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這些城雕、街具有望在第二屆進博會前夕走上大虹橋街頭

看!這些城雕、街具有望在第二屆進博會前夕走上大虹橋街頭

「上海是國內最前沿的城市,又位於長江三角洲入海口,而大虹橋則位於連通長三角區域的核心位置,交通樞紐發達,『槳』作為南方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之一,既能以藝術化形式具象虹橋『大交通』,又表達出在繁華且忙碌的虹橋商務區工作的人們,能夠偶爾放慢腳步,去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今天,歷時3個月、以「創新城市設計、塑造特色風貌」為主題的長三角門戶地標、雕塑、街具和包裝公共藝術創意設計大賽落下帷幕,來自杭州眾美環境藝術有限公司的設計師高遠,憑藉雕塑類作品《槳》勇奪一等獎。

此次大賽是由長三角會商旅文體示範區聯動平台主辦,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指導,攜手長三角主要城市,面向全球範圍徵集而「量身定製」的城市街具設計大賽,以此傳遞虹橋精神,展現虹橋品質,提升城市公共藝術特質,助力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地標門戶類獲獎作品《虹橋之窗》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自今年3月大賽啟動作品徵集以來,有20餘家設計公司、團隊(包括兩家境外設計公司),80餘名設計師報名參與,共收集作品170餘件。5月,經大賽組委會評審,選出門戶地標類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作品;雕塑類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作品;街具類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作品;公共藝術包裝類1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作品。6月獲獎作品名單已進行公示。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士告訴記者,本次大賽舉辦之際,恰逢國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因此大賽的參賽作品更加註重國際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元素的凸顯;同時,本次大賽進一步將藝術人文氣息與大虹橋的精細化城市管理相結合,通過打造一批文化與市民實際需求可交互的城市街具,把大虹橋「繡得更美」,讓大眾與藝術零距離,從而實現「街具是宜用宜賞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是有溫度的」的美好願景。

本次大賽組委會評委、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及美術書法篆刻攝影藝術評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哲學院人文智慧課堂特聘教授林明傑在點評時表示:「大虹橋的包容性可以讓不同風格的作品在這裡呈現,本次大賽中,評委們從作品的適合度、安全性、環保性、辨識度、交互性等多維度進行了評估。通過此次大賽及優秀作品的選拔,讓來到大虹橋的人一改往日對於商務區『冷冰冰』的刻板印象。」

地標門戶類獲獎作品《融匯》

這位負責人士還告訴記者,虹橋商務區是進博會的舉辦地,為了迎接去年召開的首屆進博會,他們在全面提升市容景觀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涉及工地管理、閑置地塊管理、市容市貌、店招店牌、小廣告、交通組織以及道路水系養護、景觀綠化、戶外廣告、「多桿合一」、商務區和國家會展中心景觀燈光設計、公共交通標誌標識、城市傢具、綠地改造等多個領域。去年,虹橋商務區還舉行了「小街具·大品牌」主題設計方案徵集活動,以「虹·橋之夢」、「虹·橋之翼」為代表的一批門戶地標雕塑落地虹橋商務區。此外,在首屆進博會舉辦期間,國家會展中心周邊美輪美奐的燈光夜景和靈動逼真的街頭綠化造景,也給廣大展客商和市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雕塑類獲獎作品《樹影迷宮》

今年,除成功舉辦「長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藝術創意設計大賽」之外,7月份,值第二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之際,虹橋商務區打造的申長路藝術街區示範街也來了一次「華麗轉身」:各類電箱改成了水鄉悠韻的長三角特有風貌的街具小品;滬蘇浙皖長三角重要省市的市花、市樹巧妙融合在一起,形象打造了寓意長三角城市攜手並肩、共同發展的「壹體樹」「同心花」;「虹虹、橋橋」兩個充滿生機活力的IP形象將大虹橋的活力生動體現。另外,在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的街頭,還矗立起了「匯聚虹橋」的主題造景以及用世界各國語言書寫的「虹橋,你好」街頭小品,將跨國公司、總部經濟集聚等大虹橋元素及「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三大功能通過各種藝術形式進行生動傳達,讓人眼前一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天供應4頓飯,24小時開放,這個工廠食堂卻迅速「搞定」了垃圾分類
助力改革開放再出發,央企國家隊在上海集中籤約,涉及資金總額超200億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