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們常說「含笑九泉」,「九泉」到底是哪裡

人們常說「含笑九泉」,「九泉」到底是哪裡

「九泉」一詞的背後融合了我們傳統的民間宗教、道教等一系列思想。

了解這個詞,恰好也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融合性有多強。

在古人看來,人死不是消失而是去另一個地方

很多人認為,九泉這個詞好像應該來源於佛教。其實,並不是。

要想了解「九泉」,我們要先從黃泉這個詞說起。

其實,黃泉這個詞的來源簡單。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

在以前,古人喝水都需要打井。我們知道,因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陝西、河南等地都是黃土,所以井水出來之後,顏色偏黃。人們就習慣把地下的泉水稱作「黃泉」。下面來劃重點。

那麼,黃泉怎麼和死後的世界出現了聯繫呢?

這就要涉及到中國的陰陽學思想了。在古代,人們講入土為安。所以,人死之後要下葬。

在古人看來,人死並不是消失,而是去到了另一個世界。

人的身體是陰陽和合的產物,人的死亡,其實就是陽氣耗盡,只剩下陰氣。陰氣下沉,就落入黃泉之中。因此,黃泉就用來指代人死後的世界。

那麼黃泉,又是怎麼變成九泉的呢?

九泉和九州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的典籍《尚書》中,有大禹劃分九州的說法。

當時的古人認為,中國是由九個州組成的。那麼,九個州,每個地方就應該有一個泉,就變成了九泉。

在中國古代文化傳統裡面,九是至大至極之數。

《素問》裡面記載:「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那九泉與道教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先來看道教的影響。漢代時期,道教興盛,於是就出現了陰曹地府的思想,人死之後就進入陰曹地府,地府中會有官員對你進行審判。

你做好事,有可能會成為神仙,如果好事做得不夠,你雖然也是進入陰曹地府,但是你不會受苦,還會和你在陽間生活沒什麼區別。

我們現在說「含笑九泉」,就是以此而來。

如果你在陽間窮凶極惡,那麼就要遭受懲罰。這個時候,九泉就有了分別,有好與壞之分。

後來,九泉的說法在唐代詩人的作品、明清小說中多次出現。比如,崔珏在《哭李商隱》詩中說:「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西遊記》里在提及九天元聖的時候,天尊說:「我那元聖兒也是一個久修得道的真靈:他喊一聲,上通三聖,下徹九泉,等閑也便不傷生。」

本文摘自「濟南市道教蓬萊院」,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道教詩詞 示黔楚合會
道教詩詞 水龍吟·警世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