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一年關店1000家,市值只剩1%,達芙妮如何打爛一手好牌?

一年關店1000家,市值只剩1%,達芙妮如何打爛一手好牌?

希臘神話中,達芙妮是高傲的月桂女神。不過在現實中,達芙妮卻跌落塵土。

喧囂的街道、老氣的款式、雜亂的陳設,類似「買一送一」的打折標誌隨處可見,高音喇叭播報著最新的促銷訊息——這是如今人們腦海中達芙妮線下店鋪的樣子。

目前,達芙妮市值不到3億港元,相比最高時期的195億港元,足足蒸發了99%。

這背後,是四年連續虧損,一共虧了近30億港元。

僅在2018年,達芙妮營收下降20.8%,虧損近8億港元。過去一年共關閉了1016個銷售點,平均每天關店2.8家。

雖然早就立志於改革轉型,但是達芙妮似乎一直沒有摸到門道。困局之下,達芙妮還能突圍嗎?

每賣出五雙鞋就有一雙是達芙妮

曾經,達芙妮還是時尚潮流的代名詞,一度被年輕女孩們瘋搶。

1988年,來自台灣的張文儀和陳賢民嗅到了大陸的商機,將廠設在了福建福田。兩年後,創立了達芙妮品牌。相對大膽的設計和配色,在當時封閉的中國大陸冒出頭來,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憑藉著深厚的代工製鞋的經驗以及對於全產業的把握,達芙妮主打「平價」的同時相對時尚的優勢使其迅速佔領中國內地市場。五年後,達芙妮就上市了。

2006年,達芙妮把內地的模式複製到了台灣,並邀請了了SHE和劉若英分別作為旗下兩個系列產品D18、D28的代言人。那時候正是SHE的黃金時代,吸引了眾多粉絲追隨。而劉若英知性優雅的氣質也與達芙妮這個系列的品牌十分符合。

在銷售渠道上,達芙妮避開了同期百麗向商場購物中心開店的策略,轉而將店開到了各大街邊店。如此一來,不僅攤薄了成本,而且利於樹立消費認知,迅速在線下擴張。

2003年後,達芙妮以每年開300多家專賣店的速度進行全面擴張,門店數迅速由2003年的739家擴展到2012年的6881個。最快的時候,每年有800家達芙妮新店開業。

2005年,達芙妮一年賣出5000萬雙女鞋,佔據了當時將近2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那時候中國大陸市場上每賣出五雙鞋子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

2012年,達芙妮營收首次突破100億港元,市值170億港元。這一年是達芙妮最輝煌的一年,卻也是開始轉折的一年。

「女神」如何跌落凡塵?

「因為買了一雙達芙妮的高跟鞋,被男友說品味差。」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多了類似的吐槽。達芙妮很難再與時尚掛上鉤。

實際上,不是消費者口味變得太快,而是達芙妮一直沒變。

一直以來,達芙妮都更注重銷售渠道建設,瘋狂擴店之餘,設計短板在後期暴露了出來。

與此同時,達芙妮還面臨著激勵的市場競爭。百麗、熱風、麗麗的鞋櫃等女鞋品牌紛紛在新零售發力。一些品牌效仿快時尚模式,保持快速上新的節奏,恨不得兩周上一次新。

人們沉浸在新品帶來的衝擊感中,達芙妮一成不變的款式越來越顯得沉悶、老氣。

相比之下,達芙妮鞋子的生產流程冗長,從設計製作到呈現在消費者眼前,要花費大半年時間。整個流程花費的天數,在2010年是128天左右,2012年增長到188天,2018年達到198天。

由於體量大,達芙妮新品都是提前一年前設計好,很多時候的新品,設計師只對舊款進行微調,如果有大的改動,則需要經過層層溝通,決策鏈條已經無法跟上消費節奏。

一年前的款,在消費者眼中早已掉隊。甚至在如今的達芙妮貨柜上,還有過去幾年才流行的坡跟鞋、鉚釘鞋。

雖然達芙妮建立了完善的線下渠道,但是一旦面臨愈加嚴重的庫存積壓,運營成本愈加不堪承受。達芙妮2018年年報顯示,在核心品牌銷售點數目中,直營店達到2401家,佔比91%。如此「重資產」運營模式,一旦出現商品滯銷,將造成巨大的庫存壓力。

2015年及之後,短短四年,達芙妮關閉了3860家門店,日均關店2.6家。

此外,為了清理庫存,「漂亮不打折,美麗100分」的達芙妮也開始了瘋狂的打折。

線下,買一送一,低至99元起成為達芙妮的常規操作,在拼多多、唯品會上出售尾貨也成了必要的選擇。記者發現,拼多多上達芙妮專賣店的鞋類產品從14元到62元不等。

關店、促銷成為了達芙妮止損的動作,這被它視為長遠發展不得不承受的「暫時的苦楚」。

不過,如此一來,其品牌形象受創,「廉價」「土味」變成尷尬的標籤。「女神」最終跌落凡塵。

出路在哪?

作為一個傳統女鞋品牌,面對新的消費和市場環境,達芙妮不是沒有想過改變。

比如,曾快速擴張的店面正在迅速收縮,並將步行街、商業街邊的店鋪向購物中心轉移。

此外,達芙妮正在加大對產品研發的投入,推出更具時尚感的運動休閑鞋等品類。

令人唏噓的是,十年前為了專註發展女鞋,達芙妮曾放棄了運動鞋服品牌的代理,這之中,就包括Nike和Adidas。而如今,運動風依然是領漲的品類,百麗旗下的滔博運動甚至再度上市。

達芙妮不想被時尚拋棄。2017年開始,達芙妮更新了門店,更換了logo,用簡約的英文DAPHNE代替了原來的花型設計。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達芙妮與美國潮流品牌Opening Ceremony合作推出系列產品。去年,還聯合周筆暢和迪士尼推出跨界系列產品。

不過此類改變,目前來看效果有限。達芙妮執行董事張智喬曾說:「達芙妮沒辦法完全成為一個時尚品牌,他的歷史品牌價值還是有性價比的大眾女鞋,市場沒有辦法完全推翻。」

在電商道路上,達芙妮也曾押錯了道路。

達芙妮做電商其實很早,2006年就與京東、唯品會等有過合作,電商業績一度達到每月200萬元。不過2010年開始,達芙妮戰略投資了一家來自台灣的電商平台「耀點100」,投資三千萬占股10%,並逐漸結束了與其他電商平台的合作。

然而,「耀點100」這家電商平台到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知曉。事實上,這個購物平台一共也只運營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於2012年的7月份就結束運營了。

達芙妮新門店

錯過了電商的卡位戰,如今的競爭環境已經今非昔比,線上佔比不足14%,線下被高庫存摺磨,達芙妮到了危急存亡之際。

2018年報中,達芙妮提出「新零售戰略」,整合線上線下業務,採用全新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並決定為線上銷售推出更多專款,加速與電商及社交平台的合作。

達芙妮正在為走過的彎路付出代價。坐困圍城之下,它的出路在哪?

新品牌品牌庫

新品牌行業分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畫報 的精彩文章:

獲投6000萬 他做正版IP衍生品達9年:累積300餘IP 300個銷售渠道
540天,星巴克不想被落下

TAG:創意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