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女童嘴裡驚現「雙排牙」嚇壞寶媽!有這個飲食習慣的寶寶,趕緊改!

女童嘴裡驚現「雙排牙」嚇壞寶媽!有這個飲食習慣的寶寶,趕緊改!

「媽媽,我的牙可難受!」6歲的玲玲飯吃到一半,就突然呼喊媽媽。

玲玲媽放下碗筷立即去幫女兒查看嘴裡的情況,當女兒張開嘴後,嚇得這位老母親一大跳。原來……玲玲的牙後面又長出了一排牙!

以為是得了什麼怪病,便立即帶女兒去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後表示,玲玲這種情況叫做:雙排牙,需要進行拔牙處理!

(圖片及案例來源:餘姚日報)

現如今,出現「雙排牙」的寶寶是越來越多了。前段時間還有家長諮詢愛兒康醫生說,自家的寶寶乳牙沒掉不說,牙裡面又長了兩顆牙,不知該如何是好……

(照片由愛兒康家長提供)

雙排牙是怎麼形成的?不管它可以自行脫落嗎?它有什麼危害?會影響恆牙的生長嗎?怎麼做才能防止寶寶出現雙排牙?今天小康君就給各位寶媽奶爸們好好科普一下!

雙排牙是怎麼形成的?

(圖片來源:網路)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牙齦里就藏著蓄勢待發的牙胚,等到寶寶6歲左右時就會慢慢向上生長,直到把乳牙頂掉,然後取而代之。

若乳牙穩如泰山,那麼恆牙頂不動,就會另闢新徑從恆牙的前後方萌出,最終形成所謂的「雙排牙」。

在醫學上,雙排牙也被稱之為「乳牙滯留」。

那為啥乳牙遲遲不願意「下崗」呢?

除了恆牙胚錯位、先天性缺少恆牙牙胚、繼承恆牙萌出無力、口腔疾病以及佝僂病外,雙排牙出現的普遍原因其實是:家長溺愛犯了錯!一般來說:

寶寶4~6個月應添加泥狀食物

8~9個月:添加顆粒狀半固體食物

10~12月:添加細、軟、爛、稍大顆粒狀食物;

1~2歲後:逐步進食固體食物

可很多家長擔心寶寶咬不動、怕食物噎著寶寶,遲遲不肯讓寶寶吃半固體和固體食物。經常將食物剁的細碎來喂寶寶,或讓寶寶一直吃軟爛的食物,讓寶寶缺乏應有的咀嚼鍛煉。

要知道咀嚼運動可以促進牙、頷、面的正常發育,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淋巴迴流,增強代謝。

而且寶寶通過反覆咀嚼食物,不僅可以刺激味覺,還有助於寶寶更好地發音。若咀嚼不充分這些功能就會減弱,嚴重時還會影響寶寶今後的牙齒排列和臉型。

「雙排牙」就是因為大部分寶寶吃的食物過於精細,牙齒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進而造成恆牙萌出時,乳牙卻遲遲不肯脫落的現象

所以,大部分寶寶出現雙排牙,都是家長餵養出了問題。

雙排牙若放任不管,會害了寶寶!

(圖片來源:網路)

別看雙排牙暫時沒啥影響,寶寶該吃吃、該喝喝的。可若任由它成長,那危害可就大了去了!

短期的影響就是:食物殘渣容易嵌塞在兩排牙的縫隙中,增加清潔難度,易造成寶寶口臭齲齒等問題。

長期的影響則是 :乳牙成了「釘子戶」,影響後來居上的恆牙,兩者相互「搶佔地盤」的結果就是——牙齒排列不齊!

進而影響寶寶正常的牙齒咬合抑制頜骨發育影響寶寶的嘴型面部的外觀,嚴重降低寶寶的顏值。

若乳牙殘根滯留,還容易出現口腔黏膜損傷引發細菌感染的情況。

寶寶出現雙排牙該怎麼處理?

如果寶寶出現了雙排牙,那麼越早拔除乳牙越好,這樣恆牙才有較大的機會回到正確的位置。

如果拔除滯留牙後,恆牙沒有回到它該去的位置,則需要等所有牙齒萌出後做牙齒矯正來排齊牙齒。

如果寶寶到了換牙的年齡,乳牙卻遲遲未脫落,恆牙也沒有萌出,則需要拍牙片,查看牙齦里是否有恆牙,若無恆牙則需要保留乳牙。

該怎麼避免「雙排牙」的出現?

(圖片來源見水印)

1

合理添加輔食

在寶寶8個月時,就可以循序漸進讓寶寶吃點質地稍硬、耐嚼的食物。比如:蘋果、胡蘿蔔、玉米、西藍花、芹菜等。

這樣通過食物去刺激寶寶的牙床,不僅可以鍛煉寶寶咀嚼能力加快乳牙生長,還可以在寶寶換牙期促使乳牙按時脫落,恆牙萌出。

2

定期看牙醫

建議每3~6個月,帶寶寶去牙科做一次常規檢查。便於及時發現問題,早期糾正。

3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盡量控制寶寶少喝夜奶、少吃甜食,即便要吃喝也要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還要教育寶寶改正咬嘴咬物吮指舔牙等不良習慣,避免誘發牙間隙增寬、牙齒傾斜、局部開頜、牙前突等問題。

小康君嘚吧嘚

最後,小康君再提醒各位寶媽奶爸們一件事,那就是:當孩子萌出第一顆乳牙時,就應該刷牙了。

特別是奶粉餵養的寶寶,更應積極接受刷牙,因為配方奶粉中含蔗糖,蔗糖易腐蝕牙齒。而母乳中含的是乳糖和低聚糖,寶寶患齲齒的幾率相對小一點,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家長還要注意,出牙後就不要讓寶寶吃著奶睡覺了,睡覺前應漱口或刷牙,以防止寶寶乳牙被腐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兒康 的精彩文章:

狂噴驅蚊水,怎麼還是一身包?真正安全有效的要這樣做
睡覺打呼嚕的寶寶更容易變醜,原來真有科學依據!

TAG:愛兒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