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五套書法郵票,你見過嗎?

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五套書法郵票,你見過嗎?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誌。

中國郵政用了九年的時間,發行完《中國古代書法》系列郵票,該系列郵票收集齊了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主要以中國古代碑貼為主。

篆書

篆書

一、中國國家郵政局於2003年2月22日《中國古代書法——篆書》特種郵票一套二枚,兩枚郵票的圖案名稱分別是:2003(2-1)T 西周?毛公鼎、2003(2-2)T 秦?泰山刻石,畫值均為八十分。西周青銅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於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通高53.8厘米,重34.7公斤。

清道光末年(1850年)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因作者毛公而得名,內壁鑄有多達32行,498字的長篇銘文,是現存青銅器銘文中最長的一篇。第二枚《泰山刻石》,立於始皇二十八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

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後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廣狹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兩刻辭均為李斯所書,現僅存秦二世詔書10個殘字,又稱「泰山十字」。

郵票中選用的《毛公鼎》和《泰山刻石》是最有代表性的篆書精品。《毛公鼎》的銘文字體屬於大篆,書法風格渾厚、凝重而不失典雅。《泰山刻石》是小篆最經典的作品,形長方,筆畫迴轉流暢,用力勻和,筆勢飄逸生動,且通篇排列整齊,氣勢磅礴,顯示出一種獨特的韻律美。

隸書

隸書

二、國家郵政局於2004年12月5日發行一套四枚的特種郵票《中國古代書法——隸書》。郵票上的書法選自我國隸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四塊東漢碑: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和石門頌。這套郵票設計新穎,以黑、白、灰為基本色,完全保留了碑刻拓片原有的書法韻味,似有墨香自畫面飄出。再以紅印章、紅面值點綴之,顯得古樸而秀麗。

隸書是中國書法五大書體之一,起源於戰國後期,成熟於漢代,以東漢碑刻最為典型,因而書法史上稱為漢碑。這組書法郵票主要是根據隸書風格的典型性及在書法史上的影響和知名度,選擇了《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石門頌》作為郵票的內容。他們是隸書成熟時期的名作,有的書法史著稱之為「漢碑四大名作」。

1、東漢?乙瑛碑 該碑立於東漢桓帝水興元年(153年),原來舊址在山東兗州仙源縣,今藏曲阜孔廟。《乙瑛碑》為漢代正體隸書之最典型作品。其書法端莊典雅,渾厚流美。堪稱東漢「廟堂書法」的典範。也是今人學習隸書最受推崇的範本之一。

2、東漢?張遷碑 該碑立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原來在山東東平,後移泰安岱廟。碑文頌揚谷城宰張遷在任時的惠政。其書法造型古樸奇崛,氣韻高古雄強,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有大匠之風。

3、東漢?曹全碑 該碑立於東漢中平二年(185年),碑文頌揚合陽縣令曹全的德政,出土於明朝萬曆年間,該碑現在西安碑林。此碑用筆輕巧,筆劃靈動飄逸,為漢碑靈巧秀美的代表。

4、東漢?石門頌 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1967年石門修建水庫,將原石移至漢中博物館。此頌書法風格卓然,筆勢簡約,時而內斂,時而奔放,有山林高士之氣,世人推為漢隸「野逸派」代表。

楷書

楷書

三、2007年國家郵政發行了《中國古代書法---楷書》,這套郵票總面值7.2元,6枚郵票圖名分別為《宣示表》《張猛龍碑》《九成宮醴泉銘》《雁塔聖教序》《顏勤禮碑》《玄秘塔碑》。

其中,《九成宮醴泉銘》現存於寶雞市麟游縣,《雁塔聖教序》存於慈恩寺大雁塔下,《顏勤禮碑》和《玄秘塔碑》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這4件作品的作者分別是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位大書法家,他們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楷書四大家」。

行書

行書

四、全球首套宣紙郵票《中國古代書法——行書》於2010年5月15日發行。該郵票一套6枚,內容選取了中國三大行書,分別為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的《祭侄稿》和北宋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均為2枚連體郵票。是國家郵政局發行「篆書」、「隸書」、「楷書」郵票之後,發行的又一套書法題材郵票。

世人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天下第一行書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據傳現仍長眠於武則天的乾陵中,另一說藏於昭陵,天下第二行書唐代顏真卿的《祭侄稿》與 天下第三行書北宋蘇軾的《寒食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草書

草書

五、2011年4月15日發行《中國古代書法-草書》特種郵票1套4枚。郵票內容擬表現、《初月帖》(王羲之)、《古詩四帖》(張旭)、《自敘帖》(懷素)等。

《平復帖》,晉,陸機書,紙本,手卷,縱23.7厘米,橫20.6厘米。《平復帖》的書寫年代距今已有1700餘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法帖。它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學和書法變遷都有參考價值,現藏故宮博物院。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晉文學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

《初月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點,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古詩四帖》墨跡本,五色箋,狂草書,縱28.8厘米,橫192.3厘米,共40行、188字。無款,明董其昌定為張旭書。通篇筆畫豐滿,絕無纖弱浮滑之筆。行文跌宕起伏,動靜交錯,滿紙如雲煙繚繞,實乃草書巔峰之篇,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人。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

《自敘帖》是唐書法僧懷素草書,被譽為「中華第一草書」,也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真跡藏於我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懷素(725年-785年),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人。

內容源自至善書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學府 的精彩文章:

米芾集字《心經》欣賞
王羲之所有字帖,一網打盡!

TAG:書法學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