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抗抑鬱葯的療效比較

抗抑鬱葯的療效比較

過去的20年間,市場上推出了很多抗抑鬱藥物,但是,大部分上市的新葯在其化學結構和藥理作用和機制上並沒有明顯差別。那麼,這些所謂的新型抗抑鬱藥物在治療抑鬱症方面的療效和安全性孰優孰劣呢?

義大利Verona大學的Andrea Cipriani等人綜合分析了1991年~2007年11月30日間發表的12種新型抗抑鬱葯治療成人單級重型抑鬱症(unipolar major depression)急性發作的療效和安全性,包括安非他酮、西酞普蘭、度洛西汀、依他普侖、氟西汀、氟伏沙明、米那普侖、米氮平、帕羅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等。作者運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17項隨機對照研究,共涉及25928病例。

結果發現:米氮平、依他普侖、文拉法辛和舍曲林的總體療效明顯優於度洛西汀(OR分別為1.39、1.33、1.30和1.27),氟西汀(OR分別為1.37、1.32、1.28和1.25),氟伏沙明(OR為1.41、1.35、1.30和1.27),帕羅西汀(OR為1.35、1.30、1.27和1.22),瑞波西汀(OR為2.03、1.95、1.89和1.85)。瑞波西汀是所有抗抑鬱藥物中療效最差的。依他普侖和舍曲林是患者接受度最高的兩種藥物,同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瑞波西汀和文拉法辛相比,接受依他普侖和舍曲林治療的患者放棄治療的比例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在新一代的抗抑鬱葯中,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某個抗抑鬱藥物相比其他藥物的綜合療效和安全性更佳。但是,不同的抗抑鬱藥物在某些特定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如對於不同臨床表現和程度的抑鬱症,療效或安全性相對較高、價格相對便宜以及患者可接受性更好等。

目前,療效和患者的可接受度是評價臨床抗抑鬱藥物優劣的主要指標,以西酞普蘭和舍曲林為例,後者由於能夠在藥物療效、耐受性和價格方面取得較好的平衡,在治療成人中重度抑鬱方面可能是患者最佳的選擇。因此,醫生在患者處方抗抑鬱葯時,應針對患者的疾病特徵,結合藥物的綜合表現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Lance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被診斷為尿毒症後,他想干票大的…
IgA腎病患者不必忌諱懷孕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