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個專家3年僅開出一張門診輸液單!附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

這個專家3年僅開出一張門診輸液單!附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

輸液室,

往往是醫院最忙碌的地方之一,

尤其是大醫院的輸液室,

更是常常人滿為患。

(網路配圖)

最近,隨著氣溫驟降,

感冒的人數急劇上升。

感冒咳嗽去找醫生看,

無論是在大醫院,

還是路邊小診所,

可能很多醫生會直接說:

輸液吧!

(圖片來源:全景網)

不管是在患者印象里還是醫生處方中,

輸液真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

幾年前,曾有權威數據顯示,

我國一年醫療輸液104億瓶,

相當於13億人每人每年輸液8瓶。

遠遠高於國際上2.5至3.3瓶的平均水平。

然而,在這種「輸液成風」的大環境下,

武漢有一位老專家,

卻將「不給門診患者開輸液處方」

當作紅線堅守了22年……

而且,在不讓患者輸液的情況下,

他總是用很少的錢將患者的病治好了。

這位專家,就是

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陶曉南教授

在很多武漢人眼中,

他是「大咖專家」,

是藥到病除的「神醫」。

陶教授真的能做到門診處方「零輸液」嗎?

在協和醫院門診辦,

記者調取了他近3年來的

數千張門診處方存檔,

按月逐條查詢,結果令人震驚!

三年僅開一張門診輸液單

還是「不得已為之」

自2015年以來,他僅僅於今年3月8日開出過一張門診輸液處方。雖然時間過去了大半年,陶曉南教授還記得這張打破「零記錄」的處方單,笑稱當時是「破例為之」。

陶曉南回憶,3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提出要開4天門診輸液。根據其癥狀和檢查結果,他判斷該患者患有支氣管炎,肺部合併輕微感染。他傾向於選擇口服抗生素治療,但該患者前一天已通過別的醫生開始接受靜脈輸液治療,只因當時沒有拿到足夠的葯,這才找他補開一張處方。考慮到這位患者已經開始輸液治療,在不違反治療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陶曉南教授開出了近3年來唯一一張門診輸液處方。

他不僅自己幾乎不開門診輸液處方,還這樣去教導他的學生。

勸退輸液患者成家常便飯

女白領要求門診輸液被拒

從1995年開始坐專家門診以來,他勸退了很多主動要求輸液的患者,治療效果卻有口皆碑。

11月15日,記者曾陪同陶曉南教授坐診。他當天接診27位患者,僅對3人開出口服抗生素,沒有一例門診輸液。

幾天前,29歲的白領孫寧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找陶曉南教授複查。與首次就診相比,她的咳嗽癥狀明顯緩解。陶曉南教授叮囑她平時多觀察,注意不要受涼,避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我之前咳了3個月,葯吃了不少,但一直好不了。」孫寧告訴記者,患咳嗽前,她因受涼感冒,拖了半個月才治療,感冒癥狀很快好轉,但咳嗽一直斷不了根,尤其是晚上咳得整夜睡不著。她去幾家醫院就診,有的醫生說是哮喘,有的醫生說是上呼吸道感染,吃藥、輸液都試過,病情就是不見好轉。

陶曉南教授查看孫寧的X光片、血檢結果,均未發現異常,判斷她是典型的感冒後咳嗽,並開出處方——多休息、多喝水、按時服用止咳藥,總費用僅30多元。

「咳了這麼久,不打針能好嗎?」孫寧不放心,提出打幾瓶吊針,以求「好得快點」。陶曉南教授回答:「感冒後咳嗽很常見,打再多消炎針都沒用。」

他的門診次均藥費僅40元

即使是輕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

記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0月,陶曉南教授的門診次均費用為190元,次均藥費約40元,人均藥費佔比僅21%。

「不濫開輸液治療的一個顯著好處,就是直接降低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合理診療應是醫生最基本的底線。」陶曉南教授說,醫生應該具備過硬的臨床經驗,對患者應有責任之心,不能讓患者身心脆弱時還得承受無謂的「藥物轟炸」。

為了對患者盡責,保證坐診質量,陶教授每天限挂號27個,而且坐診時間比規定時間提前半個小時,目的是與患者充分溝通病情、交流治療方案等。正因如此,他在患者中威信很高,各地患者慕名而來,他的專家號一號難求。

陶教授經常對年輕醫生們說:「你們的手一抖,患者大幾千塊錢就沒了。醫生不光要有醫術,更要有醫德,這樣的醫學才有溫度和未來。」

2016級醫學生於鳳嬌感慨道,她跟著陶曉南教授坐門診一年多,從未見他開過靜脈注射門診處方。即使是輕微肺炎,也主要靠口服抗生素控制;確有輸液指征的,他一定會建議患者住院滴注,外地患者則建議回到當地住院治療。

輸液病好得快是錯的!

「以為輸液病就好得快,是治療誤區。」陶教授向記者解釋,人體血液內的抗生素濃度只有達到一定水平,才有足夠威力與細菌對抗。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時使用較多的頭孢、青黴素類抗生素,都屬於「時間依賴型」抗生素,在人體內代謝很快,需要每天滴注2至4次,才能維持血液內的藥物濃度,而門診輸液一天一針,藥物濃度較難維持。「打個比方,抗生素進入體內準備和細菌作戰,但後備軍跟不上,連續反覆幾次後,不但沒有消滅細菌,反而培育出更難對付的耐葯菌。這也是很多人反覆輸液,但病情難以好轉的原因。」

當心,輸液有危害!

專家認為,輸液是各種給藥方式中危害最大的。我們習以為常的輸液在醫學上屬於侵入性操作範疇,等於一次小手術。

據了解,輸液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最主要的因素,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超過39萬人。

「輸液被嚴重濫用,醫患雙方都有一定責任。」陶曉南教授直言不諱地說,一方面,很多患者誤以為打針比吃藥治療效果好,卻不了解濫用輸液的風險,常常主動要求輸液;另一方面,出於利益驅動,部分醫院和醫生選擇迎合患者要求,甚至主動熱衷開輸液處方。

53種不需輸液疾病清單

事實上,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滴」

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用藥原則,

在許多發達國家,

輸液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後方式」。

陶曉南教授表示,解決過度輸液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轉變醫患雙方的用藥觀念,從制度上、技術上實現合理用藥。「不管怎樣,醫生心中一定要有病人,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風險,也應該考慮周全,不該開的葯堅決不開。」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診療室 的精彩文章:

讓人變瘦的基因真的存在嗎?讓醫學大數據給你解答

TAG:超級診療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