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切爾諾貝利恐再現!俄羅斯發生核爆炸事故,流言背後是什麼?

切爾諾貝利恐再現!俄羅斯發生核爆炸事故,流言背後是什麼?

近日,俄羅斯的一起爆炸事件引發了眾多猜測。這件事要從8日說起,當天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一軍事試驗場在進行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試驗時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包括5名核專家在內的7人死亡,3人受傷。目前,距離事故發生已過去了5天。然而在這期間,俄羅斯方面言辭曖昧,且未再透露更多的相關細節,此事的疑雲愈加增多。

事故元兇:核電項目還是秘密導彈

據《獨立報》報道,8日事故發生後,俄羅斯國防部最先發聲,稱北極圈附近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一海上平台在測試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時發生了爆炸事件,並造成2人死亡。

但隨後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卻改變口徑,發表了如下的聲明:「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同位素動力源在測試時發生爆炸事故,導致5名核專家死亡。」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負責人瓦倫丁·科斯托科夫(Valentin Kostyukov)表示,研究所在測試之前已進行了一年的準備工作,事出突然。該研究所的科學主任維亞切斯拉夫·索洛維耶夫(Vyacheslav Soloviev)說,發生事故的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包括裂變和放射性同位素物質」的小型電源。

民眾與核專家靈柩告別。

美國核專家認為,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可能正在測試一種實驗性核動力巡航導彈。普京去年曾對外聲稱,俄羅斯正在研發一種「對所有現有和未來的防禦系統免疫」的導彈。這促使美國核專家懷疑失敗的測試涉及核動力巡航導彈9M370「海燕」,是普京吹捧的一系列新型戰略武器之一。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兼職高級研究員安吉特·潘達(Anjit Panda)說:「液體燃料導彈發動機的爆炸不會產生輻射,所以我們猜測俄羅斯正在為巡航導彈研製某種核動力推進裝置。」

此外,美俄之間的緊張軍備局勢因《中導條約》的消亡而加劇,俄羅斯近期「核動作」不斷。7月1日,一艘深海科研潛艇在巴倫支海的俄羅斯領海潛航時發生氣體爆炸事故,導致14人死亡。據悉,發生事故的可能是「鱘鰉魚」號深海潛艇或AS-12「洛沙里克」號核動力深水站。一名俄羅斯高級海軍官員之後表示,14人用生命阻止了一場「行星災難」。

1987年12月8日,美、蘇兩國首腦在華盛頓簽訂了《中導條約》。

真相被掩蓋,假新聞與真輻射

在爆炸事故發生後,各類猜測眾說紛紜。據《紐約時報》報道,由於實驗失敗,再加之俄羅斯政府態度模糊的回應,此事已經引發了各種陰謀論和鋪天蓋地的虛假報道。有人稱爆炸所釋放的核含量超高,俄政府正在試圖掩蓋這起和切爾諾貝利事件規模相當的事故。

一些俄羅斯民眾回憶道,事故發生當晚,莫斯科電視台的一檔節目在第53分鐘時被神秘地打斷,屏幕突然變藍。政府後來將這次中斷描述為風暴預警系統的故障,並呼籲民眾暴風來襲,不要出門。然而,事故發生前後均未出現大風天。此外,俄羅斯新聞媒體均未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披露任何消息。8月10日,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俄羅斯國家廣播公司第一頻道才播報了一段時長僅為36秒的短訊,對核問題隻字未提

與此同時,薩羅夫核中心研究部門副主任亞歷山大·切爾尼斯霍夫(Alexander Chernyshov)在8月11日的一條視頻聲明中表示,研究人員檢查了北德文斯克市的核輻射水平並確認有短暫上升。「輻射水平超過了事故發生前的兩倍,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切爾尼斯霍夫說,「我們的專家和外部的專家都沒有發現任何放射性污染殘留。」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發表了一份報告,稱當地的輻射水平保持在正常範圍之內。

據了解,在當地時間8日11時30分至12時30分之間,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伽馬射線的輻射量增加到每小時2微西弗。相比之下,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泄漏的輻射量為每小時400微西弗。1986年4月切爾諾貝利事故的輻射量為每小時6000微西弗。

這樣來看,爆炸引發核泄漏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相比官方 「闢謠」,一些造謠傳謠的小道消息流傳得更快。這一切都需要歸咎於俄羅斯政府對此事含糊不清的態度。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2日晚間發布了關於這起事故的推文。他寫道:「美國正在從俄羅斯導彈的爆炸中吸取教訓」,並補充說美國軍方擁有「類似但更先進的技術」。「爆炸事件讓人們擔心起周遭的空氣,輻射量遠遠超標,這樣非常不好!」

聖彼得堡市議會成員博里斯·L·維什尼夫斯基(Boris L. Vishnevsky)表示,已有數十人致電,要求俄羅斯政府「當面、公開、徹底」地澄清輻射危險。「人們需要可靠的信息。」維什尼夫斯基先生說,「如果當局認為沒有危險,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那就讓他們正式公布,這樣人們就不用擔心了。」一些聖彼得堡居民表示,作為普通人,民眾最擔心輻射給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然而俄羅斯政府在凌晨時分發表的聲明、前後矛盾的說辭和高級官員的沉默總讓人聯想起切爾諾貝利的黑暗記憶。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7月第二次食相,摩羯座滿月來了
「中國女婿」敗給了「英國特朗普」,新首相鮑里斯能解決脫歐難題嗎?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