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雎用一句話讓秦王賜死白起,比秦檜讒殺岳飛的「莫須有」還誅心

范雎用一句話讓秦王賜死白起,比秦檜讒殺岳飛的「莫須有」還誅心

在秦國一統的過程中,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是秦國與山東六國決勝至關重要的時期,經過數十年大小百餘戰,秦國最終確立了一強獨霸的地位,形成了威壓六國的態勢。在秦昭襄王彪炳史冊的功業之中,有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殺神」白起。正大秦第一名將白起用自己超人的軍事指揮藝術,幫助秦國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將秦國推上霸主的寶座。然而這個秦國歷史上最具才華的將領,沒有死於戰場的刀劍之下,卻因秦相范雎的一句讒言而被賜劍自刎,而這一句話也成了後世各代名將無法繞開的陷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前260年,秦國與最後的大敵趙國的決戰長平之戰落下帷幕,秦國名將白起戰勝了趙國新貴趙括,殲滅了戰鬥力強大的趙軍四十餘萬,掃平了秦國東出最大的障礙,基本打開了攻滅六國的大門。然而,就在白起想要一鼓作氣攻下邯鄲,滅亡趙國的時候,內部的掣肘力量出現了,秦王在范雎的建議下下令撤軍休整。再之後,秦昭襄王不顧白起勸阻,在白起屢次拒絕為將的情況下,執意發動邯鄲之戰,導致大敗。邯鄲之戰以後,白起因屢次違抗君命,被削去一切封號職務,貶出咸陽。本來,能離開咸陽是非之地,找一塊樂土安度晚年,對白起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他的命運因一句輕描淡寫讒言發生了改變。

作為白起的政敵,浸淫官場多年的范雎,深刻的明白「打虎不死,後患無窮」的道理,他無法坐視白起活著離開咸陽。於是,在白起離開咸陽以後,范雎向秦昭襄王說了那一句十分誅心的讒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看起來好像對你貶黜他不太服氣啊,嘴裡還嘟嘟囔囔的說你壞話。這是什麼罪名啊,完全就是誅心啊,你從哪裡看出人家不服氣了,你又怎麼聽到他「有餘言」了。可是,就是這樣一句猜測的話,卻給了白起致命一擊,剛出咸陽不久的白起,就被秦昭襄王賜劍自刎了。

其實,歷史上類似的例子並不少見,許多如白起一般被稱為「國之柱石」的名將,都沒能躲過類似的攻擊。在宋朝,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最終也是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冤殺的,所謂「莫須有」,意思就是「或許有」,這比范雎的「有餘言」更加誅心,更加沒有事實依據。耿直忠正的岳飛無法想到,他在前線浴血拚殺,四處救火,保衛著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時候,來自背後的冷箭如此致命,那看似拙劣讒言卻有著比刀槍劍戟更大的殺傷力。

可惜的是,歷代君主面對功高無二的將領時,往往更加容易相信這些誣陷的話,所以當接到公子虔密告時,秦惠王毫不猶豫的殺了商鞅,趙王遷不惜亡國也要殺死李牧,劉邦不顧情分坐視呂后殺死韓信,劉義隆「自毀長城」也要殺死檀道濟,唐玄宗相信監軍處死高仙芝等等。對他們來說,這些良將是否真的會造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他們想反,隨時都可以反。功勞不夠不會得到重用,無法實現為國為民的抱負,功勞太大就會功高震主,如履薄冰,這是古代名將始終無法擺脫的陷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花布雨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謚號為「大帝」的皇帝,只有孫權一個嗎,漢朝的大帝算不算
賽約河之戰,6萬蒙古輕騎對戰10萬歐洲重甲騎兵,結果誰贏了?

TAG:歷史花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