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新書研討會在京舉行

《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新書研討會在京舉行

《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新書發布現場。

本網記者王俊美/攝

8月11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以下簡稱「人大重陽」)主辦的《強國長征路:百國調研歸來看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新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中國銀行前副行長張燕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出版集團總經理崔憲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等專家學者出席本次研討會並做重要發言。

-----

-----

本書系人大重陽執行院長王文結合走訪調研近百國的經歷與體驗,從全球「從未有過之大變局」講起,分析中美博弈的長期性,闡述中國跨越諸多陷阱的艱巨性,解剖「一帶一路」的細節與未來脈絡,論證全球治理對中國社會的「成人禮」意義,提煉諸多強國崛起的思考,暢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作者警示當前中國雖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仍須以走長征路的勁頭、堅持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戒驕戒躁、紮實前行。全書分為「漫長的大變局」「『斗而不破』的中美博弈」「國內治理:跨越發展陷阱」「全球治理:中國在適應的『成人禮』」「『一帶一路』進入『耐力跑』階段」「諸多強國的崛起之路」與「改革開放再出發,更是持久戰」七章。

王文指出,中國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未來要面臨的是像長征路般的境遇,比如中美博弈、一帶一路、全球治理、國內治理的諸多陷阱,以及下一輪改革開放要面臨的迫切性挑戰,因此中國崛起還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磨練:「誠如英國崛起花了近兩個世紀,美國崛起用了100多年,中國不追求當世界老大,但崛起過程一樣需要紮實的慢功夫。有了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中國仍需努力,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構建。」

李肇星在演講中提到了中美關係,他認為中美貿易也好,經濟方面其他的矛盾也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必須做好自己的強國長征路,把自己建設好,什麼也不怕。李肇星對中美關係有信心,原因很簡單,就是「正義必勝、人民必勝、和平必勝」。斯洛維尼亞前總統達尼洛·圖爾克發來祝賀視頻,認為當下是此著作問世的絕好時機,它能幫助很多人理解中國當前所面對的挑戰和未來發展的道路。《強國長征路》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學者拋出了一個重要挑戰,去嚴肅思考我們的共同未來,一個共贏的未來,一個需要我們攜手共同開創的未來。

張燕玲表示,強國長征路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只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乘風破浪、勇敢向前還要注意把握好方向盤。行路難,復興強國之路更難更遠,只有上下同心,以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奮勇前進,才能儘快實現中華復興的偉大夢想。這部書不是從一事一時說起的,時間跨度至少涵蓋了前後五百年的歷史沿革,空間囊括了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的是非成敗,在理論承襲方面,對西方古今巨匠給予高度尊重,以現實為主,充分兼顧各類模式的進化比較優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發表演講。

本網記者王俊美/攝

陳文玲談到,我們站起來走的是長征的路,富起來走的也是長征的路,但形式不同。強起來的長征路會更加地複雜,更加艱巨,我們面臨的挑戰會更多。而目前最大的挑戰者就是擁有現在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科技力量、經濟力量的最強大國家——美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探討中美關係。

本網記者王俊美/攝

金燦榮指出,對中國學者來講,真正做到獨立思考有兩件事,一個是把握中國的現實,一個是把握世界的現實。除了把握現實還要有一點眼光,講的通俗一點就是要堅持中國立場世界眼光。

最後,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陳小鼎、王文、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黃日涵、人大重陽院長助理賈晉京等就《強國長征路》展開研討對話,該環節由人大重陽院長助理楊清清主持。

圖為研討會環節。

本網記者王俊美/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G20機制20年:演進、困境與中國應對》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
王聰聰:多重危機下南歐左翼政黨的政治迎合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