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真假便血如何鑒別?

真假便血如何鑒別?

真假便血要怎麼區分?

假的便血:食物或藥物引起

便血還有假的?沒錯!假的便血是因為吃了某些食物和藥物後會引起大便變色。如服用了補血的鐵劑、碳粉、中草藥,或吃了豬肝、動物血、番茄、甜菜等食物後,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有時口腔或鼻腔內出血咽下後也會引起大便顏色的改變。

這些都是假性便血,即使出現也不用擔心,停用藥物和食物後,血便就會消失。

真的便血:提示患有腸道疾病

真的便血,是指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

1、痔: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大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大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大便相混。

3、直腸脫垂:肛門腫物反覆脫出,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出血方式為大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大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帶膿血、黏液的大便:小心腸道腫瘤

排出的大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

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可伴有大便變細、大便次數異常增多、排便不盡感等不適。

2、結腸癌:首發癥狀可以表現為大便出血(尤其是左半結腸的腫瘤),多屬於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可伴有腹部包塊、腹痛、慢性進行性消瘦等癥狀。

3、潰瘍性結腸炎:病史較長,反覆發作性的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潛伏的血便更可怕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

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作者:辛學知,黃勝偉 來源:辛學知

消化界長期徵稿:原創稿件及特約作者招募!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攜手消化,天天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劉永昌:發現早癌的基礎-白光胃鏡觀察要點
腹部平片看到高密度,不僅僅都是鈣化和結石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