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帝內經》:嘴裡發甜的人,可能是脾胃的問題,試試一物調理

《黃帝內經》:嘴裡發甜的人,可能是脾胃的問題,試試一物調理

《黃帝內經》:嘴裡發甜的人,可能是脾胃的問題,試試一物調理。

正常情況下,在沒有進食的時候,我們的嘴裡是感覺不到特別的味道的。可是,有的人即使剛刷牙漱口完,也會覺得嘴裡像吃了糖一樣發甜。儘管「甘甜」是一種讓人喜歡的味道,但有過這種感覺到人都知道,這種自發的嘴裡發甜,也確實挺苦惱的。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素問·奇病論》:有病口甘者,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

這段話的大意是這樣的:口裡發甜叫做「脾癉」,是由「五氣之溢」引起的。正常情況下,飲食入胃,經過初步消化,再由脾輸布到全身。如果脾臟有熱,失去正常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就會讓我們覺得口中發甜。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引起的。這種人,他們平時多數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因為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食氣上溢所以出現口甜,時間久了,可能會成為「消渴」,也就是現代的「糖尿病」。

這段話其實很好理解,有別於內經其它原文的晦澀難懂。簡簡單單不多的文字,從病名、病因、癥狀、病機、發展等多個方面著手,全部說了個明白。也讓我們從中得到了而幾個重要的信息:口裡發甜的原因在於「脾中有熱」,其根源在「多食肥甘厚味」。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點,這裡說到的「嘴裡發甜」,是指沒有進食的情況下,甚至剛漱口完後,嘴裡也覺得一種「甜膩」。內經說到的原因是「脾熱」。脾虛我們聽得比較多了,脾熱應該大家都比較少說到,那麼究竟什麼是「脾熱」呢?

其實,在我看來,脾熱也是脾虛的一種。原因有兩點:一是「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只要邪氣能傷及機體,都說明正氣有不足,只是、「正氣不足」有沒有成為引起身體不適的原因而已;二是脾熱雖然是由「飲食厚味」而來,常常簡稱為「脾胃濕熱」,但這時候的「脾」,一定有某種程度上的虛弱,不能及時運化食物了。

所以,口裡發甜的問題,我們應該注意兩個方面:

1、脾胃濕熱:因為喜歡進食辛辣油膩厚味,比如辣椒、火鍋等等。這類食物,有的本身就性味辛熱,能灼傷脾胃陰津,並引起中焦火盛。有的儘管自己並沒有多少溫熱之性,卻不容易消化。進食之後,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被脾胃消化,如果脾胃稍有「懈怠」,它們就「郁而化熱」了。

2、脾胃虛弱:因為內經說口裡發甜的原因是「脾熱」,因此,很多人都只關注「熱」而忽視了脾胃的運化是否強健,也就是否有脾虛的問題。我們需要注意,內經也提到「五氣之溢」。「五氣」是什麼?就是飲食五味化出來的「氣」,也就是說,口裡的甜味,本質是食物變化出來的氣與味。

按理說,食物被我們吃進去之後,被胃腐熟、脾運化,就轉化為機體必須的氣血津液,不能吸收的糟粕,則從大腸而排出體外。為何會有「飲食五味」變化出現「嘴裡發甜」呢?當然是脾胃運化不足、脾胃虛弱,不能腐熟、運化食物而成。

了解了上述兩點,那麼,當我們感到嘴裡有點發甜的時候,就需要健脾養胃、並去除脾熱,讓飲食及時被消化吸收,也就不能「五氣之溢」、嘴裡的甜味也就消失了。

怎麼健脾養胃並去除脾熱呢?可以試試佩蘭。

佩蘭,是一種香草,也是一種普通的中草藥。《本草綱目》記載,它性味辛平,能入脾胃肺三經,可以芳香化濕,醒脾開胃,對嘴裡發甜有很不錯的調理效果。

如果能採集到新鮮的佩蘭,採集回來洗乾淨之後,可以直接熬水代茶,每天喝3到5杯即可;如果是干品,可以用來泡茶,因為佩蘭質地較輕,一般每杯茶水裡加一小撮就行了。佩蘭泡水味道芳香,飲用後能醒脾開胃,有利改善食慾,消除嘴裡的甜味。

總之,嘴裡發甜的問題,一般都是脾胃的問題,有脾虛也有脾胃濕熱,我們應該及時調理,以免發展成內經所說的「消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很多的身體不適,都是「坐」得不對引起的,三個方面要注意
薛寶釵長住賈府,四點跡象說明,根本就是為了賈寶玉而來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