上有400平米的面積可用裝載,滿載排水量為555噸。據悉,歐洲「野牛」能在4級海況,浪高2米、風速每秒12米的情況下行駛,最大行駛速度可以達到60節,空載時能越過1.6米的牆壁。

相比較而言,俄羅斯的賊鷗級氣墊登陸艇就稍遜色歐洲「野牛」,其最大排水量為555噸,吃水深度達到1.6米,一次可容納約400人(帶船員)運輸任務,配備5個NK-12MV推進用燃氣渦輪,最大航速能夠達到63節。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世界幾款先進「氣墊登陸艦」的排水量和最大航速,主要是因為有著「氣墊」提供浮力提供支撐。

假設,氣墊登陸艦的「氣墊」,被SVCh狙擊槍(需要了解的是,最新款的SVCh狙擊槍,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把玩過,並且給出相當高的評價。該槍最強大的版本為SVCh-8.6狙擊步槍,使用彈藥尺寸為8.6x69mm,有效射程為1.6公里。除此之外,還可以成功安裝和使用現代前置夜視和熱設備。而最讓大喵耿耿於懷的是,新SVCh狙擊槍具有戰術靈活性,並採用高效的消音器機構,靜音效果甚好。如此,若灘涂陣地上的守軍,運用該型狙擊槍對氣墊船進行暗地狙擊,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子彈打穿漏氣時,是否還能夠正常使用?或者如何來防止氣墊登陸艦「氣墊」漏氣?

依照氣墊登陸艇的「氣墊」原理以及相關防護設計來看,即使「氣墊」被洞穿,也絲毫不影響使用。從外表來看,「氣墊」彷彿就是一個「脹氣的輪胎」;但實際上,那個氣墊本身就是非全封氣密性裝置。

噴氣發動機的螺旋槳能夠將空氣源源不斷地吹入登陸艇下方的空間,並由裙子包含在空氣墊中,因此氣墊才會出現「脹氣」狀態。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持續(充氣--漏氣的重複)的過程。

當氣墊上升起並且柔性裙部陷於端部時,剛性側壁(曾經的老式氣墊登陸艇加裝)保持部分浸沒。而柔性裙部以及剛性側壁這2個獨特的巧妙設計,主要有3大優點:

1.降低氣墊上的空氣泄漏;

2.改善在海航時的方向穩定性;

3.提供足夠的浮力。

在大喵看來,這些圍繞船體周邊設計的柔性裙部和側壁類型,能夠有效的防止「氣墊漏氣」,即使氣墊被SVCh狙擊槍發射的高速子彈洞穿,那麼其「創口」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一面是螺旋槳不斷地送入氣體(充氣),加上柔性裙部的有效氣密措施,即使有創口漏氣,也不會有太多影響。當然,可以通過加大螺旋槳送入的空氣量,也能直接解決這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喵情報處 的精彩文章:

中國戰略轟炸機進展如何?突破七項核心技術,發動機成最後難關
真實版生化危機:蘇聯致命細菌泄露,大量平民感染,真相隱瞞多年

TAG:大喵情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