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五蓮:山河秀美丹土文物見證文明足跡 茂腔高亢割花鞋墊凝結魚水深情

五蓮:山河秀美丹土文物見證文明足跡 茂腔高亢割花鞋墊凝結魚水深情

CCTV-10

2019.8.13 20:50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山東卷 五蓮篇

五蓮篇 預告片

五蓮縣隸屬於山東省日照市。地處山東半島南部,西接泰山,東連黃海,自古以來就是山東通往江浙地區的門戶所在。

根據光明寺中《敕建五蓮山護國光明寺碑記》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山上寺廟中的和尚治好了皇帝母親的眼疾,皇帝親自賜名,寺曰光明,山曰五蓮。這是「五蓮」二字最初的源頭。

《敕建五蓮山護國光明寺碑記》

在山東博物館中,保留著一幅名為《槎河山莊圖》的畫卷,系國家一級文物,它描繪的是五蓮縣境內秀美的山河圖景,畫卷不僅保存完好,更為珍貴的是,上面竟然有二十多人的題字賦詩,其中就包括劉墉、紀曉嵐等諸多清朝的王公大臣。

抗日戰爭期間,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這裡的人們以群山作為依託,與日軍展開激烈的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五蓮縣在1947年5月12日,正式建縣。在當地人的英勇抗爭下,五蓮也成為我國較早的解放區之一。

「丹土遺址」訴說數千年前城邦的輝煌文明

五蓮縣雖然建縣只有七十餘年,卻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土地。

從20世紀30年代起,潮河鎮丹土村曾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等珍貴文物,50年代,山東考古學家劉敦願在這裡多次考察後,第一次提出了「丹土遺址」的概念。

當時的工作人員通過布網普探法,將遺址分為正方形探區,逐區勘探,發現了城門通道、墓葬、城牆、護城河等遺迹。經過專家考證研究,「丹土遺址」是歷史久遠的一座古代城市。

五蓮縣博物館中,保存著「丹土遺址」中出土的兩千餘件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二十多件。在這些文物中,玉器種類數量最多。

五蓮茂腔:傳唱數百年的悅耳之音

五蓮茂腔是五蓮縣的傳統戲曲,發源於明清時期。它從當地民間小調發展而來,以方言演唱,並融合、借鑒了京劇的伴奏方式。茂腔的女聲唱腔尤為精彩,女聲往往在句尾音翻高八度,使得唱腔音域陡然寬廣,情感表達更加豐富多變。因其獨具魅力的藝術特色,「五蓮茂腔」在2016年被列入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融合了老藝人和青年演員共同努力的五蓮茂腔劇目《羅衫記》,唱腔婉轉、舞姿輕盈,是五蓮茂腔藝人在秉承歷史和創新發展的縮影。

割花鞋墊凝結魚水深情

割花,又名「割絨納綉」,源於明末清初,以製作割花鞋墊為主。割花與中國古老的刺繡藝術一脈相承,並在刺繡的基礎上,通過刀割的工藝產生了「絨」的效果。五蓮地處山區,割花鞋墊由於有絨,既保暖又吸汗,成為五蓮山區人們最常用的一種生活物品。

五蓮縣要在八一建軍節,舉行致敬老兵、銘記歷史的活動,承載著軍民之情的割花鞋墊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物品。

解放戰爭時期,五蓮作為後勤保障基地,當地婦女們用雙手織就了大量的割花鞋墊,用於支援前線,它是軍民魚水之情的見證。

八一建軍節這一天,致敬老兵、銘記歷史的活動在五蓮縣盛大舉行。這些飽含工藝熱忱和歷史懷念的割花鞋墊,連同各種慰問品被送到每一位老兵的手上。

在碧水青山間 書寫當代的藍圖

在現代化科技的幫助下,五蓮縣的櫻桃、蘋果、藍莓等諸多的水果都發展成為規模化的產業,為當地的農民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收入,五蓮縣也成為山東地區重要的水果產區。

林木蔥翠,果味飄香,豐饒的物產是大自然給予的饋贈,五蓮人在珍視這份厚禮的同時,通過現代化的創新技術,為傳統的林果業注入了強力的催化劑。

近年來,五蓮縣都會定期在五蓮山舉行登山、自行車以及太極拳等諸多國際化的大型賽事。相關的體育、旅遊等產業成為五蓮蓬勃發展的新方向。

五蓮人以厚積薄發之力,在突破創新中,在碧水青山間,書寫當代的藍圖。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五蓮篇》

播出時間:8月13日 20: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田楚韻 胡悅 彭筱雅(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靖邊:信天游唱響《王貴與李香香》 統萬城簫鼓胡笳沙漠披綠洲
家裡進賊了,他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吟詩?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