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宋代文人畫不僅僅是墨戲,但被欺世盜名之輩解讀為輕視技法

宋代文人畫不僅僅是墨戲,但被欺世盜名之輩解讀為輕視技法

如果要做一個宋畫知名度類的排行榜,馬遠畫的《踏歌圖》肯定會上榜。這幅作品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對於這樣級別的書畫作品需要精心養護,很難拿出來展示。建國後美院國畫系曾將這幅作品作為國畫專業必臨的經典,再加上一系列的通俗美術讀物的介紹,讓這幅作品知名度極高。尤其是作品中幾位老農踏歌而行,歡快喜樂的樣子讓人過目不忘。以上種種因素加在一起,讓這幅作品成為知名度最高的宋畫之一。

伴隨著這件作品的真偽一直存在爭議,上個世紀30年代日寇侵犯中華大地,故宮的一批文物開始了南遷,這幅《踏歌圖》由於被認為是明代浙派畫家的臨仿之作而留在了北京,由此為這幅畫的真偽之爭埋下了伏筆。建國後這幅《踏歌圖》被鑒定為真跡之後也有專家提出異議,通過畫史記載馬遠創作中喜歡運用邊角構圖,由此有了「馬一角」的雅號。這幅《踏歌圖》構圖介於邊角與全景式之間,僅憑畫中近景處的半塊斧劈皴山石就判定為邊角構圖,缺乏說服力。在本世紀初,著名的書畫家、鑒定家陳佩秋也對這幅作品提出了異議,認定是後世臨仿的贗品。

關於《踏歌圖》的真偽還屬於專家學者的研究階段,在沒有得到官方結論之前,並不影響我們欣賞這幅作品。馬遠出身於繪畫世家,他的祖父、父親、伯父都是畫院的畫師,他經過自身的努力也進入了畫院。整個南宋中後期的畫壇就是馬遠和夏圭的天下,他們二人和李唐、劉松年撐起了整個南宋的院體風格。馬遠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題材都能創作,尤其擅長畫融合民俗風情的山水畫作品。

這幅《踏歌圖》描繪了春回大地之時,柳樹剛剛抽枝,在田壟上幾個老農踏歌前行,透過畫面彷彿能夠聽見他們歡快的歌聲。遠處高山聳立,煙霧彌散,隱約可以看見城郭閣樓。整幅作品採用近景俯視,中景平視,遠景仰視,為典型的全景式構圖。飄散的薄霧增加了畫面的幽深之感,田壟水平延伸至畫外為欣賞者提供了更多的欣賞角度。整幅作品很重視交流互動,無論是歡快的老農還是抽條的嫩柳,讓作品充滿了喜慶熱鬧的氣氛。險峻的高山,歡快的節奏,將原本毫無關係的元素聯繫在一起,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描繪豐年盛世有各種方法,馬遠選擇了其中最難的。由此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畫中上下兩部分有明顯的拼湊痕迹,這也說明了在創作中一種風格的形成需要無數次嘗試,在藝術的天地不存在一蹴而就。

拓展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培喇說畫 的精彩文章:

站在歷代名家肩上,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王翚繪《連山積雪圖》
遒勁渾厚,秀雅明潤,王鑒暮年精品力作《仿董其昌山水》

TAG:薩培喇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