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擔心安全隱患,英國拒絕在敘「聖戰兒童」回國

擔心安全隱患,英國拒絕在敘「聖戰兒童」回國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讓他們聽天由命吧。」據多家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政府決定,不會派人去接滯留在戰區的、原英國籍「聖戰」分子的孩子回國,將任其自生自滅。中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力量式微,遺留大批「聖戰兒童」處境艱難,如何妥善安置這些孩子,是國際社會目前面臨的巨大難題。國際輿論在同情他們遭遇的同時,也著實擔憂接納他們將帶來的安全隱患。英國對這一遺留問題的強硬姿態引發關注。

據英國《泰晤士報》12日報道,英國前內政大臣賈維德在上月出任財相前,曾為內政部留下明確指示:英國政府不會出手解救那些受困於中東地區、原英國籍「聖戰」分子的後代。政府方面的主要顧慮在於,中東原戰區危機四伏,出手相救必然會使英國軍方及民間救援組織身陷險地、承受巨大安全風險。政府方面也擔憂,一旦英國「認領」了這些孩子,他們那些已經被剝奪國籍的父母很可能會利用自己的孩子、以及相關人權法律,死乞白賴地重新申請入籍。據了解,賈維德的這項指示並非個人決策,而是得到了英國多個政府部門的支持。

今年2月,英國一名「聖戰新娘」的遭遇引發了對「聖戰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高度關注。2015年時,年僅15歲的英國女孩貝居姆悄悄前往敘利亞,嫁給了一名荷蘭裔IS「聖戰」分子。隨著IS節節敗退,她的丈夫成了階下囚,身懷六甲的她苦苦哀求重返故土、在英國產子,遭到英國政府拒絕。她產下的一名男嬰幾周後不幸夭折,引發激烈爭議。反對黨工黨痛斥政府此舉「冷漠且不人道」、兒童慈善組織也認為這場悲劇完全可以避免。但時任英內政大臣賈維德表示,這樣做正是為了防止更多的孩子被不負責任的成年人帶入戰區,並被當成協助他們「脫困」的籌碼。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來自60多個國家的外籍「聖戰」分子僅在敘利亞就留下了9000多名「聖戰兒童」,大多數年齡尚不滿12歲。其中,相當一部分孩子是在非常時期降生、還有一部分是隨父母一同踏上「賊船」。「伊斯蘭國」近年來犯下累累惡行,這些生於是非之地的「聖戰兒童」得不到家庭照料,甚至連基本的生存都成問題。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很多外籍「聖戰」分子及家屬被關押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難民營,該類場所設施簡陋,幾千人露天席地,大小便都是隨地解決。今年年初,敘利亞北部一處營地有35名兒童死於饑寒交迫;事後,這處營地被媒體稱作「死亡集中營」。

就「聖戰兒童」的安置問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此前多次發出呼籲,請求各國政府將他們「帶回家」。

不過,國際社會也承認,重新安置這些孩子意味著巨大的政治、法律挑戰,甚至國家安全風險。美國《紐約時報》稱,「聖戰兒童」成長於非常環境,其早期經歷和普通孩子截然不同;比如,他們當中很多人會被IS當作探子、間諜,甚至攜帶自殺式炸彈,年長一些的男孩還有軍事訓練和參戰經歷。根據IS早年放出的宣傳視頻,一些年齡稍大的孩子參與了斬首和槍決等駭人活動。倫敦國王學院激進組織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紐曼稱:「他們固然是受害者,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構成風險。」

截至目前,只有法國、德國、挪威、丹麥和比利時等國將小部分「聖戰兒童」接回。英國《衛報》稱,這些國家在這項工作上顯然非常審慎:他們專挑父母雙亡的孤兒往回帶,因為風險更低、且手續更簡單。回國後,這些孩子要麼被寄養在親戚家、要麼被社會福利機構收養,同時要受到地檢部門或社會機構的嚴密監督。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雖然對「聖戰兒童」表達同情,但普遍表示不願讓他們「回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疑似借瑜伽嘲諷莫迪政府,印反對黨主席惹爭議
環環巴西曆險記十九——挑戰美洲豹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