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投河自盡,為何一定把鞋子留在河邊?說出來你可別害怕

古人投河自盡,為何一定把鞋子留在河邊?說出來你可別害怕

一定要說,不管怎麼樣,什麼事在生死面前都是小事,努力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古裝劇中經常出現這樣一個橋段:某位傷心人,執著於某件傷心事,心結難開,萬念俱灰,於是投河自盡。然後就有人在河邊發現一雙繡花鞋,從而得出結論,某某某已經跳河自盡了。本來以為這只是編劇們精心設計的劇情,沒想到查閱歷史才發現,古人投河自盡前,都會把鞋子脫掉,這是什麼原因?

在《孔雀東南飛》中有一句話是「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是說劉氏自殺時候的情形便是脫下了鞋子,跳進了水中。人們同樣也沒有打撈到她的屍體,只是河邊留下的繡花鞋證明她的去向。這種現象也不只發生在女子身上,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楚王昏庸無道,將國土一次次割給秦國,愛國詩人屈原眼見國家衰敗卻無能為力,因為憂憤,無法報國而投身於汨羅江。

雖然當時沒有打撈到屈原的屍體,但因為有人在河邊發現了他的鞋子,所以大家都認定他是自殺的。後來人們還往河中投吃食,讓魚兒吃飽,不要去啃食他的屍體,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了端午節和粽子。由此可見,在古代,投河脫鞋似乎是一個規矩,而之所以為什麼要這麼做,裡面是有很大講究的。

一、以死明志。

投河自盡,有時是為了表明一種態度,比如愛國詩人屈原,表達的是憂國憂民之意;《孔雀東南飛》中的劉氏自儘是為了堅持自我,所以這自盡也不能靜悄悄地自盡,而是要告訴人們:我是自盡的,我用生命證明我自己的志向!如果不留下點什麼就投入河中,誰知道你你為什麼而死,甚至會以為一個傻子淹死了。留下鞋子用來保護尊嚴,留下志向,喚醒百姓,因為死亡總是最能觸到人們心靈的。

二、不累他人。

古人還是比較講究信仰的,生前不能害人,死後也不能連累他人,如果某人跳河自殺,沒有留下證物,就很容易被認定為他人謀殺,既不能「以死明志」,說不準還會連累他人,那死得真是太冤了。因此,一直到後來,投河之前有沒有脫鞋,就成了人們判定自殺和他殺的證據。

三、維護名譽。

古人大多認為橫死者或者被謀殺者都是因為生前做了很多壞事,所以宗廟祠堂一般是不會讓這類人進入的,如果想要證明自己是自殺的,那河邊的鞋子就是最好的憑證。當你死後,在河邊發現你的鞋之後就知道你是自殺的,那麼你的排位就可以進入祖宗宗廟了,享受子孫後代的香火。

最後一點就是輪迴轉世,古人認為跳河而死的人沒法走過奈何橋,而是要直接在忘川河裡泡著,這就造成了魂魄沒法投胎的問題,由於自盡的人又屬於冤魂,怨念大就會變成水鬼,所以才要有水鬼拉人當替身的說法。而扔那麼一雙鞋在岸邊就會有魂歸故里的作用。即肉身投擲於水,魂魄則留在鞋上面,這樣就可以避免變成水鬼,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去重新投胎做人。

生命誠可貴,來世走一回不容易,好死不如賴活,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好怕的?努力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1947年孫殿英被我軍抓獲,一年不到就死了,期間他經歷了什麼
看看譚父這幅輓聯就明白,譚嗣同被殺,譚父身為重臣為何拒絕求情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