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聽說,高檔茶都選嫩葉?無論白茶、岩茶、普洱茶、紅茶、綠茶

聽說,高檔茶都選嫩葉?無論白茶、岩茶、普洱茶、紅茶、綠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跟朋友討論起高檔和不高檔這種話題。

朋友說,我喜歡高檔茶。

我問他,你覺得什麼樣的茶才算是高檔?

朋友說,貴!(送他一個白眼)

我問他,你覺得多少錢一斤的茶,才叫做貴?

他答曰:一千塊。

「啊?你知道十年二十年的普洱茶,一斤多少錢嗎?一千塊只能買得起一兩。」我忍不住挪揄。

茶友說,茶憑什麼這麼貴 ?我買三十年陳的茅台酒,一瓶才一萬三千多。人家茅台可是國酒!

我跟他說,兄弟,酒和茶,不一樣。

他瞪大了畲族特有的雙眼皮大眼睛:哪不一樣?茶不就是樹葉嗎?高檔茶頂多就是采一些嫩葉來製作,怎麼會搞得這麼貴?

說著不服氣地拍桌子:「把你的好茶拿出來,最好的老白茶,我要喝一喝,看看究竟有多好?是不是比三十年陳的茅台酒還好喝?」

我靜靜地看著擁酒派的「磚頭」,拍向擁茶派。

是的,隔行如隔山,愛酒的人,永遠不明白,為什麼三十年陳的茅台酒一瓶才一萬三千多,而年份差了一半的普洱茶,價格卻貴了那麼多!

當然,愛酒的人也會以為,茶葉里最貴的,就是采嫩葉做的精品茶。

其實高檔茶,真的不全是嫩葉所制。

六大茶類里,采嫩葉做高檔茶的,有,但,用略老略大點的葉子做的,也很多。

《2》

綠茶:有嫩葉,亦有老葉

六大茶類里,綠茶,是最普遍的茶,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幾乎每個省份,都產綠茶。

故而,綠茶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這決定著,綠茶的等級,也是很難統一制定的。

綠茶里最有名的,是西湖龍井。周總理他老人家最喜歡喝。

龍井的外形是什麼樣的呢?

是有嫩芽和嫩葉的。如果沒有,它沖泡時,又何來那股奇香撲鼻,清新動人呢?

黃山毛峰,也是綠茶里比較有名的一款。產於風景名勝之地,在「好山好水出好茶」的俗例之下,它的品質,自然在綠茶里,是數一數二的。

同樣,它的外形,跟它的名字,是格外接近的——毛峰,可不就是芽頭和嫩葉所組成的結構嗎?

與黃山毛峰相似的綠茶,有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都是芽頭與嫩葉組成的「嫩妹組合」。

當然都勻毛尖的外形,跟綠茶里另一位大神「碧螺春」極為相似,都是近似魚鉤的彎曲形狀。

然而,綠茶里也有異類,也有不是用芽頭和嫩葉製作的茶。

比如太平猴魁。

它的外形要求,便是二葉抱一芽。製作的時候,要求芽葉肥壯,勻齊整枝,老嫩適度,葉緣背卷,且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以保證成茶能形成「二葉抱一芽」的外形。

