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張貴洪:多邊主義是中國外交的「金鑰匙」

張貴洪:多邊主義是中國外交的「金鑰匙」

近一段時間,由於美國對華政策出現重大變化,華盛頓在政治外交、經濟貿易、科技人文交流等多個領域對華施以非理性的措施。此外,美國的西方盟友國家也在新疆、香港等問題上給中國製造所謂「國際壓力」。面對這種外交環境,筆者認為多邊主義仍是中國外交的「金鑰匙」。

這把鑰匙帶來巨大成績

不久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聯名致函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主席和人權高專對中國在涉疆問題上的立場表示支持的國家達到50個。這個數字達到了之前聯名指責中國新疆治理的22個發達國家的兩倍多。而這50國的人口更是達到那22個國家的好幾倍。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多邊主義目前也遇到了挑戰。

堅持多邊主義是中國外交的傳統,也是特色和優勢之一。多邊外交主要通過參與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而進行。近年來,中國多次主辦重大國際會議,與國際組織開展緊密的合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讚中國是「多邊主義的最重要支柱」。

中國真正的多邊外交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1971年,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當時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中國開始走向世界,聯合國成為中國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中國的國際環境因此得到改善,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從60多個增加到100多個。隨著中國陸續加入聯合國系統的機構,參與聯合國的各項事務,中國的多邊外交開始起航。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外交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中國陸續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重要國際經濟組織,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特別是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與國際組織合作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進入新世紀,中國的多邊外交呈現許多新的亮點。2001年,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立。同年還主辦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城市為主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近年來,中國通過主辦G20、金磚、APEC、亞信等峰會,創建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等,多邊外交搞得「有聲有色」。

多邊外交的轉型和創新

然而,近年來,多邊主義遇到重大挑戰。國際上,二戰後最早和最積極推動建立國際組織的英國和美國都從多邊主義後退。英國「脫歐」和美國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優先」原則指導下從多個多邊機制中「退群」,人們開始懷疑多邊主義的作用和前景。在國內,民間對外援規模、來華留學生政策、國際會議排場等也不乏質疑之聲,對多邊主義的意義和價值存在不同的認識和判斷。

面對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我們堅持和擴大開放,維護和加強多邊的信心和決心不能變。新時代,需要賦予多邊主義新的內容和意義。中國的多邊外交也需要通過轉型和創新進一步加強。

一是充分利用多邊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多邊主義具有多方參與、多樣訴求、多元博弈的特點。多邊主義主要通過協商和協調,達成共識,統一規則,採取行動,有利於共同應對挑戰和解決問題。近年來,多邊主義出現新的特點:既有傳統的多邊,又出現大量新興的多邊;有全球多邊,又有地區多邊和周邊多邊;一個大的多邊內,又可能形成若干中多邊和小多邊。這就需要我們對多邊既要有合理的戰略規劃,又要有清晰的行動指南。著力於多邊、經營好多邊,是中國外交的戰略需要,也是基於我們的價值取向。

二是加強多邊外交與周邊外交、大國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的互動和互補。我國周邊有大量國際組織,應成為我周邊外交的對象和內容;發展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多邊機制是一個重要途徑和舞台。大國外交的高效性與多邊外交的民主性具有互補作用,大國外交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有時在多邊機制中可以得到緩和甚至解決,反之也是如此。利用多邊機制開展發展中國家外交,爭取發展中國家對我多邊外交的更大支持,仍有很大的潛力。

三是推動從多邊參與到多邊引領的轉型。在多邊機制中,大家都是參與者,但參與者的貢獻有多少、作用有大小、責任有輕重。因此,沒有領導者,但可以有引領者。在多邊領域,我們要努力把貢獻和責任轉化為話語權和影響力,把中國理念和方案提升為國際規範和議程,通過制度和能力建設,在維和、減貧、婦女、南南合作、互聯互通等國際議題上發揮示範性和引領性作用。

共同努力不可或缺

堅持多邊主義,開展多邊外交,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要以更加開放的信心和決心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面對中國的不斷發展和強大,國際社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反應,有歡迎和支持,也有擔心和制約。這對中國的對外政策和行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們不僅要通過改革繼續擴大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更要在國際規則和國際法治的視閾下實現高質量的開放。另一方面,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多邊外交的人才。這既包括從事多邊事務和開展多邊合作的外交官,也包括在國際組織任職的國際公務員;既包括政府系統的選拔和推送,也包括從高校、智庫、企業到民間組織的培養和選送。

多邊曾經是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重要橋樑,也是當今中國展示和平大國和發展大國形象與責任的主要舞台,更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的必要路徑。從中國外交的歷史、現實和未來來看,多邊主義是一把「金鑰匙」。(作者是復旦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吉爾吉斯斯坦爆發內亂,前總統阿坦巴耶夫向現政府投降
香港極端激進分子侮辱國旗,港澳辦、中聯辦和特區政府嚴厲譴責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