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朝青花瓷人物紋飾——人性之美,返璞歸真

康熙朝青花瓷人物紋飾——人性之美,返璞歸真

青花瓷最早出現在史料之上為明朝初年,《瀛涯勝覽》之中有雲,中國的青花瓷已經銷至海外,深受爪哇國人的喜愛。青花是釉下彩,工匠們在素柸胎上用鈷料描繪出紋飾,再塗抹上透明的釉料,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典雅端莊的青花瓷。

青花瓷的美符合中國文人的審美意境,有著華夏民族傳統的美感。在各類瓷器品種之中,它沿襲時間久遠,產量最大且最具有傳統民族風格,深受國內外收藏者的喜愛。

青花瓷真正燒製成功是在元朝,到了清朝,青花瓷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時期。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燒制出了大量精良的青花瓷作品。康熙中期的青花瓷是清朝青花瓷的巔峰時期,由於政局穩定,經濟文化發展,匠師們有了充足的條件研究青花瓷的燒制。這個時期的青花瓷和前朝相比,造型更加靈活多變,胎質更加純凈,紋飾以古樸典雅為特點。特別是對人物紋飾的表達更加繪聲繪色。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康熙朝青花瓷的人物紋飾。

題材——廣泛新穎

康熙朝的青花瓷題材十分廣泛,深受前朝文人畫的影響,也善於描繪歷代戲曲人物故事。常見的戲曲題材有《西廂記》《三國演義》和《水滸》等,以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作為繪製的主題,藝術感染力強,容易得到觀賞者的精神共鳴。

官窯青花瓷是康熙帝審美的集中體現,特別值得注意的就是《耕織圖》。康熙帝是一位務實的皇帝,他主張科技興國,是清朝歷代皇帝之中最愛搞科研的一位,也是對西方科技文明最為痴迷的一位。而對於和百姓民生息息相關的農業,他也十分關心,《耕織圖》畫的是風調雨順、農業興旺的景象,這不僅僅是盛世的美好夙願,也是對皇帝的歌頌和讚揚。官窯青花瓷迎合皇帝的喜好,自然也會將這副康熙帝十分喜愛的《耕織圖》繪製在上面。

康熙帝一生戎馬崢嶸,他沒有孫子乾隆帝那種豐富的浪漫主義精神,在官窯瓷器之中,刀馬人的形象常常出現。這是康熙對於「馬上民族」的理解,也是他生長環境的真實寫照。這樣的題材在青花瓷歷代吉祥圖案之中是別具一格的,也十分具有時代特徵。

民窯燒制的青花瓷則是更貼近於市民的生活,帶著市民平淡而美好的生活願景。無論是「多子圖」還是「八仙過海」,都是歷朝歷代人們最為喜好的紋飾,除了對親人好友的祝福,也有對忠孝義的歌頌,是中國儒家思想和民俗生活的集中體現。

表現——古樸典雅

相較於雍正朝和乾隆朝的青花瓷而言,康熙朝的青花瓷人物在筆墨上是極盡求簡的,沒有體現皇室富麗堂皇的繁縟裝飾,每一筆都會經過深思熟慮,從現代人的審美來看,更加具有唯美的意境。

皇宮匠師們在刻畫人物之時,描繪細緻,注重的是寥寥數筆之下的形態,以直觀的形式表達出畫面的主題。而在人物的描畫之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對西洋風的借鑒,康熙帝對於郎世寧等西洋傳教士十分寵愛,不僅給於他們官職,也讓他們和宮中的匠師們充分交流,互相學習長處。

仔細觀賞康熙朝官窯的人物瓷器,人們會為匠師們細膩的筆觸所震撼。以純粹單調的筆墨,單純的線條和暈染,就可以描繪出人物的神形舉動,細節刻畫認真而細緻,簡約而流暢。

這種古樸和簡約為主題的繪畫藝術,體現了康熙帝的取捨觀。乾隆帝對於瓷器也十分喜愛,甚至親自參與設計,讓御窯廠工匠們燒制。乾隆帝會將自己所有喜歡的瓷器品種燒制在一個作品之上。粉彩、青花、琺琅彩等等形式的大雜燴,一方面看起來富麗堂皇,一方面也反應當時瓷器燒制技術的登峰造極。

但康熙帝並不喜歡這種堆砌敢,他所用的工藝品大多講究留白之美,捨棄之美。因為足夠簡單,才讓觀賞之人有一種一眼看穿又意猶未盡的感覺。繁縟的工藝品容易讓人一見鍾情,也因為限制了想像的空間而讓人生厭。

這種簡約樸素的青花瓷作品,在民窯之中體現更為深刻,幾乎簡單幾筆就能繪製出讓人心生歡喜的人物作品來。這不僅僅是對美學的感悟,也是對青花瓷器形把握的精準和繪畫創新。

寓意——人性之美

既然將人物繪畫在美麗的瓷器之上,人們必然是要選擇體現人性之美的題材。

匠師們將故事情節從文字提煉成繪畫,雖然技藝不同,表現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會透露出人們的真實情感,若不是懲惡揚善,便是歌頌美好品德、美好愛情。民間匠人們善於以筆墨描繪人們的真情實感,也因為出自於民間,所以這些畫面更加真是質樸。

在康熙朝官窯的人物青花瓷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文人畫為模板的,主要是體現畫面的意境之美。所以在繪製之時,匠師們不僅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緻,也會注重人物和背景的融合,最終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富有形式美的畫面,即便沒有繁複的花紋點綴,也會讓人感覺到皇家的高雅氣質。

結語

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也是皇權最為集中的時代。因為最高統治者將民間最好的燒制匠師劃歸為己用,所以今天我們看官窯的青花瓷和民窯的青花瓷有著很大的差別,但無論是從題材、表現形式還是意境上,兩者也有想通之處,皆受到康熙皇帝審美和政治主張的影響。

康熙朝的60年可謂是青花瓷發展的盛世,從青花瓷人物圖樣之中,我們不僅僅能看到匠師們繪畫技藝的傳承和創新,也能對當時的民俗風情有更深的了解。清代陳瀏曾道:世界之瓷,以吾華為最;以康熙為最。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已經作為我國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品之一遠銷海外,成為我國手工藝術品之中的瑰寶。

參考資料

畢克官——《中國民窯瓷繪藝術》,外文出版社

陳雨前——《中國陶瓷文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鐵源——《明清瓷器紋飾鑒定·人物紋飾卷》,華齡出版社

陸明華——《清代青花瓷器鑒賞》,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清宮廷飲食文化的發展過程,不斷融合和創新
她是風流天子一輩子的白月光,去世五十年後仍難以忘懷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