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國博「親歷」開國大典

在國博「親歷」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北平解放》《狼牙山五壯士》等經典畫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上懸掛的紅燈籠……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現場,一系列經典作品和珍貴文物,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艱苦奮戰的革命歷程,帶你重溫70年前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時刻。

畫中的英雄值得敬仰

「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是國博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別舉辦的展覽。「這次展覽從國家博物館館藏中精心挑選了部分優秀油畫、國畫和雕塑作品,力圖全景式地向觀眾展示中國革命從星火燎原到開國大典的艱難曲折和苦難輝煌,引導觀眾緬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說。

在國博中央一號大廳兩側牆上,按照時間順序懸掛著13幅繪畫作品,從《井岡山會師》到《轉戰陝北》,從《北平解放》到《百萬雄師下江南》……反映了革命史上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

葉淺予創作的《北平解放》是為數不多的國畫作品之一。畫面中洋溢著鮮艷的紅色,漫天祥雲飛舞,城樓和街道上滿是歡樂的人群,傳神地表現出喜慶熱烈的氣氛和人們發自內心的喜悅。

西大廳展出15幅畫作和41件雕塑作品。王朝聞的「劉胡蘭」、司徒傑的「白求恩全身像」、許章衡的「紅軍和彝族兄弟」、潘鶴的「翻身農民」……「這些都是美術史上經典的作品。」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牛克誠說,「老一輩藝術家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了這些雕塑,對人物的刻畫生動真實、富有感情。今天我們看這些作品,依然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

來自深圳的中學生小張在中央大廳仔細欣賞一幅幅畫作。「《狼牙山五壯士》等作品之前在課本上看過,今天能近距離欣賞原作,非常難得。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早期革命的艱苦,畫中的英雄人物值得我們崇拜敬仰。今天我們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離不開他們的奮鬥和付出。」

第一面國旗凝聚著感情

中央大廳正面的巨幅屏幕上,播放著1949年開國大典的視頻,屏幕兩旁掛著當時天安門城樓上的紅燈籠,展廳里陳列著開國大典上使用的禮炮、毛澤東主席使用的話筒、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首版國歌唱片等,彷彿再現了當時的盛景。

長4.6米、高3.38米的五星紅旗,平鋪在大廳中央的展櫃里,吸引了許多觀眾拍照。「這是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親自按下電動按鈕升起的五星紅旗。它是當年由工藝精湛的技術人員精心縫製出來的,一針一線飽含著製作者的感情。」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說。

策展人員向記者講述了這面五星紅旗的故事:1949年9月29日上午,國營永茂實業公司接到指示,要為開國典禮趕製一面五星紅旗。由於當時的印染技術達不到印製大幅面國旗的要求,只能採用手工縫製。製作五星紅旗的紅綢、黃緞來自前門大柵欄的瑞蚨祥,再交由西單「新華縫紉社」縫製,於10月1日凌晨完工。1951年7月,這面國旗由北京市政府撥交給中國革命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陳列和保存。

開國大典紅燈籠首次公開展出

國家博物館英模陳列館叢詩音介紹,展覽中的天安門城樓紅燈籠、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各部門印章(除教育部印章以外)和一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大使館印章,均為首次展出。「從1949年開國大典起,每逢節日和大型慶典,天安門上就會懸掛4對巨型燈籠。1994年國慶前,這種木骨架燈籠才光榮退役,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鋼結構摺疊式新型燈籠。」

叢詩音說,開國大典所用的108門禮炮(使用54門,備用54門),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2門,均藏於國博,也在此次展覽上呈現。

展品中還有最早的中央人民政府木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並使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簽名冊》以及1949年10月1日前後的報刊等。這些文物、文獻見證了新中國誕生的歷史進程。

展覽開幕當天就吸引了大量觀眾參觀,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父母帶著孩子,還有外國觀眾。一名戴著紅領巾的小女孩站在國徽旁莊嚴敬禮、拍照留念。

劉萬鳴說,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將持續到國慶之後,相信將引領廣大觀眾重溫新中國成立的偉大征程,感受作為中國人的光榮與自豪。(記者 鄒雅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8月14日 第 07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突發!香港兩巴士相撞 11人受傷
不忘初心,重溫這些紅色足跡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