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多少真實的歷史,正在隨風飄散

馮學榮:多少真實的歷史,正在隨風飄散

1

我們小時候,都會唱一首名叫《魯冰花》的歌。

什麼叫「魯冰花」呢?

魯冰花,在世界上真的存在。

它的學名,叫做「羽扇豆」(Lupinus)。

羽扇豆這種植物,又稱「魯冰花」。

圖:羽扇豆(又稱「魯冰花」)

魯冰花主要生長於北美洲西部、南美洲、地中海地區、非洲。

魯冰花的主要生長地區,不是中國。

中國是不是連一株都沒有?我不敢說。

但有一點肯定的是:魯冰花在中國,不常見。

這就是中國人「只聞其名,不見其影」的原因。

2

香港有許多影視界的明星,都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然後移居香港的。

今天舉幾個例子:

陳小春,在廣東惠州出生,從小在惠州長大,12歲移居香港。

鄧紫棋,在上海出生,4歲的時候,從上海移居香港。

許冠傑,在廣州出生,2歲時移居香港。

黎明,出生於北京,6歲的時候移居香港(這就是他普通話流利的原因)。

劉嘉玲,出生於蘇州,15歲移居香港。

羅家英,出生於廣東順德,3歲移居香港。

呂方,於南京出生,5歲的時候,移居香港。

甄子丹,出生於廣州,2歲時移居香港。

徐錦江,出生於牡丹江,20歲的時候移居香港。

3

安徽的黃山,為什麼叫「黃山」呢?

事情是這樣的:

黃山在古代的時候,它原來的名字叫「黟山」。

後來到了唐玄宗年代,唐玄宗這個人信奉道教。

唐玄宗聽人說,中華始祖軒轅黃帝,曾經在黟山上面煉丹。

於是,唐玄宗命人將「黟山」改名為「黃山」,以紀念黃帝。

總之,黃山,就是「黃帝之山」的意思。

圖:黃山

4

當年,國民黨部隊裡面,有的兵很兇悍。

在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10月,新開嶺戰役,地點在東北。

國民黨部隊以新六軍及第五十二軍為主力,向解放軍發動攻擊。

國民黨部隊裡面有一個名叫「熊其佬」的兵,湖南長沙人。

這個人攻到解放軍的堡壘旁邊的時候,負傷了。堡壘上,機關槍突突地打。

熊其佬摸到堡壘面前,投出一個手榴彈,然後向機關槍的槍口撲了上去,用身體死死堵住了槍眼,被當場打死。

仗打完之後,國民黨部隊清理戰場,發現熊其佬的屍體,仍然撲在機關槍上面。

5

武昌起義爆發,黎元洪論軍中的職位,論平時的威望,在當時的武昌,都是很高的。

但是,武昌起義只是我們現在事後的叫法,在爆發的當時,從黎元洪的眼中看來,就是一場兵變。

黎元洪作為當時武昌地區軍職較高的軍官,他顯然是要躲起來的,因為自古兵變,一般都要殺長官的。

所以,你從當時黎元洪當時的視角出發去看,你會發現,他當時的行為,是合理的。

只不過,不幸被部下搜了出來。

搜出來之後,部下要求他領導革命。

黎元洪被簇擁著,到了陣地上,他對革命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這事,真的鬧大了」

我們看歷史,要回到事發當場的視角,才能把歷史看清楚。當時黎元洪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排滿革命,他仍然以為,這只是一場兵變。

被部下挾持著,去參加兵變,試問讀者,你是否情願?

你不情願。

將心比心。所以,當時黎元洪也不情願。

這些,都是合理的。

可是後來呢,黎元洪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了,他才逐漸明白過來,這不是一場兵變,而是一場排滿的革命。

而且更重要的是,黎元洪這個時候如果不答應領導革命的話,他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被部下殺死。

所以,其實黎元洪沒得選擇。

圖:黎元洪

於是到了後來,黎元洪的想法也就變了,終於,他在一場會議上,黎元洪慷慨激昂地說:

「我黎元洪,今天發誓要和諸位一起,不求同年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日死,否則,我就不是漢人黃帝的子孫」

黎元洪受了中下層革命軍將士的影響,深埋心底的排滿思想,也被喚醒了。

你要相信,黎元洪當日說這個話的時候,他是真的抱了必死之心的,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在事發的當時,武昌革命軍的軍力,無論如何都打不過滿清前來鎮壓的部隊。

而至於後來清廷沒有錢,仗打不下去,以及各省紛紛獨立,清廷被迫退位等等,這些事情,對於當時的黎元洪來說,他是完完全全預計不到的。

也就是說,對於黎元洪,他參加辛亥革命的歷程,大體是這樣的:

1、 黎元洪一開始以為這是一場兵變,所以躲了起來,想逃命;

2、 黎元洪被迫擔任革命軍的領導,他仍然以為是兵變,不情願;

3、 後來黎元洪漸漸明白,這不是兵變,而是反滿革命;

4、 而且,黎元洪也沒有選擇,要麼領導革命,要麼被革命軍殺死;

5、 權衡所有的利弊之後,黎元洪改變想法,決定以必死之心,參加革命。

黎元洪這個人在辛亥革命中的發展邏輯,大體就是這樣的。

6

孫中山的同盟會,是在日本黑龍會頭子頭山滿的家裡成立的。

圖:頭山滿

7

「客家人」其實就是「外來人口」的意思。

在古代,客家人,就是指的從黃河流域(中國北方)移居到中國南方的人。

當時南方人是「主」,外來的北方人是「客」。

當時的官府管理戶籍,分「本籍」和「客籍」。其中「客籍」,就是客家人。

8

郭沫若有一個日本妻子。她叫佐藤富子。

佐藤富子和郭沫若的戀愛,佐藤富子的父母是反對的。

佐藤富子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不惜和父母把關係鬧僵了。

嫁給郭沫若之後,佐藤富子改名「郭安娜」,並為郭沫若生下了五個子女。

圖:郭沫若與郭安娜和兒女們在一起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日本,與安娜斷絕了聯繫。

抗戰結束之後的1948年,佐藤富子帶著孩子,去香港與郭沫若相見。

此時的郭沫若,已經和於立群結婚了。

佐藤富子知道郭沫若另立家室之後,選擇了離開。

事實證明,佐藤富子父母當初對這樁婚事的反對,其實是正確的。

小公告:為免失聯,

請加馮學榮備用號「有趣靈魂研究所」

長按掃碼 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區愷烘:在孫中山先生身邊的歲月里
馮學榮:我看袁世凱這一生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