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TCL股價為何同業「墊底」,這篇文章解答了李東生的鬱悶

TCL股價為何同業「墊底」,這篇文章解答了李東生的鬱悶

科技自媒體 / 財經三劍客

TCL集團2019年半年度業績交流會上,董事長李東生提了他的一個困惑,希望大家幫忙分析一下,為什麼TCL和同業比會低那麼多?PE只有同業三分之一,分紅率是同業三倍,各項經營指標都比同業優異。但為何股價會那麼低?

我就來用我的理解說一說吧。

先說關鍵點,股價低的核心原因是:資本市場里大家智商正常,不買賬自然股價就低咯。

接下來從幾個方面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1、TCL,可能名字的寓意不是很好。大家也都知道A股市場里很多的奇怪原因致使股價下跌,就像前不久的東軟集團,最著名的像當年川普擊敗希拉里當選總統,川大智勝大漲、西儀股份大跌。TCL,也就是TaiChaLe,既然如此,不吉利大家就不碰了唄。

當然,這只是開個玩笑,接下來言歸正傳。

2、先給大家做個科普,大家知道TCL集團和TCL控股的差別么?很多人大約會覺得這倆不就是一樣的嗎,一樣,但也確實又不一樣。故事也就是從這裡開始了大轉折。

2018年底的時候,TCL集團公告稱,將其直接持有的TCL實業100.00%股權、惠州家電100.00%股權、合肥家電100.00%股權、酷友科技55.00%股權、客音商務100.00%股權、TCL產業園100.00%股權、格創東智36.00%股權以及通過全資子公司TCL金控間接持有的簡單匯75.00%股權、TCL照明電器間接持有的酷友科技1.50%股權合計按照47.6億元的價格向TCL控股出售,TCL控股以人民幣現金支付對價。

耐人尋味的是:1)、TCL控股成立於2018年9月17日,尚未開始實際經營活動,距當時也就成立不到三個月吧。2)、作價47.6億元剝離的資產,在2017年做到了612億營收。3)、做到了612億營收的智能終端業務,2017年居然虧了17.57億元;反而,在剝離重組之23天後神奇般的扭虧為盈——凈利潤近3億元。

這一波操作就很神奇了,「燙手的山芋」,作為不良資產的,營收612的智能終端業務,轉了個手換到TCL控股下,神奇的23天就扭虧為贏凈利增3億。

3、剝離了資產之後,TCL集團還剩下什麼?剩下的是被視為一片光明的主業資產——華星光電,主業是半導體。而且,還需要面對的有,2018年凈利潤被腰斬,2019年一季度凈利潤更是同比暴跌75%。這部分資產被描述為TCL集團的光明未來。

作為對比的,TCL控股,當年的TCL智能終端團隊原班人馬,尤有神助般的,信心滿滿的拋出了「五年2000億元」的夢想計劃——這等於再造一個TCL。到底是再造一個TCL,還是本來就是一個TCL?大家想一想也就懂了唄。

4、留守資產,半導體主業,業績怎樣?其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76.67億元,營收相比2017年卻下滑了9.5%;凈利潤為22.15億元,與2017年48.62億元的凈利潤同比更是直接腰斬,降幅高達54.44%。如果以剔除重組被剝離資產來計算最近兩年的利潤,TCL集團凈利潤也從2017年的53.03億元下跌至2018年的35.5億元,下滑33%。

5、但是,TCL的披露明顯避重就輕,甚至故意掩藏了更為重要的風險信息。TCL披露,2019年一季度,華星光電實現出貨面積556萬平米,同比增長17.1%;營業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12.1%;EBITDA率為28.2%,實現凈利潤6.83億元,較去年第四季度環比增長35.2%。簡單點看,一季度營收增長12.1%的情況下,凈利潤卻大幅下滑75.25%,不足去年同期的1/4。

總結一下,這個故事中,剝離已然還在相對成長、盈利回歸的智能終端業務,留下卻是業績暴跌、風險依然的半導體業務作為主業。雖然,敏銳的機構投資者自然能從中發現端倪,但中小散戶卻因TCL集團一季報信息披露的不夠完整甚至是誤導性陳述,而只能蒙在鼓裡,,即便承受著股價的下跌,卻還憧憬著TCL半導體正處在一片光明之中。這根本就是,一場資本大鱷開啟的一場資本騰挪術,留給股民的卻更像是一場越來越近的重組陷阱。

所以TCL的股價為什麼會這麼低?能不低嗎?

最後,在分析了問題的緣由後,我也願意給出一個讓股價漲起來的完美方案。

TCL可以這樣,先改個名字,勉強叫做華星半導體吧,私有化後再申請掛牌科創板,想像一下N華星,第一天登錄科創板的場景。市值怕是得四五千億起步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聯想再度發文,澄清「聯想撤出中國」謠言
退出P2P仍上線銀行存管,51公積金合作現金貸利率超36%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