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現在的中醫,只會吃「祖宗飯」?請你尊重中醫

現在的中醫,只會吃「祖宗飯」?請你尊重中醫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治療學》、《中醫方劑學》、《中藥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這個訂閱號,文君然寫了好久了。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相信中醫,認真的對待中醫,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中醫,文君然十分欣慰。

但是,令文君然不解的是,總有很多人用揶揄的語氣說:「中醫能幹什麼?無外乎就是寫寫文章,養養生而已,現在醫學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了,你們還抱著《黃帝內經》、《傷寒論》不放,真是太落伍了,實在是吃祖宗飯」!

每每聽到此類的評論,文君然心中就是一揪。如果人人都對中醫持這樣的態度,中醫談何發展?

在這裡,文君然想要和您聊聊,中醫到底是不是吃祖宗飯。

我們的現代醫學,精於解剖。我們把人體的結構組織已經弄得相當明白了。多少塊骨頭,多少塊肉,多少血液,多少神經,一清二楚,而且形成理論,寫進教科書了。嗯,人體就是這麼回事。那好了,不用多,五百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在學習人體解剖,了解人體組織結構的時候,也不會遊離於現在的理論框架之外吧?那麼,我們的祖孫是不是在吃祖宗飯呢?

顯然不能這麼說,因為我們目前的理論,是客觀事實,是無法改變的科學事實。

同樣道理,中醫學的古老理論,我們在千百年之後學習它,體會它,應用它,也不能說是在吃祖宗飯。因為中醫的基礎理論,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對疾病的診斷,大部分也是真理,也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科學事實,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比如說中醫所謂「肝胃不和」這件事。

文君然聽很多醫林同道講,治胃病怎麼治啊?按照常規用藥。遇到那些怎麼治也治不好的,給一點抗焦慮、抗抑鬱藥物,很快就好了。這說明什麼?說明心理因素對胃病的影響很大。這就和中醫裡面的「肝胃不和」完全應和上了。中醫裡面,人的情緒由肝所主。胃的功能,又被歸納到「脾主運化」的範疇之內。肝屬木,脾屬土。木能克土。所以當我們肝氣不調的時候,就容易克傷脾土,形成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見,中醫把肝和胃之間的關係看得一清二楚。請問,這是不是科學,是不是真理?

再比如說,有一天半夜,文君然家母起床,忽然訴苦說自己害了大病。什麼病?發燒,渾身盡痛,脈浮,身體怕冷。再一回想,家母之前曾冒著嚴寒趕路,火車站裡無聊,又吃了倆凍梨。這個時候怎麼辦?半夜出去打針嗎?文君然深信中醫裡面關於邪犯太陽經的證治理論,給家母用生薑、蔥白、紅糖熬了濃濃的兩碗葯汁,喝下去,到了早上,好了。可見,古人對傷寒的認識,放在今天的人身上,依然適用。

所以,不要覺得中醫動不動提及那些文言文,提及《傷寒論》,提及《金匱要略》,提及《難經》,就是在顯擺,就是在搬祖宗、吃祖宗飯。這一切都源於中醫的理論依據出現得太早,中華先民對科學和生命的認識,開始得太早,一些規律性的、科學性的東西,被中國人開發得太早。正因為它們是科學,所以至今依然在沿用。

也有人說,中醫沒有與時俱進,幾千年來沒有發展。這是中醫鄙俗的地方。

中醫真的沒有與時俱進嗎?不見得。昨天,文君然寫了一篇文章,介紹了中醫名方生脈散的相關知識。這個生脈散,其實就是古老中醫方劑現代應用的典範。生脈散最初是調治溫熱證、暑熱證的,解決氣陰兩虛的問題。現在,中醫臨床基本不拿它這麼用了,而是主要用它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等證屬氣陰兩傷之人,救急的效果不錯。對於今人的應用,古人可能壓根沒想到。這就是古老的中醫方劑,和現代臨床結合的產物。

除了方劑之外,中醫學對中藥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和進步。最典型的,就是針對中藥青蒿的深入研究,以及對青蒿素的認識應用。在這方面,屠呦呦老師給中醫界樹立了榜樣。她們用現代的技術,使得古老中藥煥發了生機,令其實用價值有了更廣闊和長遠的發展。

總而言之,中醫,絕對不是吃祖宗飯。中醫的發展,一直未曾停止,中醫的理念,正在日益被人接受。大型醫院在會診的時候,常常把多個科室的專家都請過來。為的是什麼啊?就是防止出現現代醫學「心內科醫生的只會治心臟,消化科醫生的只會治消化」這樣的尷尬,而是要結合不同科室,整體通盤考慮。這就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啊。現代醫學都在有意識地在用中醫理念彌補自己的不足,那為什麼有些人還認為中醫應該走進墳墓,註定為時代拋棄呢?

中醫不是吃祖宗飯。這一點請您牢記。了解中醫,認識中醫,尊重中醫,是對我們祖先的尊敬,是對中華文明的尊敬,是對我們祖國的尊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患上肺癌的人,身體兩處會摸到疙瘩,像鏈珠一樣
養生專家59歲離世!假如不養生,你我能活多少年?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