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南方人的夏天,太難了

南方人的夏天,太難了

熱!

全國61個站點出現極端高溫,格陵蘭冰川一天融化120億噸,地球到了兩千年來最熱的時候……

這個夏天,誰敢白天出門,他與烤全豬之間的距離就只差一把孜然了。

因此,在北方的艷陽里,無數超級大直男都宣稱自己是「水做的男人」,一天不喝3L水,根本補充不了流的汗,他們都有一個樸素的願望——空氣濕一點好不好?!

南方朋友一聽樂開了花:「太好了,我們換一換!」

南方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小時候,《新聞聯播》結束後的《天氣預報》是我對於全國氣候唯一的信息來源,那時,我一直覺得北方夏天比南方熱。

畢竟只看最高氣溫,北方比南方毫不遜色,像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有時還略勝一籌。

一方面,隨著夏季太陽直射點北移,北方的太陽輻射和日照時長都比南方更高更長。另一方面,北方夏天雨少,受大陸高壓控制,天氣連晴,火辣辣的陽光終日追隨每一個人,分秒不停地送來令人不敢接受卻又無法拒絕的熱量。

此時的北方人就像絕望的三體人,只想大喊一聲「脫水」,把自己變成紙片人,這樣就可以存儲在涼爽的倉庫里,直到下雨讓自己重獲新生。

因此,南方簡直就是當年我幼小心靈中的白月光。

冬天真暖和,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風雪裡,幻想著南方零度的微風,是江南女子的溫柔;夏天真清涼,我在柏油馬路都要融化的艷陽里,憧憬南方紛飛的大雨,是江南雨巷的憂愁。

然而直到我長大了,通過萬能的互聯網才知道,南方人民太難了。

南方水系發達,還愛下雨,高溫加上高濕,那種想出汗而不得的感覺,沒有東北澡堂子桑拿房的酸爽,只有人類煉獄的絕望。

高溫條件下,如果空氣乾燥,還可以通過出汗和汗液的蒸發來散熱,但如果空氣濕度太大,汗液無法蒸發散去,那簡直讓你熱到崩潰、熱到窒息、熱到懷疑人生。

而且!北方最熱的時候就那麼幾天,一咬牙就過去了,南方的夏天卻是馬拉松長跑,才五月氣溫就飆過30度,牙咬碎了,夏天才過一半。

在這種歷時四五個月的桑拿天里,只有颱風來了才能涼快那麼幾天,但是代價卻無比高昂。

靠颱風降溫?你想多了

在北方人的想像中,颱風天風大雨大,肯定會降溫。但是只有南方人自己知道, 颱風前的那幾天,簡直悶熱得讓人想撞牆。

沒錯,颱風登陸後送的才是涼風,颱風登陸前送的其實是熱風。

早在「利奇馬」還沒在浙江登陸的8日,廣東人就已經開啟了關於它的朋友圈直播。

「利奇馬」雖然沒有登陸廣東,廣東人民不用再貼窗戶了,但是受其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廣東大部分市縣最高氣溫都達到了35至37度,部分市縣伴有短時強降水和8級左右雷暴大風。「利奇馬」直接把廣東人都悶成了「靚湯」。

而且颱風分為六個等級: 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熱帶低壓。若是颱風等級低,降溫效果不顯著,沒兩天溫度又回到三十七八度;若是颱風等級高,則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10日一早,朋友圈微博到處都是包郵區人民發布的颱風信息。

飛機停飛地鐵停運勉強能忍,反正是周末也不出門,最鬱悶的是風雨導致小區停電,商店關門,外賣也送不進來,在家靠喝水續命之餘,只能編段子苦中作樂。

不過在他們得知搶險救災人員有多艱苦時,瞬間也不覺得自己苦了,只剩為前線工作人員揪緊了心。

杭州市大江東供電公司線路檢修員田漢霖在搶修了8起事故被強制要求休息時哭了,「這麼多線路跳了,我儘力了,但還是感到無能為力……我不要休息,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我哪能睡得著?」最後,在短暫休息1小時後,田漢霖又出發了(消息來源:中國電力報微信公眾號)。

同樣奮戰在抗擊颱風第一線的還有消防官兵,他們常常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凌晨都未必吃得上飯。

截至11日17時,「利奇馬」已造成651萬人受災,對南方乃至山東半島多地都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及財產損失。

其實不止是「利奇馬」,凡是強颱風、超強颱風都會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海上風雨會嚴重威脅航海安全,而風暴潮產生的增水則會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引起房屋倒塌、玻璃破碎、漂浮物碰撞、高空墜落等多種損害。在颱風所致的直接傷亡中,硬物擊傷病死率最高達31%,碰撞傷為19%。

如果降溫的代價這麼大的話,那南方人恐怕寧願一直熱下去。

從前車馬很慢,天氣也沒有這麼熱

記憶中的夏天似乎沒有如今這麼難熬。

年年都說夏天溫度創新高,乍一聽有些危言聳聽,但仔細一想,也確實符合我們的實際感受——夏天越來越熱了。

很多人回憶小時候,《天氣預報》說明天30度,全家就要拉響一級戰鬥警報。奶奶去藥店囤藿香正氣水,爸爸去百貨商店搶購涼席,媽媽在家趕製綠豆湯,只有孩子盤算著明天就有理由多吃一根雪糕了。

那時在所有人的認知里,35度是要死人的,40度就是世界末日了。可是時間並沒有過去很久,我們就已經對35度習以為常,37度稍有感觸,40度也能勉強接受了。

夏天越來越熱,在大城市更是如此,科學家認為主要是熱島效應在作怪。在熱島效應發生地,市區溫度一般比周圍郊區高1℃左右,最高可達6℃以上。

首先,城市內有大量人工構築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種建築牆面等。這些人工構築物反射率小,熱量傳導快,在相同的太陽輻射下,它們比綠地、水面升溫快,吸熱多,散熱慢。

其次,城市人工熱源多。工廠生產、交通運輸以及居民生活都會排放大量的熱量。空調室外機更是大量排放熱氣,越熱越用空調,越用空調越熱,成為死循環。

冬天開著暖氣吃冰棍,夏天披著毯子吹空調

最後,大氣污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人類活動產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塵等排放物會吸收地面熱輻射,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溫作用,使得夜晚的城市仍舊燥熱無比。

為了緩解熱島效應,市政規劃部門用盡了洪荒之力。

第一,改造城市環境。不利於風流通的城市,在重點位置管控高層建築,打造城市通風廊,既緩解熱島效應,也有利於污染物擴散。建築密度高的區域,選擇反射率高的建材,規劃街心公園、屋頂綠化和牆壁垂直綠化,降低日間儲熱。

第二,控制城市規模和人口密度。疏散城市非核心功能的同時,減少工廠排放及居民生活放熱。

然而,這些舉措的效果都不會立竿見影,所以南方人民——

夏天再挺挺就過去了,沒有暖氣的冬天已經在向你們招手了。

作者:劉峙奧

封面設計:吳垚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探秘:拯救盟軍大兵的寶藏紅果
全國啤酒圖鑑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