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於鍾華:古典書法學習筆記三十則

於鍾華:古典書法學習筆記三十則

曹全碑:

高華絕塵 松秀通暢

於鍾華 講解

希 夷 整理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交接處在這個「形」。無謂地去做一個形是沒有意義的, 這個形,必須要吻合一種理念,一種觀念, 它才有意義。這個意義包含兩種,一種是生存論上的意義,一種是我們講的中國文化裡面「道」的意義, 兩者又可以統一在我作為一個人、我的心和我的手上面,把兩者打通。

好的用筆

曹全行筆:若春雲浮空,流水行地。

《曹全碑》是圓筆的用筆方式,但它的書寫方式和《嶧山碑》相比較,又不盡相同。《曹全碑》你仔細看,會看到一個個筆毫的形狀,這個形狀怎麼來的呢?是藉助毛筆的彈性寫出來的,所以它才叫筆畫。(示範)逆鋒壓牢,毛筆是不是要反彈恢復原來的樣子?恢復的過程中讓它把活兒幹了,這就符合中國人做事的原則。就像農村裡面的土地一樣,我把這個土地刨開 ,種子撒進去,然後到年底收穫過以後,又把這個土地平整好。這種書寫方式永遠不傷害毛筆,檢查用筆好不好,就是看這個筆畫、這個字寫完以後,毛筆和剛開始舔好時候是不是一樣的 。明白這樣的書寫理念,就好辦了,這個叫筆法的「科學發展觀」。

我們現在都是看眼前利益的多,農村那個土地,化肥用得很多過後,板結了。但是過去是什麼樣呢?人與動物要排泄,農民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早上起來以後挎個籃子撿糞,然後撒到地里去,用這個種出來的糧食,它永遠對人不會有害處,它是一個循環,這個土壤永遠不會出問題。

寫字也是這樣,藉助毛筆的彈性, 不需要這樣弄那樣弄 。好的書法、書法本身到底是什麼樣子?通過《曹全碑》,大家大致能看到中國古代的書寫到底是怎麼回事,當然這個還不是最高級的。最高級的是把你手的功能也發揮出來,到那個時候,眼睛看都不要看、也不用想,隨手就把它寫出來,就是孟子講的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謂之良知」, 我們要的就是良知良能。

蛻掉外殼

其實《曹全碑》這個字,有一個沉重的外殼,因為是石頭刻出來的。建議大家在寫這個字的時候,把這個沉重的外殼給它蛻掉,就像那個蟬,蛻掉外殼出來過以後,很嫩,讓你看到馬上要飛起來,翩翩欲飛的那個時候的蟬, 它是《莊子》裡面「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乾淨、纖塵不染、綽約如處子這種。你能把這個殼破掉,出來一個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甚至看似有點虛弱但是馬上要飛起來那種感覺。

我以前學魏碑的時候,老想有刀砍斧鑿之跡, 但是我每次做夢老是夢到好像我就是那個想從層層包圍裡面沖 出來的魏碑,很累。後來看弘一大師寫的魏碑,溫柔敦厚。所以寫字要清新,還能夠寫過若干年後有包漿,這個字它就厲害。

破繭而出,使這個字從殼裡面出來,要把這個線條寫出一掐能掐出水的那樣,要感覺這個毛筆,水輕輕地慢慢地就流出來。我們這個小區,你們要待十五天,大家可以看一看,突然間會長出這麼 一根藤芽,很細很嫩,蹭,一下又長了。我曾經連續一段時間拍過,拍它那個生命力。我們小區後邊有一條小路,走一走,那些植物、小芽,每天都在長,怎麼能不看呢,從看它,知道書法到底是要幹嘛。中國古人歷來講筆墨修為,在這個過程裡面是一種修鍊,你看到它,忍不住就要做好人。

原來我說的就像潑水入地,大家見過那種土泥地沒?灑過以後,看著那個水很快就滲下去,尤其是夏天正熱的時候,你灑過水以後,涼氣撲面而來,看著就很舒服 。

蘇格拉底講他的父母,他母親是一個助產士,他認為助產士也是藝術家,無中生有,助一個生命誕生;他的父親是一個雕刻師,他說雕刻也是一門藝術,雕刻師好在哪裡?他能在一塊石頭上面看到一個鮮活的生命,然後把束縛生命的那些東西給它剔除掉。像不像我說的把捆住這個字的那個外殼去掉,把這個字給它喚醒,讓它活過來。

寫出味道

寫字,關鍵的關鍵是要寫出來那個味道、寫出那個氣息、寫出那個格調。

你們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寫字都像使排筆,一筆一筆刷出來,整整齊齊,筆都弄得死死的,你說他沒功夫嗎?控筆能力挺強的,但是每次看了以後真覺得可憐那支毛筆可憐那個漢字。所以得活,寫字,氣息、格調、味道,這三個要做出來,關鍵是清新,清新的東西它就有氣息,就有那個格調、就有那個味道。

我小學時候有位語文老師 ,我一生受他教育很多,他給我們每個人發兩顆蠶豆,讓回家種,寫觀察日記。我覺得那個過程挺好的,就是你要看到一個生命力,一個東西埋到土裡面,每天 怎麼不動啊?澆 水不動, 曬太陽還是不動,一個禮拜都沒動,但每天都得寫日記啊,突然有一天嚇了一跳,那個土鼓起來了。你總不能寫「那個土鼓起來」這一句啊,你得猜,它怎麼鼓起來的?下面到底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就猜、就想,後來慢慢土裂開了,你看到裡面隱隱約約透露出綠色的意思,後來慢慢它起來了,是幾個芽,一片葉子……每天觀察,就記錄這個過程,很有意思。

