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KI的智能化轉型之道

OKI的智能化轉型之道

作者:DIGITIMES范仁志

先進國家人口的高齡化現象,增加工廠補充新血的困難度,迫使工廠必須提高自動化程度以減低少工人需求,並為此逐步引進新設備與新組織架構,其中以少量多樣化設備生產出名的沖電氣工業(OKI),不僅是其中佼佼者,該廠的富岡工廠做為40種以上設備的生產廠,更是不斷進行最新生產技術實驗,更新生產線。

OKI富岡工廠目前生產的是銀行自動櫃員機、車站自動售票機、機場無人通關係統等多樣化的設備,且因日本積極推動移動支付,上述設備必須追加多種移動支付體系的終端,儘快通過認證生產出貨,生產線在很多意義上均須更新。

另一方面,因為出貨的設備種類眾多,所以即使是進入大量生產的現行機種,每天產量不過5~10台,生產機器種類比每種機器生產台數還多,是典型的少量多樣化生產,OKI為此設計出的生產線體系,該廠稱為計劃性組裝系統(Projection Assembly System;PAS)。

PAS第一版推出時,重視的還是以人力為主的效率提升,重點是自動化零件多排式零件置物櫃,每排置放1類型產品的零件,更換產品時置物櫃就會上下移動或前後移動,員工永遠都是拿同一個高度的零件櫃,加上櫃旁終端機顯示不同設備目前生產進度與位置,讓員工對工作進度一目了然。

由於PAS的績效不錯,讓單一生產線可以有效同時生產5種以上不同設備,不僅用在OKI自己的其他工廠,也對外銷售;但OKI對PAS仍不滿意,因為零件用完了還需停工補充,而且新的人工智慧技術,讓若干2015年以前還需要人工的動作,可以改由機器人執行,或是人與機器人協作完成,可以進一步改進。

因此OKI在PAS的基礎上,推出引進機器人與人類協作的新系統,富岡自動組裝系統,讓一些如栓螺絲的動作讓機器人徹夜執行,員工在上班時間執行目前還沒教會機器人的工作,讓工廠能24小時不間斷,但又不致損及勞工權益。

而因人工智慧有學習能力,剛開始應用時,速度只有工人3分之1的機器人,現在已經與員工一樣快,而還在學習的程序中,有些在未來也有望上線代替人工,現在OKI自信在日本的智慧工廠技術中領先群雄,未來還將繼續在富岡工廠實驗新技術與新體制,帶動產業升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IGITIMES 的精彩文章:

智能製造5年吸174億美元創投資金
夏普8K+5G與AIoT戰略:發展海外B2B市場

TAG:DIGI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