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篇,蘇軍在哈爾科夫遭受重創,未能徹底扭轉戰局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篇,蘇軍在哈爾科夫遭受重創,未能徹底扭轉戰局

1942年底到次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聯紅軍全殲德國第6集團軍,扭轉了整個蘇德戰場的不利局面。與此同時,由於德軍在西南方向上兵力武器損失極為慘重,蘇軍趁勢轉入大規模反攻,並在一連串的攻勢中收復重鎮哈爾科夫,法西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防線幾有崩潰之勢,如此,蘇軍有一路高歌在1943年底殺入德國本土的可能。

蘇聯紅軍於1943年2月1日迫使保盧斯第6集團軍殘部投降,2月15日解放哈爾科夫,前鋒直抵頓河河曲,如果能再順利突破第聶伯河防線,德軍在東線的總崩潰將大大提前。然而由於蘇軍高層的輕視對手和指揮失誤,被升任「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的曼施坦因打了一個成功的反擊,不得不轉入守勢,這就是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哈爾科夫市在蘇德戰場的西南方向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是當時蘇聯第六大城市和重工業基地,也是蘇軍收復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後繼續向西反攻的重要節點。整個衛國戰爭期間,圍繞哈爾科夫共爆發了四次戰役,所以1943年2月到3月由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從總數上又被排序為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面對蘇軍大規模的進攻,曼施坦因決心不再進行單純的防守,而是放棄部分陣地縮短防禦正面後,集中兩個裝甲集團軍反擊蘇軍的側翼(右翼)。 這也就是曼施坦因「機動防禦」戰術思想的精髓,它有違希特勒不放棄一城一地的「靜態防禦」打法。為此,曼施坦因與專程到前線視察的希特勒吵了整整三天,終於獲准放棄一些地區縮短防線,如此也將第1裝甲集團軍從防禦戰中解脫出來,隨著新增黨衛裝甲軍的到來,曼施坦因終於積蓄了一定的反擊本錢。

從兵力上看,如果僅僅是核算作戰師的數量,蘇德軍力對比是八比一,不過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耗也非常嚴重,各師普遍缺員,如果再把兵員素質的因素考慮在內,雙方的實力對比大致在五比一到四比一之間,蘇軍仍有很大優勢。但是蘇軍明顯有些輕敵,他們不相信德軍還有能力反擊,對其進攻的側翼毫無防備。

首先投入反擊的是霍特第4裝甲集團軍,這支部隊迅速攻擊了第聶伯河渡口處蘇軍的結合部,打垮了蘇軍四個軍的部隊,馬肯森第1裝甲集團軍差不多打垮了同樣數量的蘇軍,隨後兩支坦克部隊一起,與投入作戰的「肯普夫」戰役集群形成三面突擊,合圍了位於第聶伯河與頓巴茨河之間的瓦杜丁西南方面軍主力,並使其迅速崩潰。

在1943年3月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德國人有個致命的弱點:兵力不足。也就是說,儘管兩個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完成了戰術合圍,但是跟進的德軍步兵部隊卻沒有足夠的兵力嚴密包圍這個區域(大約只有15個師),合圍圈出現了四處漏風的情況,因此被圍蘇軍可以分散突圍,德國人無力處處攔阻,只能眼睜睜看著許多蘇軍部隊脫困。

戰至3月14日,德軍在行進間重新攻佔哈爾科夫,儘管對面所有的蘇軍部隊都處於潰退狀態,可惜曼施坦因手頭已經沒有預備隊用於擴大戰果了。 戰役發展到3月23日,由於德軍兵力不足和冰雪開始融化致使道路泥濘,並且蘇軍新增援上來的3個集團軍已經開到接應,德國人停止了追擊,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全部結束。

而退過了頓涅茨河的蘇軍則沿著河岸,在庫爾斯克南部的奧博揚地區建立了陣地,這裡就是所謂「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正南面,四個月後,另外一次大戰在這裡爆發。

戰役全部結束後,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公布戰報宣稱,德軍的反攻消滅了蘇軍8個軍大約70000到80000人,重新佔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戰役期間擊斃蘇軍了40130人及俘虜了12430人。而蘇聯方面承認的數據是陣亡、失蹤、被俘約3萬人,損失坦克和自走炮約200輛。

加上其它方面軍的的戰損,蘇軍是總共損失52個師約10餘萬人,但德國人用「消滅」一詞有點誇張,大部分的蘇軍師只是被擊潰而已。儘管如此,陸軍元帥曼施坦因這次成功的反擊作戰,仍然將納粹德國的覆亡時間拖延了一到兩年,對蘇德戰爭進程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衡陽保衛戰和常德保衛戰為何結局不同?傷員數量影響部隊突圍決心
八路軍在日本投降後總共有多少人?詳解八路軍抗戰時期的兵力變化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