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經濟有力量】新興產業動力足

【中國經濟有力量】新興產業動力足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記者楊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先進位造業,他多次反覆強調,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近年來,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級創新平台,從日益夯實的國家創新體系到不斷湧現的新科技、新產業、新業態。創新引領著新興產業,正在不斷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高質量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習近平: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槓桿培育新動能,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要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江蘇省地處我國東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截至2018年,江蘇製造業的規模連續8年保持全國第一。近幾年,江蘇省努力推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王樹華:我們不一定要過分追求體量和數量的大,某一個細分領域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冠軍,那麼我們同樣可以在這個產業鏈的環節上,佔據我們的話語權。

南通振康焊接機電有限公司,將企業大部分利潤投入到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專用精密減速機的研發當中,成功實現了減速機的自主化生產,打破了日本產品壟斷市場的局面。目前,南通振康已經為全國200多家製造企業,提供純國產的工業機器人。

南通振康焊接機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京君:「卡脖子」的東西,它是買不來要不來的,只能靠自己去投入去研發。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層層壓力,但是從長遠看,它一定是有益的。

今年6月,我國率先在全球頒發了首批5G商用牌照。短短一個月,全國首個全流程5G智能製造生產線就已經落戶湖北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客戶遠程下單後,通過5G網路搭建的雲平台傳輸,可以完成生產、檢測、交付全過程。

中國信科虹信通信5G智慧工廠項目負責人謝光煒:比如說我們的生產周期,原來大概有15天左右,現在直接可以我們減到50%,現在7到8天就可以完成交付,單個線體原先可能需要30個人左右,現在我們一個人控制就完了。

工業生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200多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14萬台,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增至68%,預計今年中國智能製造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9萬億元。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戰略性新興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7%,分別比整體製造業快2.6和1.3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車輛、服務機器人、3D列印設備、高端醫療裝備、生物醫藥都保持在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上。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表示,創新驅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自覺追求。

黃漢權:這些年來,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已經深入人心,也已經成為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自覺行動。社會各界都在積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我們的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就有了很好的支撐。

當前我國正致力於實現高質量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認識創新是第一動力,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今年上半年,國內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工業新產品產量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持續、高強度的研發不斷投入應用到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海洋生物、數字經濟等領域。下半年,新興產業仍將是推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強勁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英國擬在「脫歐」後探索自由港新模式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