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自主品牌新車質量大幅進步,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應用場景有待開發

自主品牌新車質量大幅進步,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應用場景有待開發

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 Power(君迪)近日發布的2019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顯示,中國新車質量問題數明顯減少,研究包含的67個汽車品牌中,52個品牌的表現均優於去年,行業平均新車質量得分相比去年提升幅度高達10%。特別是自主品牌質量顯著提升,與國際品牌的差距也顯著縮小。

其中,廣汽傳祺連續第七年獲中國自主品牌第一名。奧迪榮獲豪華車細分市場新車質量第一名,雷克薩斯和保時捷在豪華車細分市場新車質量中並列第二名。東風悅達起亞獲得主流車細分市場新車質量第一,MINI排名第二,北京現代、廣汽本田與吉普並列第三。

這是J.D. Power連續第20年開展中國新車質量研究,覆蓋67個品牌、20個細分市場的266款車型,重點考察了擁車期為2至6個月的新車車主遇到的質量問題,新車質量得分以平均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表達,得分越低,表明問題數越少,質量也越好。

研究顯示,今年行業平均新車質量得分為95個PP100,比去年減少10個PP100,提升幅度高達10%。八個研究類別中的六個類別都有所提升,其中改進幅度最大的是車身內裝(減少2.9個PP100)、音響/通訊/娛樂/導航(減少2.9個PP100)和座椅(減少2.2個PP100)。

J.D. Power今年還首次發布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體驗研究SM(NEVXI),蔚來和寶馬分列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第一和第二。奇瑞新能源和廣汽傳祺並列第三。

研究顯示,新能源汽車新車車主的抱怨主要為傳統質量問題,抱怨最多的前三類問題分別為車身內裝、車身外觀和駕駛經歷。相比之下,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核心部件電池和電動機的抱怨在所有問題中相對靠後。

就新能源汽車特有的質量問題而言,消費者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分別是動力不足、充電速度太慢、續航里程不正常縮減和動力系統異響。

新能源汽車車主對車輛的性能、運行和設計總體滿意度較高,電池性能和娛樂/科技配置的滿意度較低。車主對智能車載系統的應用並不廣泛,還停留在聽音樂、聽收音機、導航、打電話等基本場景,汽車的智能化應用場景有待探索和開發,例如,研究發現64%的車主自購車起從未使用過OTA空中升級功能。

新勢力造車品牌在觸摸屏、語音識別、藍牙電話和播放、導航系統等智能互聯、娛樂通訊配置上較傳統車企投入更多,隨之而來的用戶抱怨也更為頻繁。此外,車主對智能車載系統的使用體驗也存在抱怨,如功能少(31%)、界面不好看(26%)、網路信號差/網速慢(19%)、系統死機/卡頓(16%)等。(文| AI財經社 喬邁 編輯| 張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全球2/3的5G商用網由華為部署;比爾蓋茨稱不後悔沒購收臉書
潘石屹建議年輕人別待小地方;紫光於英濤:5G是20萬億的投資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