在這裡,綠茶太平猴魁選用的葉片,便不是如龍井,碧螺春,毛尖那般的嫩葉,而是略老一點的,略厚一點的,略大一點的,略長一點的,要能包住芽頭尖頂的葉片。

芽頭先發,而葉片後發。後發的要與先發的長成一般高矮,便只能要求後發的葉,長得更老一點,方才可以實現。

故而,太平猴魁,成為了綠茶里,不拘於嫩葉的獨特存在。

而太平猴魁,曾經被評為國家十大名茶之一。

所以,綠茶里,並不是所有高檔茶,都采嫩葉製成。

《3》

紅茶:有嫩芽,亦有大葉

熟悉紅茶的茶友都知道,紅茶分為三類,功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

功夫紅茶,比如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大多是以茶葉嫩梢為原料所加工製作的。

說它們是嫩葉,不為過。

尤其是紅茶里的頂級至尊——金駿眉,更是數萬顆芽頭才能做成一斤,要說高檔和鮮嫩,紅茶里非它莫屬。

但是,紅茶里,仍然有離群之馬,既高檔,又非只採嫩芽所做。

它就是紅碎茶。

可能,在紅茶已經不再是茶界NO.1的今天,大家對紅碎茶這個名字,已經很陌生了。

但如果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去看一看,問一問,大家就能知道,原來,在國際市場上,這麼多的地區,這麼多的人群,在喝一種叫做「紅碎茶」的紅茶。

它佔了紅茶出口量的80%左右。

紅碎茶,顧名思義,就是碎的紅茶。它是紅茶切碎後製成的。

製作時,先採下茶青鮮葉,加工製作成工夫紅茶,再將它切碎,做成碎茶。

紅碎茶的特殊工藝,決定了它用料的特殊性——用略大一點略老一點的葉子製作——既然最後要切碎,便不可能使用嫩芽與嫩葉,嫩芽本身就小,再切,估計就全變成米粒了。

紅碎茶,雖然碎,卻並不低端。

南川紅碎茶,曾經獲得過一九八六年日內瓦第二十五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一九八八年又獲中國世界博覽會金獎。

所以,用大葉子製作的紅碎茶,成為了紅茶里,不靠采嫩葉而成為高檔名茶。

《4》

武夷岩茶:一身老葉行走江湖

在原來,武夷山沒有外來品種的時候,武夷岩茶,到五月初才開始采。

比綠茶和白茶的採摘,晚了半個到一個月左右。

長到那麼「老」才采,且采開面,是為了讓葉片發育更好,積存更多的滋味物質。

開面採的葉片,與傳統認知里的嫩葉,相距甚遠——嫩葉也有,但大多數是大葉和略老一點的葉片。

這是由武夷岩茶的工藝特徵決定的。

武夷岩茶,屬於青茶的一種。它採摘下來之後,需要攤晾,殺青,發酵、焙火。

請大家細看看,這些工序里,哪一道,是那些只採嫩芽與嫩葉的茶,受得了的?

尤其是焙火,不一定一次完事兒,需要多次焙,甚至反覆焙。

所以,大多數時候,武夷岩茶,需要略大一些的葉片,開面到一定程度的,才能做出滋味綿柔勁道的韻致來。

從明朝起就特別有名的岩茶一哥——大紅袍,葉片就是略老一點的大葉,不是嫩葉。

現如今人們爭相追捧的牛欄坑肉桂,也是略大一點的葉片為主,不唯嫩葉是舉。

在水仙里,樹齡高一些的、葉片略大略老一點的,叢味更足,更得茶客的喜愛。

君可見,武夷岩茶,有講究喝嫩葉的嗎?

沒有。

岩骨花香,唯有略老一點的葉片,略大張一點的葉子,方才含得住,顯得出,韻得了。

牛欄坑肉桂,是高檔岩茶吧?

