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000多塊碎片經過8年修復,還原成國寶,展出後驚艷世界

3000多塊碎片經過8年修復,還原成國寶,展出後驚艷世界

說起秦始皇陵,相信是文物愛好者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因為秦陵的特殊地位,國家是不允許主動發掘的,只能在其周邊進行科學勘測和研究。即便這樣,在上世紀70年代,仍然出土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坑,讓世界為之側目,也成為了陝西的一張名片。

在1980年時,考古工作者又在另外的一座陪葬坑中,發現了許多青銅碎片。平心而論,青銅器的地位窯比陪葬的陶俑重要得多,它往往代表了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如果上面刻有銘文,則更是非常重要的史料文獻。

這些碎片更不一般,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它們不是青銅鼎、尊這些器皿的組成部分,還有馬頭、馬腿可以看出來。因此,在現場的工作人員一致認為,這是不遜於秦陵兵馬俑的重要文物。但是,經過清點,這些碎片的數量竟然在3000多塊以上。現場氣氛十分壓抑,考古工作者們都很清楚,這件文物有可能就此消失,再也不會在這個世界上出現了。

然而,還是有人並沒有放棄。國家組織了大批專家,涵蓋各行各業,歷經8年時間,終於將這件文物復原。不,其實它們是兩件文物,是兩件銅車馬,一經展出就驚艷了世界,被公認為國寶級文物。

這兩部馬車,在主體造型上是相差無幾的。人們將其分為「立車」和「安車」,是根據史料的記載以及馬夫的位置。一個馬夫是坐在車廂中,另一個馬夫是站在車廂中。但習慣上,我們一般將其稱為一號銅車馬和二號銅車馬。

一號銅車馬就是立車,簡單地說,就是敞篷的車廂。在車廂的上面,是一頂巨大的傘蓋,與其說是為了遮風避雨,不如說是為了顯示皇家的氣派。傘蓋下的陶俑,神態嚴肅,穿著十分華貴。在當時,車夫可不是一般的職業,往往只有深得信任的人才能為主人駕車。

這件銅車馬,一共是四馬並行,根據《後漢書輿服志》就有記載「天子所御駕六,余皆駕四」的記載,它應該不是始皇的座駕,而是代表秦始皇鑾駕車隊。這種立車,視野開闊,確實適合於指揮打仗和打獵,符合「戎立車以征伐」的說法。

二號銅車就是安車,這個說法在文物本身上得到了印證。這這輛銅車馬車轡繩的末端,就清清楚楚地刻著「安車第一」的字樣。極有可能,這是代表秦始皇鑾駕車隊中,排第一位的安車。安車的車廂封閉,皇帝可以在裡面休息或者批改公文。在《史記》中,多次提到了秦始皇乘坐這樣的安車巡視四方,而我們也終於能夠通過這件文物,領略當年的風采。

我們現在看到的銅車馬,顯得色彩斑斕,透出一種滄桑和厚重感。其實,根據研究,這種銅車馬在當時應該是全部彩繪的。比如馬匹就應該是全身雪白,而車廂等位置,都有不同的顏色。但是,因為年代太久有了很多脫落,再加上銅車馬曾經碎成一地,互相之間發生一些變化,所以並沒有完全保留當初的顏色。

要知道,古人比現代人更為講究,同樣是酒具,就不像現在人僅僅區分為酒杯和酒瓶。同樣是車馬,每一個部件,都有不同的名字,有的還非常複雜,有的已經失傳了。但是,通過這兩件秦朝的遺物,我們終於可以研究車輿制度、車輛結構,對於秦代冶煉與青銅製造技術也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件文物,是我國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複雜、系駕關係最完整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相信不管再過多少年,我們也一樣會記得這件文物出土的不凡經歷,更為它的精湛工藝而折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打死太子生母,劫持皇帝的寵妃,作惡多端卻活到了80多歲
小小的陶器貌不驚人,其實在三千多年前,它曾經影響了半個中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