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正式亮劍!向假貨宣戰

阿里正式亮劍!向假貨宣戰

獲取更多資訊,記得把我放在星標里哦!

假貨,令我們的消費者憋屈!

打假,我們的一線執法者太累!

打假,我們的懲罰力度太小!

結果是,制假分子持續逍遙!

而現在,這個世界難題,將要被中國企業攻克。

在剛剛落幕的中國人工智慧峰會上,阿里巴巴「知產保護科技大腦」技術獲得工信部、公安部、網信辦三部委頒發的「人工智慧創新之星」稱號

國際奢侈品法律聯盟主席Frederick Mostert(左),與代表阿里領取「知產保護科技創新獎」的阿里副總裁、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負責人Matthew Bassiur(右)

這是自今年4月份,獲得全球奢侈品聯盟頒布的「知產保護科技創新獎」後,阿里的AI打假技術正式得到中國官方的肯定

這項技術是阿里積累20年,將線上線下打假資料庫融合多年的打假經驗聚合而成的演算法系統。其1秒鐘的識圖速度,相當於5萬人同時在線的工作量;每秒掃描100萬筆訂單的能力,相當於在3萬3千多場春晚里快速找到主持人打錯的一個領結

而打假效率質的飛躍背後,2018年阿里已實現96%的疑似侵權鏈接一上線即被秒殺,每萬筆訂單中平均僅1.11筆為疑似假貨。

過去3年以來,阿里已利用這套技術協助全國31個省、227個區縣的警方抓獲制售假嫌疑人4439人,搗毀制售假窩點4289個。

恭喜阿里,在3年的時間裡,從行業被批評者成功躋身為行業打假的領導者。

更可貴的是,阿里致力於用AI數字技術打擊假貨的方式,正在成為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黃金標準」,而在此之前,國際公認的由中國制定的「黃金標準」是高鐵技術和移動支付。

馬雲曾多次說:假貨就如同癌症,買到假貨的消費者痛,阿里一樣痛,如果假貨治不好,我們都活不成,必須全力打假,把公司打沒了也要打!

為此阿里每年投入10個億,專門成立2000人的全職打假團隊,向假貨全面宣戰,如今終於修成阿里「大腦」的正果,這套系統擁有語義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視圖、商品大腦、假貨甄別模型等12項專為打假研發的技術,涵蓋了完整的交易鏈條。

通過幾組數據,我們可以窺見這顆阿里「大腦」有多厲害

這套系統的樣本數據總量相當於186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數據量;

累積的打假圖片樣本量超137億張,用標準紙張列印疊加後高達4110千米,約等於464個珠穆朗瑪峰;

保護的原創視頻總時長超4000小時,相當於6000集《長安十二時辰》;

能夠以毫秒級的速度瞬間發現上萬顆圓球中混進了一顆有細微黑點的圓球。

這還不夠直觀,我們再看看更為現實的例子。

當新興直播平台中的主播們正起勁兒地用暗語介紹自己售賣的假包之時,一個帶有品牌logo標識的假冒手提包,在淘寶直播畫面中最長「存活」不會超過20秒。而直到頁面被關閉、店鋪被關停,女主播也不會明白,自己剛拿到鏡頭前的假包在沒有人舉報的情況下是怎麼被發現的。

不久前,一名售假商家在淘寶發布了一款玩具蝸牛商品。消費者在商品評價中稱讚其「顏色特別美,不幹不顯唇紋」,這條「驢唇不對馬嘴」的評論很快被系統識別出異常。而這個看似出售蝸牛玩具,實際在售賣假冒知名品牌口紅的商家迅速被清理。

假貨對中國製造的打擊有多大,多數人可能都無法真正體會到。

年初,國內一家為數十家全球百強代工的企業公開流水線直播,無意中揭開了中國製造隱蔽20年的傷疤。一樣的標準、一樣的工藝,甚至一樣的生產線出來的產品,被分別貼上了國產和大牌的標籤,最終的市場銷量卻是貼上國產標籤的無人問津,價格高4倍的外國品牌賣到爆。

再比如,前不久數家被爆出造假的日本百年品牌,因為市場需求大增而自身產量不足,便從中國企業低價進口大量同類產品,再貼上自己的牌子發售給客戶。甚至有些日本廠商如此造假已有十年之久,而直到醜聞被曝光,也沒有客戶對其質量提出質疑。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阿迪、耐克和國產同類產品都撕掉標籤,讓幾個志願者去分辨哪些產品是國際大牌。最終的結果卻是,8成左右的人選擇了質量更好的國產。

有個流傳很久的段子是這麼說的,如果你買到的阿迪、耐克鞋子能正常穿一年,還不變形、也不脫膠,洗過之後跟新買的沒多大區別,那恭喜你,買到了高仿的A貨。

這一個個令人心酸又無奈的事實,都證明了一點,以前我們在國際上總被標榜「Made in China」=「山寨」或「盜版」的名號,是別國帶著有色眼鏡強加到我們身上的恥辱記號,早已是世界最大代工廠的中國,別人能做的產品,絕大多數我們都能自己做出來,而且質量更好

但國內假貨長期的泛濫,卻為中國製造在世界正名和品牌提升設置了巨大的阻礙。

兩年前,阿里公布了一組打假數據,讓無數人陷入沉默。

2016年全年,阿里共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超5萬起刑點的制售假線索,其中執法機關接收1184件,破案469件,但被判入刑的僅33例。在被判決的47人中,只有10人入獄,其餘皆被處以緩刑。

制假售假猖獗的背後,是判刑率不足1%,處罰還是20年前的標準,相較一本萬利的買賣,如此低廉的犯罪成本,自然擋不住一批批以身犯險的人。

在美國,制假售假初犯就會面臨10年監禁、200萬美元罰款;如再犯,監禁20年,500萬美元罰款。而在德國、法國等國,則可能直接被罰到破產。

值得慶幸的是,在阿里等企業近些年的努力和呼籲下,國家已經出手。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表態「絕不允許假冒偽劣滋生蔓延」,並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首次寫入「實施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發聲,「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行為,讓違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

如今,「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已深入人心,這得益於執法部門對酒駕的絕不姑息的強硬態度!

藉阿里在國際上打響用AI技術確立打假「黃金標準」第一槍的良機,或許「像抓酒駕一樣打假」的願景,不久會成為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據局 的精彩文章:

今日頭條:2019今日頭條內容價值報告
汽車出行&CBNData:汽車後市場數據報告

TAG:數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