是。

它是嫩葉所制嗎?非也。它不老不嫩,剛剛好。

所以,青茶里,也有了非嫩葉而高檔的「茶代表」。

《5》

白茶、黑茶:老葉子越陳越香

白茶和黑茶,合到一起來寫。

蓋因,它們今日的江湖地位,都不是嫩葉所成,而是老葉所就。

世人為黑茶魅力所惑,是從它粗老的大葉片,與粗曠的梗,在歲月的沉澱中,陳化出的優秀品質而來的。

同樣,世人識得白茶,亦是因為它的粗枝大葉,在歲月的「修鍊」中,轉換而生出的醇厚和甘香,成為一款名叫「老白茶」的網紅。

毫不諱言,白茶與黑茶的興起,是緣自於它們自身的粗老大葉。

時至今日,黑茶里最貴的茶,也同樣是粗老大葉所製成。

比如黑茶里的那些年代久遠的熟普茶餅,它最以為傲之處,便是它的老——陳年熟普,這四個字一亮出來,就是金光閃閃的名片。

熟普成名,憑藉的是它粗大的葉片、它那並不嫩的葉片,在時光的催化中,生出的那些更加醇厚的滋味。

而白茶為世人所推祟景仰,也是因為它的老,因為它能陳化出滋味獨特的、亦茶亦葯的「老白茶」的緣故。

人們一聽說老白茶,只要年份真實,才不管它是不是嫩芽嫩葉所制,等級幾何,無不蜂擁而至。村姑陳的老白茶但凡一開箱,總是人滿為患,沒幾分鐘便一搶而光。

原因無他,人們欽慕老白茶,是著迷於它的湯水滋味和香氣,並不是它的等級——當然如果有老白茶級的白毫銀針,當然最好。但老白毫銀針,不管散茶還是餅茶,一來量少,二來多年消耗量大,市場上幾乎絕跡,於是,老的壽眉,才會成為了「老白茶」里,最為人們熟知的那張面孔。

故而,在白茶與黑茶里,最貴的茶,最高檔的茶,不一定是嫩葉所做的。大多數時候,它們是時光之手,撫摸而成的,粗老的葉子。

《6》

現如今,六大茶類里,名氣最小的,是黃茶。

黃茶工藝接近綠茶,只是多了一道「悶黃」的工序,且殺青時鍋溫較綠茶低,只有120-140度左右,保證了茶葉悶黃後,湯色黃亮,風味獨特。

黃茶分為黃芽茶、黃大茶、黃小茶三種。

芽茶,看名字就知道,這是采芽頭製作而成的。類似綠茶里的龍井,嫩,萌,以純芽頭入茶,聽著就很尊貴。

小茶,是以芽和葉入茶的,著名的溫州黃湯和平陽黃湯,就是黃小茶一類的。

黃大茶,當然,就是大葉子,老一點的葉片採下來做成的了。它採摘一芽二、三葉甚至一芽四、五葉為原料,算是黃茶里的「大塊頭」。

嗯,那在黃茶里,是不是就是芽頭最好,大葉片茶次之呢?

未必。

歷史上,黃茶如綠茶一般,出現過很多名茶,例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平陽黃湯、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等。

其中,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便黃大茶——大葉子做出來的茶。

這兩個黃大茶出身的黃茶名茶,告訴我們,黃茶里,同樣並非唯嫩葉是舉,大葉子、略老點的葉子,照樣可以做成名品茶。

《7》

名茶,並非一貫地唯嫩是好。

在宋徽宗的年代,蒸青綠茶盛行,人們流行吃茶而非現如今的喝茶——把茶葉壓成餅,碾成末,篩出細粉,再倒進建盞里,用沸水沖了攪成糊糊喝。

為了讓這些「糊糊」喝得順口,不扎嘴,不苦不澀不刺激喉嚨,只能盡量采極嫩的芽頭。

略大的葉片和梗,那是大宋朝頂級的茶葉里所不會出現的玩藝兒,這倆貨,如果用蒸青綠茶的工藝加工,只會讓茶湯變得味道重而苦澀味濃烈。

所以,在大宋朝,以及那些以吃茶——把茶葉連汁帶末全吃下去的年代,茶,唯嫩是舉,唯嫩芽才是好茶。

時移則事易。

現如今,不再是嫩就是好茶了。

普洱茶,並不是嫩就好。白茶,無論是白毫銀針還是白牡丹,也一定要成熟才是最好。

到了武夷岩茶里,牛欄坑肉桂若是太嫩,扛得住那幾道焙火么?

扛不住八道天雷的神仙,飛升不了上仙。

扛不住各種日晒殺青包揉發酵焙火的茶,也必定不是高檔茶。

當然,嫩的葉子,還不耐泡。

泡不了三四沖的高檔茶,你買了,能不退貨?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泡茶時,挑選好一款實用不燙手的蓋碗,是首要前提,請留意這三點
福鼎白茶,真的可以一曬到底嗎?不,這是外行人對白茶的誤解!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