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霸道總裁或許不能為你承包魚塘,但能承包出行

霸道總裁或許不能為你承包魚塘,但能承包出行

日前,網路上流傳出這樣一張圖片,疑似微信風格的界面中顯示「歡迎使用交通卡」,還同時出現了「廈門BRT乘車碼」、「大理乘車碼」,以及「昆明地鐵乘車碼」,並且有小字提示可以「添加已開通的交通卡」。隨後有消息傳來,稱微信正在小範圍地內測「交通卡」服務,可將所有與乘車相關的功能集中在「交通卡」中進行統一管理,當微信通過定位確認用戶所在城市後,就可以根據當前城市的乘車碼活動,自行切換相應的服務。

【為證明微信乘車碼好用,騰訊拿自家老闆做實驗】

根據目前傳出的消息顯示,現階段只有部分用戶可以看到該功能,但不久之後「交通卡」即將正式上線。雖然從這張截屏來看,這項服務似乎只是在整理各大城市的乘車碼,但是仔細觀察並聯繫實際使用情況後,我們就不難發現,這個「交通卡」將BRT、公交、地鐵的乘車碼進行打通之後,理想狀態下,或許用戶今後在城市內出行就不需要手忙腳亂地在微信上翻找切換各種乘車碼,甚至未來還能做到「一碼掃天下」。

上周,微信支付發布的《2019「智慧36行」行業發展報告》中顯示,目前在出行場景中,微信支付已經覆蓋了公交、地鐵、高速、輪渡、客運、鐵路、加油站和停車場等多個場景。而騰訊所推出的乘車碼服務,也已經在上線兩年後迎來用戶量突破1億,覆蓋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120多個城市等成績。其中90後用戶在公交地鐵二維碼乘車用戶中的佔比高達39.6%,從用戶的年齡佔比來看,這顯然有利於將刷碼乘車變成常態。

微信的乘車碼服務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顯然與近年來騰訊對這一業務的重視不無關係。而早在2017年,也就是微信推出乘車碼服務之初,馬化騰就頻頻現身深圳、廣州、上海、重慶、合肥等城市的地鐵站公交車中,現場演示如何使用「騰訊乘車碼」坐地鐵搭公交了。

【懂人心的支付寶,以補貼協助乘車碼擴散】

與騰訊「智慧交通」相對應的是,支付寶在推廣乘車碼時同樣下了不少功夫。前段時間,螞蟻金服公共出行事業部總經理王敏在受訪時表示,目前支付寶在包括公交地鐵、單車、高速等在內的出行場景中,服務用戶量已達4億,其中乘車碼用戶超過2億,合作城市也已經超過了320個。在對比騰訊方面透露的出行相關數據,這兩家對我們日常生活影響範圍最廣的互聯網巨頭之間,顯然找到了新的「戰場」。

雖然馬雲還沒有在地鐵站及公交車上演示使用支付寶刷碼乘車,但是支付寶的乘車碼在推廣之初所使用的方式,卻更為親民且務實。如何讓用戶從刷卡乘車到刷碼乘車,支付寶選擇簡單直白的砸補貼推廣,此前用戶均有機會享受一定的折扣,還能獲得包括但不限於螞蟻森林綠色能量等額外的特殊福利。也正是這種「補貼先行」的典型互聯網推廣策略,幫助支付寶乘車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王敏的表述,阿里內部重視大出行場景,是希望讓整個阿里經濟體與公共交通行業發生更多化學反應,甚至協助整個產業實現互聯網化升級,讓「交通大腦」、「大數據線路」、「智能調度」成為可能,而且從2019年4月開始,杭州已經聯合支付寶上線了全國首條大數據公交。不過比起這些還需要時間觀察效果的遠大目標,阿里與騰訊在公共出行領域的快速鋪開,顯然有著更為明顯且直接的利益存在。

【二馬拿到了流量,而我們也感受到未來】

雖然王敏強調支付寶乘車碼業務不只是一門流量生意,但是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騰訊還是支付寶在公共交通領域的布局,本質上還是互聯網公司追逐流量的一種行為。簡單來講,對於廣大用戶來說,日常通勤對公共交通的需求是剛性的,但對於騰訊和阿里來說,他們所看重的或許不只是每天上班下班刷碼的幾次流量,更多而是培養用戶打開自家App的習慣,以及背後的用戶數據。

試想,作為一名日常兩點一線的普通上班族,因為通勤的原因每天需要在下地鐵時提前打開好手機中的微信或支付寶乘車碼,這一行為的不斷重複,必然會引導你對相應App更為關注。除了鞏固自身在用戶潛意識中的印象,這種行為習慣也將有效強化微信及支付寶其他業務信息的精準推廣。而至於用戶使用乘車碼所帶來的龐大出行數據,價值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有趣的是,支付寶與微信在出行市場跑馬圈地的同時,日前有消息稱,大洋彼岸的紐約市政府有意在明年年底前完成感應系統安裝,計劃覆蓋市內所有地鐵與公交車,屆時紐約市民也將可以實現用手機進站。雖然與國內的「乘車碼」模式有所差別,但本質上來說,將公共出行必備工具搭載在最常見的智能設備上,這種生活方式正逐步得到全球範圍的認可。而這也就意味著,在支付寶和微信的幫助下,我們或許趕在了這一變革的前列,提前享受著他人眼中的未來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谷歌公布Pixel 4設計圖,後置方形攝像頭模組
智能手機同質化原因何在?罪在供應鏈和消費者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