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海外網評:美國新防長首次亞太行,結果很尷尬

海外網評:美國新防長首次亞太行,結果很尷尬

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日前結束了執掌五角大樓後的首次海外訪問。出訪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蒙古國和韓國,埃斯珀的亞太五國行雖然舟車勞頓,卻收效甚微。特別是幾個盟國不顧情面,屢屢拒絕美國提議:無論是要求日本加入霍爾木茲海峽「護航聯盟」,還是敦促韓國更新日韓間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都沒能讓美國如願,讓這位新任美國防長很沒面子。

埃斯珀為何乘興而來,結果卻敗興而歸?

其一,天不時。美國打亂了舊有的國際政治生態,所有國家都必須更加慎重地處理對外關係,美國「一呼百應」的時代已經過去。過去幾十年間,在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的作用下,世界各國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密相連,逐步形成了以多邊主義為核心的國際治理體系。但是,美國政府罔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地在全球範圍內大力推行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秉持「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取向,漠視自己的責任,破壞了爭端解決機制。近段時間以來,日韓矛盾鬧得沸沸揚揚,大有「撕破臉面」的趨勢。歷史問題固然是兩國問題的癥結所在,但是美國在「調停者」一角的長期失位也讓日韓衝突失去了「閥門」,客觀上助推局勢走向失控。

其二,地不利。這一點突出體現為美國和有關亞太國家在地緣政治上的不合,美國的方案在亞太難獲市場。埃斯珀此次亞太之行有兩大任務:一是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導彈「摸底」;二是兜售美國的「霍爾木茲」聯合巡航方案。然而,鑒於美國推動的這兩大行動高度敏感,亞太盟友應者寥寥。

美國在亞太部署中導導彈具有明顯的戰略指向性,亞太各國都需要慎重地作出回應。在經濟上與中國緊密相連的澳大利亞不願意被綁上與中國為敵的美國戰車,已經明確地表示「不會考慮這個選項」。認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將引發亞太軍備競賽而對本國愈加不利的日本也表示,「尚未進入任何部署(路基中程導彈)的具體階段」。尚未從「薩德」陰影走出的韓國更是直接表示「韓國不打算部署」。

同時,美國的霍爾木茲聯合巡航方案也屢屢碰壁。澳大利亞防長表示美國的要求非同小可並且高度敏感,澳方尚未作出任何決定。日本的石油資源嚴重依賴中東,一直以來都對美國的伊朗政策保持距離,7月更是明確拒絕參與波斯灣護航。韓國對此仍舊是未置可否,保持著模糊的曖昧態度。

其三,人不和。美國政府的「交易」風格嚴重損毀了華盛頓的國際信譽,同盟體系的信任基礎也出現裂痕。本屆美國政府在對待盟友時高舉「美國優先」大旗,輕視盟友的利益訴求,更多地向盟國索取,導致美國的盟友眼中逐漸變得不再牢靠。對日韓來說,在遭遇了貿易協定談判、駐軍費用談判等一系列被美國「極限施壓」的經歷之後,對美國本身也心存疑慮,這種失望的情緒正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中蔓延。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如今美國三者皆不得,黯然收場實在情理之中。(海外網評論員 張六陸)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惡父拿電擊槍虐待3名子女 自稱為了「教育」
參與「一帶一路」 澳門大顯身手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