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意外奪魁,誰知大喜之後生大悲,竟成科舉史上最短命的狀元

此人意外奪魁,誰知大喜之後生大悲,竟成科舉史上最短命的狀元

一千多年的科舉史上,創下了無數的佳話,有父子狀元、兄弟進士,但更多的讀書人無法通過科舉這座獨木橋,到死也沒能取得功名。當然,也有幸運的,他們因偶然因素一舉奪魁,成為狀元。本文所說的焦蹈就是一個幸運兒,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極度悲劇的人物。

焦蹈,今安徽無為人。自小在鄉里讀書就有神童的美名,小小年紀已通覽經史百家。在眾多考生中焦蹈雖為鄉薦第一,可在禮部主持的考試中,卻每每不利。他並不灰心,仍然刻苦努力,準備迎接來年的考試。

神宋元豐八年(1085年),焦蹈又打點行裝,帶著書童,前往京城汴京,參加禮部主持的考試。當他匆匆趕到京城時,會考已經開考了。此時的焦蹈沮喪至極,深知錯過了這次機會,又要等到下一科。無奈之下他收拾行裝,準備打道回府。

正在這個時候,突然傳來一個消息,貢院失火了,禮部下令重新選定場地,擇日再考。原來,這年的會考禮部將考場設在了開寶寺。二月十七日的下半夜,開寶寺廟突然火光衝天,開封府尹蔡京、判官胡及等人立即召集衛兵前往救火。

可是寺院的屋頂高大,牆壁十分堅固,院門又被牢牢地上了鎖,救火的隊伍有力無處使,最後打破大牆,才將知貢舉(會試主考)、禮部侍郎李定,同知貢舉、給事中蔡卞,起居注舍人朱服等主要考官救出,而承議郎翟曼、奉議郎陳元方、宣德郎馬希孟等負責考務的一般官員都被燒死,衛兵及勤雜人員共燒死40餘人。好在考生們早已交卷出場了,要不然,損失更大。

大火過後,清理試卷時,發現剩下的不到三分之一,而閱卷工作尚未開始,無法確定取捨。人們都在議論重考,而京師街頭早已出現了「不因試院火,哪得狀元焦」的傳言。當時,對於這種傳言,人們都還不以為然。

這年三月,朝廷重新任命了兵部侍郎許將(狀元出身)、給事中兼侍讀陸佃(陸遊之父)及秘書少監孫覺等衛知貢舉與同知貢舉,決定會試重考。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焦蹈因為這場貢院大火幸運的參加了考試。四月,會試結束,閱卷結束後,焦蹈位居榜首。

科舉史上,會試第一名和殿試第一名往往不是同一個人,畢竟連中三元之人是少之又少,一個朝代才那麼幾個。可好運來了擋也擋不住。由於神宗駕崩不久,九歲的哲宗即位,讓這麼一個孩童在殿試中定名次,顯然是不現實的。於是,這一科沒有經過殿試,五月六日就直接放榜了,焦蹈因是會試第一所以取得了狀元桂冠。

焦蹈一奪魁,馬上就應了「不因試院火,哪得狀元焦」的傳言。傳臚大典後,焦蹈騎著高頭大馬在京城遊街,京城百姓爭先恐後一睹狀元風采。按例,進士及第後,朝廷暫時不授官,讓他們回鄉風光風光。

幾日後,焦蹈便回到了老家,父老鄉親早就守候在路邊,焦蹈騎著馬由縣長牽馬導引,穿過五彩絢爛的彩門,不絕於耳的嗩吶聲、鞭炮聲和鑼鼓聲,混合成一曲喜慶的合奏,好不風光。

正所謂樂極生悲,或許是精力和體力的過度透支,或許是沿途的鞍馬勞頓,焦蹈回到家後六日,便得急病而亡。真所謂「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朝廷此時正準備授其以官銜實職,聞知焦蹈突然去世,既為失去英才而痛惜,又憐憫他的刻苦勤勉的精神,特撥二十萬喪葬費。

焦蹈應該是中國科舉史上最短命的狀元郎了,發榜後六天就死了。看來,意外所得的狀元並不好當。焦蹈去世後,第二名隨州人劉逵撿了個大便宜,本來該授予狀元的官職、待遇都落到了他的頭上,可真是世事難料、福禍難測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督撫手握實權為何沒人造反?不是不想,而是有三個硬傷
李鴻章採購武器裝備,為何很少選擇英、法兩國而青睞德國呢?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