永遠不要把力用死,做事要留有餘地,中國人講的年年有餘、事事有餘、時時有餘、字字有餘,說話不能說滿,留有餘地,事也不要做盡,要留有餘地。恰恰是在那個餘地裡邊那個空白的地方,這個時候味道才出來。做得太滿了,就沒味道,走路的話,如果說你這個腳站這麼多, 就給你這麼多, 還能走路嗎?你會累死的。就是說,並不是你站了多少地就給你這麼大,給你那麼多空地,你走路才敢放心大膽地走。那年我到貴州,過一座橋,那個水雖然不深,但都是一個石頭一個石頭壘的柱子, 踩著那個過去, 一百多米下來過後,累出一身汗。人,如果這一生,都是讓你綳著這樣來做事兒, 看著一點詩意都沒有。那麼什麼樣的人有詩意呢?就是在那個地方生活的人,我看到一個人光著腳也不看,歘——就過去了。因為那裡是他的家,他就在橋旁邊生活,所以境遇很重要。

清新,不是要寫得很用力,最明顯是春天來的時候,剛剛發出來的那個小嫩芽,油光光的,乾淨凈的,看到就想摸它一下,又不忍心怕給它捏壞了的時候的狀態。像小嬰孩那個臉,手忍不住想去捏一下,但你不會真的就捏一把,摸的時候,那個勁都是提起來摸的,書法就是這個勁,這個時候字寫出來它才是清新, 你的心要柔軟,手才能夠虛和才能夠虛靈。

要能自化

北冥有魚,這個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鳥叫鵬。「化」之後,能力一下子有了巨大的飛升。趴在地上的知了狗,那個殼兒一蛻掉,化而成蟬,其實講這個「化」字,本來是個毛毛蟲,結果經過醞釀,化出來以後竟然是蝴蝶,大家想一想,化就是生 。

你可以夢到任何東西,但是你不會夢到你 變成一個其他什麼東西,想過沒有?只有修道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夠自化,自我掌控,然後得道過以後,還可以回返過來,在這個物與物之間能夠穿梭往來,自由自在,這種人就不得了,我們稱這種人是得道的高人,這種人叫真人,不容易。所以一般的人,就需要從你固有的知識、固有的地位、固有的身份裡面蛻出來,這個時候從心理上面從你這個人上面,也可以獲得一種新生,這種新生,叫精神的新生,這個時候寫出來的東西就會清新自然,所以不要拿一個固有的套路去寫字,我們班上有很多人有固有的套路,所以人要能夠不斷地自化,從已有的殼裡面蛻出來,就像那個蟬一樣。

所以這個字要寫出來那種清新自如的氣息,前提是你這個人,不要控制自己,把筆的時候,手一定要松、一定要讓,讓這個毛筆自己去說話,但你也不能說我拿著個筆就這樣鬆鬆的,那也不行,你還必須給它一個外在的動力,來驅使它,但你又不能控制住它。教育、帶孩子也是這樣, 不能把學生控制死了,看似他很聽話,什麼都好了,每門功課考一百了,結果等考上大學、研究生畢業以後,「泯然眾人矣」,所以中國古代的學,永遠不是學知識 ,而是喚醒你的內心,使你不麻木,從麻木的狀態裡面喚醒,你這個心就可以活過來。

所以手要松不要太用力,但是要用筆鋒,之所以讓,是讓毛筆的性能、尖圓齊健給它有一個施展的空間,就像我們帶孩子一樣,不能所有的事都讓你一個人辦了。黃賓虹先生講「發力不發力之間,毛筆彈了一下,又直了」, 好像手裡面握了一個幼鳥,握得緊了,沒氣了,不握呢,它又飛了。

虛室生白

《曹全碑》的特點是什麼:高華絕塵,松秀通暢。那個線條,不是硬梆梆的線條,是很鬆動的,但它內在裡面透露出來一種秀氣 。

秀氣是什麼呢?一切新生事物,它都有一種秀氣,就是從那個道裡面出來的時候,它在這個新生的過程裡面,帶有道,是什麼東西讓它獲得新生的呢?這就是我們說的「道」是通生萬物的那個東西,所以道為天下母,道生萬物。出來過以後,它就變得不一樣了。

花兒開得再艷,都不如含苞待放,所以書法的話,它的美也是一種含,含住它,但那個秀氣 也不要完全透出來,一看還有一點點羞澀,好像還有一點點不好意思,這才是中國式的美。

我們這個書房過去叫書齋,齋戒的地方,而且這個齋和齊國的齊,本來是一個字,後來才分開的。你要和萬物齊一必須齋戒自己,因為人太容易衝出去了,人喜歡一不留神,就把萬物當作自己擺置的對象,好像這個東西都可以為我所用,都是我的工具,都是我慾望的對象,那不行的,這樣的話你和萬物不能齊一,你就不能去轉化,不能夠自化,所以要收斂自己,要放低身段,比如說喝茶,為什麼那個桌子會矮一點,就是提醒你放低身段,要低調,要謙和 。寫字也是這樣的,通過寫字,來把自己的躁氣、 把自己的張揚慢慢慢地給它汰凈,使這個人,能夠虛實生白,吉祥止止。

真正高水平的人,非常的虛和,非常的恬淡。這才是美,書法也是一樣,放低身段,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神明會光顧你,氣息出來了,神采出來了,韻味兒出來了,要這個東西,書法最終要的是這個。

各位師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聲明:本公眾號內容及圖片如沒註明出處則來自網路,無從考證來源,僅用於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或直接聯繫我們告知刪除或標註來源,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怕黑與責任 的精彩文章:

懂得七看才會鑒賞書法
學書法得有套路!

TAG:怕黑與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