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君賢相:民間傳說中的武則天和狄仁傑

明君賢相:民間傳說中的武則天和狄仁傑

狄仁傑是武則天重用的賢臣之一,關於他的傳說數量很大,人們說起則天時期的名臣,無不說起狄仁傑,《唐語林》中曾經記載:「狄仁傑之為相也,有堂姨居於午橋南別墅。姨止有一子,而未嘗來都城親戚家。梁公每遇伏臘晦朔,修禮甚謹。嘗今甚雪多休暇,因侯姨安否,適見表弟挾弓矢撒兔來歸,膳味進於北堂。顧緝梁公,意甚輕簡。公因啟姨曰:某今為相,表弟有何樂從,願悉力以從其旨。姨曰:相自貴爾,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公大慚而退。」

這則有關狄仁傑的傳說,點睛之筆便是「相自貴爾,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傳說中有部分歷史事實是武則天執掌朝政時,的確任命狄仁傑為宰相,但是否狄仁傑真的有一個堂姨,已經不是傳說的重點,這個記載在雜文筆記中的傳說,傳達給民眾的是狄仁傑因效勞於武則天,而被堂姨和表弟所不屑甚至是恥笑,令狄仁傑非常羞愧。

傳說表達出的思想傾向是顯而易見的,但不能不排除統治階級思想對這些傳說不同程度的滲透,使這類政治歷史人物傳說呈現出複雜的狀況。傳說中狄仁傑的堂姨有意說「女主」二字,充分反映出對女皇武則天的不屑與鄙夷,認為侍奉女皇帝是件不光彩的行為,可見女性皇帝也不被當時的女性所接受的民眾心理特徵。

堂姨本身雖是女性,但她是男權制的擁護者,在延續了上千年的人類文明史的大背景下,男權制即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形態及其在它支配下形成的文化傳統就已經將武則天視為惡魔妖女,更是被視為妄圖顛覆男權制下社會秩序的異端力量。

在傳統文化中,男性總以強者的形象出現才能得到肯定與崇拜,而女性總以弱者的形象出現而獲得同情與憐愛,這是一種固定的角色分配。但是當武則天以強悍的女皇帝形象出現在當時民眾的頭腦中,就會引起他們深深的反感,即使是女性也是這樣的道德評判標準。

武則天被視為穩定的男權中心社會秩序的破壞者,加上統治階級的蓄意渲染,這樣的傳說實質上是男性藉此種話語權利對武則天的諷刺,堂姨成了男性權威的狂熱擁護者。

但傳說的內容也有兩面性,民間認為狄仁傑雖侍奉女主,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但不失為一個英明正直的清官,和當朝的奸臣誓不兩立,作為最高統治者與底層百姓的聯繫中介,他又有一些自己的特性。在階級矛盾面前,往往能採取一種比較穩妥、比較顧全大局的態度。敢於為民請命,因此,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他的言行得到人民的好感和好評,是很自然的。

如下面這個傳說講到:「則天時,南海郡獻集翠裘,珍麗異常。張昌宗侍側,則天因以賜之,遂命披裘,供奉。宰相狄梁公人傑時儒奏事,則天令界座,因命梁公與昌宗,梁公拜恩就局。則天曰:卿二人賭何物?梁公對曰:爭先三籌,賭昌宗所衣毛裘。則天謂曰:卿以何物為對?梁公指所衣紫施袍曰:臣以此敵。則天笑曰:卿未知此裘價逾千金,卿之所指,為不等矣。梁公起曰:臣此袍乃大臣朝見奏封之衣,昌宗所衣乃奸佞寵遇之服,對臣之袍,臣猶怏怏。則天已虛分,遂依其說。而昌宗心報神沮,氣勢索寞,累局連北。梁公對御就其裘,拜恩而出。及至光范門,遂付家奴衣之,乃促馬而去。」

傳說中狄仁傑與張昌宗正是清官和姦臣的鮮明對比,狄仁傑氣勢非凡,憑雄辯的口才和超人的才智贏得了武則天的默許,他不畏權勢、主持正義、打擊權貴,為民所稱道。他將贏來的裘衣給了家奴穿,這樣的情節更表現出狄仁傑對寵臣張昌宗的諷刺與不屑。

以武則天寵幸而張狂的張昌宗此時則萎靡索索,卑劣的品性暴露無遺。狄仁傑堅持清廉正直的立場,在職權範圍內壓抑豪強、打擊貪官,傳說對於主人公的基本評價是傾向於肯定和讚揚的。武則天雖然寵幸張昌宗,當狄仁傑對張昌宗的諷刺時卻表現出默許的態度,也反映出武則天對正氣凜然的狄仁傑無可挑剔的欽佩心理。

關於狄仁傑的傳說又往往與平反冤獄的情節結合在一起,表現他在判案過程中的智慧和才能。而在這類傳說中,武則天扮演的是順從狄仁傑所主持的正義,即使與她的利益有所衝突,也會聽從狄仁傑的處理方式,表現出狄仁傑的正義與才智不僅為百姓認可,連女皇武則天也很賞識他。

例如,有一則關於此的傳說,越王舉兵反對武則天加害唐室子孫,兵敗。被牽連的士兵庶民六百多人,武則天打算殺了這些人,狄仁傑在快要行刑時趕到,認為這些人都是被誤導所致,罪不致死,於是停斬絕,奏請武則天說:「臣雖似為叛逆的人說理,但如果不說出來的話,恐怕違背了陛下想赦免他們的存恤之意,為此問題想了很久,我覺得這些人並不是出於本意逆反,請陛下因此赦免他們。」武則天被狄仁傑的明智與大義折服,將這些人只是流配邊疆,這些人感激狄公的深明大義,為他立碑紀德。

