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庚子賠款數額確定始末:赫德是關鍵人物,賠款方案由他起草

庚子賠款數額確定始末:赫德是關鍵人物,賠款方案由他起草

文/高飛

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1900年6月)下旬,慈禧太后下詔對"八國聯軍"宣戰,本想以此振奮國威,卻不曾想清軍和那些義和團戰士不堪一擊,八國聯軍迅速佔領了北京。武力打不過,就只能議和了。議和就要賠款。我們都知道,《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要向列強賠款4.5億兩白銀。那4.5億這個數字是如何確定的呢?現在流行的一種說法,認為當時大清有4.5億人口,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羞辱中國人,讓中國人不敢再反抗,就決定讓中國人每人賠償一兩銀子,合在一起就是4.5億兩。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恐怕過於簡單了。事實的真相比這個要複雜得多。

01、大清和8個列強打仗,竟招來14個債主

1900年組成聯軍入侵北京的共有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但是,在談判過程中,卻有14個國家向大清提出賠償要求,一下子竟然多出了6個國家。這6個國家分別是: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這6個國家並沒有出兵,但是他們聲稱在戰爭中有人員和財產損失,是"受害國"。因此他們也要求清政府進行賠償。

清朝連皇帝和主事的慈禧都逃跑了,留下和談的人也沒有能力再爭了。也就默認了這6國的要求。就這樣,清政府面臨"14"個債主。

02、獅子大開口

有人說,當時大清有4.5億人口,帝國主義侵略者於是決定讓中國人每人賠償一兩銀子,合在一起就是4.5億兩。其實哪有那麼簡單。

和談的時候,14個國家都派來了談判代表,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其中,英國和法國相對理性,在簽訂不平等條約上,他們都很有"經驗"。他們認為賠款的數額不能超過清政府的賠償能力。和談中,英國公使最先表達了英國政府的意見,認為"所提出的要求不應該超過合理的數目"。

但是,其他國家可不這麼想。

德國和俄國都希望藉此機會"大吃一口",他們認為賠款越多越好,清政府賠不出來,可以到各國銀行貸款。在賠款問題上,德國公使態度尤其強硬,他認為清政府必須應賠償各國的全部開支,列強們"沒有理由在這一問題上對中國表現出過份的仁慈"。俄國也希望通過這項賠款來彌補國內財政,所以他們獅子大開口,提出了比損失大得多的數字。

日本的心態則很矛盾。他們一方面希望得到更多賠款,一方面又不希望清政府背負過重的負擔,因為日本和中國幾年前簽訂了《馬關條約》,在這個條約里大清也要向日本償還大額賠款,此時尚未還清。他們害怕這次列強過分壓榨,會影響《馬關條約》賠款的支付。

美國的態度則和其他列強截然相反,美國主動提出盡量讓清朝少賠款。1901年1月29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給美國駐華公使康格發來電報,就賠款問題表達了美國政府的意見,電報里說:"第一 , 儘力使各國公使同意確定賠款總額,採取一次總付的賠償方式。第二,儘可能使這一數額定得合理。根據這裡所得之址確一切的情報,中國政府不可能支付多於一億五千萬美元的賠款。這就可能需要一定程度地削減各國所要求之賠款數額。"美國為什麼會提出這個看似"奇葩"的條件呢?他們真的是"仁慈"嗎?完全不是。這是因為美國要執行"門戶開放"政策。這一政策是當時美國的對華"國策"。此時的美國"不差錢",他希望憑藉強大的經濟力量,打破列強在華利益格局,逐漸取代其他列強,成為大清的新霸主。

美國的提議沒有得到列強們的認可。各國代表就賠款問題互相爭吵,不斷加價。而且,賠款問題並不僅僅是數額多少的問題,還牽涉到支付方式、用什麼抵押、借款等等。問題很複雜。

03、赫德提出的方案,大家都滿意

各國代表正在為賠款問題爭執不休的時候,有一個人介入進來,他是英國人赫德。赫德是庚子賠款的關鍵性人物。中學歷史教材里曾提到過這個人,他19歲來華,先在英國駐寧波領事館擔任翻譯,後辭去領事館的職務,進入中國海關工作。在海關一干就是幾十年,官職越來越大,後來當了清朝海關總稅務司,把持中國海關三十餘年。同治三年(1864年)還被清政府加按察使銜,品級是正三品。

赫德長期在中國任職,對中國的財政狀況非常熟悉。英國代表提出,讓赫德根據清朝的財政來測算賠款數額定多少才合理。

赫德說,清政府面臨嚴重的財政赤字,而且沒有任何現金儲備。要一次性支付列強提出的賠款,已經不可能,只能是分期付款。他提出,清朝雖然沒有現金儲備,但是清朝的稅負比較低,可以用增稅的辦法來支付。據赫德測算,清政府每年的實際稅收不到 1億兩,分攤到4億多人口,每人每年僅負擔2錢多一點兒,這個稅負水平比一般國家都要低。因此,赫德說:"通過增稅辦法來增加的賠款開支,每年不應超過2000萬兩,也就是說應當儘可能地低於這個數目而不能再多。"

為此,赫德向列強提交了4份報告。在報告里,他提出賠款數額定為4.5億兩,以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支付期限為39年,每年按4.5%收取利息,本息合計98223萬兩。然後又根據各國的"損失"進行分攤。14個國家對分攤結果都很滿意,因為這筆錢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損失"。

我們都知道,此次和談清朝的代表是李鴻章。在談判之前,慈禧太后托榮祿給李鴻章定"調子",只要不清算慈禧的罪名、只要讓她繼續掌權,其他都好說。所以,當列強向清朝提出巨額賠款時,慈禧太后等人並沒有提出太多異議。於是,《辛丑條約》成為清朝各類不平等條約中賠款最多的條約。

條約內容流傳到民間,人們紛紛討論這款辱權喪國的不平等條約,"人均一兩"的說法不脛而走。這種說法省略其中的複雜過程,容易被人們接受,打擊民族自尊心的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自尊心,因此,這種說法一直流傳下來。今天人們仍舊採用。其實,算上利息,庚子賠款數額遠遠不止4.5億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戰爭陰影籠罩下的西貢,人民生活在驚恐之中
中山艦的前世今生:從日本訂購,見證民國大事件,後被日機擊落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