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家和俠義文化對李自成走上起義道路的影響

道家和俠義文化對李自成走上起義道路的影響

李自成一家世居陝北,在這塊亘古未變的邊地上,歷史上先後稱帝的就有十幾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十六國時期建立胡夏國的赫連勃勃;北宋時期建立西夏政權的李元昊;被隋朝名將屈突通消滅的大世皇王劉迦倫;隋末依附突厥建立大梁割據政權的梁師都;隋末自稱永樂王最後投降唐朝的郭子和;明末幾乎屠盡四川的大西王張獻忠等人。

家鄉就是西北道教中心

陝北地區貧窮落後,儒家文化比較弱勢。因為文人和學校奇缺,人們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相應較少,「聖人傳道此處偏遺漏,因此上把禮義廉恥一筆勾」。但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道家文化比較發達,位於李世民家鄉榆林市米脂縣的白雲山道觀,因明神宗皇帝賜經3萬多卷,成為西北道教中心。加上本地人對本土神祗更看重,村村有廟,道教文化已經深入民間。

李自成受道文化的影響,敬天法地,道法自然,特別是受到天命觀的影響巨大。青少年時期,他就玩過「撕龍調雨」、「金龍護體」、「卜天向卦」、「六個紅點」等把戲,自編「紫微星救駕」等謊言,給自己戴上神秘光環。在後來起義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還通過抽籤預言其將大富大貴,從而穩定了軍心。

俠義精神受到高度崇拜

在陝北的土地上,相比道家、儒家文化,還是俠文化最為強勢。俠文化雖然沒有專門的經典,但俠義之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卻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流傳。《隋唐英雄傳》中賈家樓四十六友、《水滸》中的一百單八將是當地人們普遍崇拜的偶像。戰亂和災荒之年,絕望無助的百姓把希望寄托在清官、神仙和俠客身上,可惜清官看不到,神仙又虛幻,只能依重替天行道的俠士。

受這種俠義精神的影響,李自成與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其在銀川驛站擔任驛卒期間「急公好義」,偷偷用馬料救濟百姓,餓死馬匹被裁撤;回家後一貧如洗,帶領眾人吃大戶,處處與官紳富戶作對;奔赴甘肅投軍後,官府不發軍餉,還縱兵搶掠民財,其不願搶民害民,而是帶頭「縛縣令、取庫銀」,一怒之下殺了統軍的參將,最終被逼上梁山。

出生地的歷史淵源激發壯志

陝北做為歷史以來的重要邊地。每逢戰亂年代,軍閥割據,豪族稱霸,貪官污吏肆無忌憚。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為了生存,要麼抱團取暖,依附會道門,勉強求生;要麼鋌而走險,插旗造反,劫掠為生。李自成離家不遠就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高慶的山寨,傳說中他還從山上的花馬洞得到了花馬寶劍。

李世民的出生地米脂縣李繼遷寨,這李繼遷於公元990年即位為夏國王;其孫李元昊創建西夏王朝後,追謚其為神武皇帝,廟號太祖。李自成家10里地以外的拓家畔,有個拓窨寺地窨子,據傳有十幾里之深,至今完好保存,是党項族拓跋氏的世代守護之地,因此李自成一直追溯李繼遷為祖先。

祖宗的赫赫威名,家族的世代守護,附近山大王的旗幟,身邊鹽梟舅父高迎祥的英姿,耳旁綠林好漢們不朽的傳奇,無不從小就給李自成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激發其「大丈夫須取天下之財以供揮霍」的壯志萌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1948年與蔣介石矛盾重重的李宗仁為何能夠當選副總統
軍統告發寧夏軍閥馬鴻逵走私後,所有勢力被趕出寧夏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