這類傳說讚美了狄仁傑辦案的認真和超人的才智,他為民做主的精神,超群的智慧,敢於碰硬的勇氣,更表現了他的細心、精明和足智多謀,並以此保護了百姓的性命,同時武則天支持了狄仁傑衛護的正義,在百姓看來,由於狄仁傑的堅持,才免去了一樁慘案的發生,似乎狄仁傑已成為百姓的代言人。

也可以推斷出,在廣大民眾看來,武則天並非是極度殘暴的皇帝,她並未受到譴責和鞭撻。似乎當武則天和狄公共同處理朝政時,便是一位明君,而與貪官債臣搭配在一起時,往往一鼻孔出氣,造成許多冤案,殘暴的性格才顯現出來,可見民間傳說中形成的這種角色搭配是一種獨特的敘事藝術。為狄公加上層層光環的同時,也肯定了武則天的英明之處。

唐人的雜記文獻中有大量描述武則天與狄仁傑的傳說,情節多樣,事件不同,但最終的結果都以武則天聽從狄仁傑的建議而告終,這無疑是民間將狄仁傑塑造成他們的解救力量,幻想成神明,扶持弱小、抑制豪強。甚至女皇也聽從他。

《續世說》中記載到:「武后信重狄仁傑,群臣莫及,常謂之國老而不名。仁傑好面折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仁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這些傳說體現出狄仁傑倘若沒有不畏權勢,為民做主的精神,即使有聰明才智,也不能成為百姓的救星,而沒有超群的智慧,也無從保護百姓的利益,在百姓心目中狄仁傑甚至能夠左右武則天的行為,說明群眾對於他的清廉品德和聰明才智給予高度的評價和由衷的讚美。

到近代流傳的狄仁傑和武則天的傳說與前面講述的傳說就大不相同了,可以看到前面講述的傳說主要是發生在宮廷內的,而近代流傳的傳說更加平民化了,平民百姓成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情節更加的樸實,更貼近普通民眾的實際生活。

例如《五老嫗頌女皇》的傳說講到:武則天登上皇帝寶座後,就決心打破男尊女卑的舊俗,宣布:宮娥裁減半數;各郡縣設立「育女堂」,收養貧家無力養育的幼女;寡婦四十歲以下者勸其改嫁,四十歲以上者聽其自便;開設女科,搜選女中英賢等。詔令一下,全國婦女感激女皇,焚香進表,祝福女皇健康長壽,武后派狄仁傑微服私訪,狄仁傑化妝成算卦先生,到了奉天縣城(今陝西乾縣)遇到五個滿頭銀髮的老太婆。狄仁傑雖然很聰明,但始終未猜出這五個老嫗為誰去進香求佛,最後五個老姐說明為感激女皇去進香求佛的原因後,狄仁傑激動不已地說:「我常居京城,能見女皇,可以幫你們捎話或帶禮物給女皇」。幾個老嫗連夜為武則天做了一個裝滿紅棗、上面縫著五顆心的口袋,交給狄仁傑,帶給了女皇。

這則傳說,和唐代流傳的狄仁傑與其堂姨對話的情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狄仁傑的堂姨同樣也是女性,卻與這個傳說中五老嫗的態度有著天地之差,狄仁傑的堂姨以他效勞女皇為恥,五老嫗卻對女皇充滿了感激之情,傳說中描述的女性是同一時代的,不同的是傳說的產生時代不同,前者在唐代已有所流傳,後者則流傳於近代,這就明顯的反映了不同社會形態下,俗民不同的道德倫理標準。

雖唐代社會風氣相對開放,但在封建正統思想的滲透下,當時的女性不能接受女皇統治天下,這樣的道德倫理標準便在傳說中可見一斑了。而近代流傳的這則傳說,充分體現了民間女性對女皇的頌揚,認為女皇是救她們於水火中的大恩人,絲毫沒有對女皇主天下的批駁之意。

可見,武則天傳說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重新產生了新的傳說內容,也反映了民眾新的女性觀念。而人物形象也有了值得注意的變化,從堂姨的諷刺到五老嫗的頌揚,從狄仁傑高高在上的宰相身份到喬裝成算命先生,從女皇的反傳統形象到受人尊敬愛戴的形象,無不體現著民眾心理世界的變化,狄仁傑不僅是女皇武則天的代言人,更是反映民眾女性觀念變化的代言人。

狄仁傑作為人民心目中的清官,代表百姓利益。來俊臣害民蠹國,代表貪官奸佞的勢力。他們是武則天的形象在傳說中表現出來的代言人。武則天與大臣的傳說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在較早時期流傳的這類傳說中,比如唐代時,往往會出現武則天偏寵袒護奸臣的情節,但在近代流傳的這類傳說中,例如《誣告者必反坐》等等此類傳說,武則天都是嚴厲的懲治了奸佞,以示惡有惡報,天道難違,終究使這些貪佞的臣子落了個不得善終的結局。

可見,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民眾去除了早期許多傳聞或傳說中歷史真相的因素,添加了民眾所喜聞樂見的內容,滿足了民眾好人好報,惡人惡報的心理期待,武則天也越來越以明君的形象示人。許多民間傳說在描述位極人臣的清官或奸臣時,實際就是他們對皇帝的頌揚或鞭撻。因此,是帝王傳說中不可不談的一類。

撰稿/張佳【讀史品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品生活 的精彩文章:

抗擊日本:淞滬會戰中被人遺忘的海軍
乾隆立儲君,所有人都知道是誰,只因太愛她

TAG:讀史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