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羯胡人與石家莊等地名的關係

羯胡人與石家莊等地名的關係

2018年7月24日我們曾發文章《《石勒皇帝與羯胡人之謎》一本根據口傳家史寫成的史書》,現在發《石勒皇帝與羯胡人之謎》一書的一部分:羯胡人與石家莊等地名的關係。

猶太人是有著高度組織的族群,有著對居住地命名的習慣,在屢次向東部的遷徙中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足跡—地名。隨後朝代的更迭,信仰不同的殺戮而分別向四面八方逃離的路線也有他們的足跡所在。

據古人考證,中國在隋以前沒有村名,鎮名。宋代《續演繁露》記載:「古無村名,今之村,即古之鄙野也,凡地在國中,邑中,則為都,都,美也……在郊外,則為野,為鄙。」然而,我們在西晉與後趙時期已經能找到很多冠名的地名,村寨名,如庄,寨,村,屯,社,鋪,集,旗……竟然有20多種叫法,還能通過叫法的不同辨認大小與功能,那麼,是什麼原因,什麼由來造成的呢?我們還得從公元前1500年前已經成書的《舊約聖經》里尋找答案。在《舊約聖經》里已經將居住地通過規模大小,歷史淵源分類為不同叫法。

庄,寨子:專指穩定的民眾居住地,一般是有圍牆的村莊與鎮子,北方就有大量地北辛庄,辛庄,,辛寨,石寨,趙寨……,石家莊,石家寨等。

村(沖,邨,厝)原意為牲畜與民眾的集聚地,「村」由寸木組成,有明顯的游牧色彩,「沖,厝」都是「村」的同音別字,如韶山沖,石家沖,十八里沖……。

社:指有眾多居民的居住地,有空場地開集市的村鎮,城鎮,縣,如,榆社,石家社,大度社,趙家社

崮:專指遷徙中臨時逗留棲息地,一般四面環山,能避風寒的地方。

還有,壩,板,坨,墩,堆,屯,垛,邑(驛),鋪,堡,甚至「茅屋Maown 茅舍Mowshab」在《舊約聖經》中也特指人們的住處。

一:北辛庄村名之謎

當年各部落,各家族分別向四面八方逃亡時,其中「羯胡/傑德」人被定為向東方,向太陽升起的地方遷徙的部落。他們日出東拜而行,日落西拜而息,每行到第七天休一日,建一驛站,為後來者歇腳用,這些地名就形成了羯胡人東遷的足跡及永和六年後逃離中原後的足跡。

作者說:「打小祖父就告訴我:「我們屬石勒皇帝後代長子長孫門,到你這輩已是69代 ,……。我們的祖輩自古就有囑咐,若遇天下大亂,異族追殺我們就要躲到北辛庄,北辛安,石辛庄,辛庄,趙辛庄,趙莊,石家莊,石安,北庭,北源,北田,北台,琅琊,更柵,柵村,蓬萊,平驛,平樂,巴蘭, 長壽,者石,石安,同安,石臼,石板,或者往西安,天水,甘谷,武都,武威,武鄉的西路跑,西路是我們的活路,到那裡都能找到這些名字的村,鎮,屯,驛站,寨子,這些地方都住著胡羯人,只要告訴他們的頭頭,你的老家是誰,他們就會招待你,待你為上賓,即使很窮也會給口粥喝,不會餓死的……。我們長子長孫們的後代世代都住在北原,北田,北台,北亭,北辛庄,,幾經遷徙後來我們的住處就都叫北辛庄,名字是老祖宗取的,上帝賜予,外人不知此故……。」

「北辛」是羯胡老話,「北」並不指方位,發音源於「Bethel」是《聖經》中記載的一處聖地。源於上帝對猶太人的祈福,有著「上天之梯,之門,上帝之地」意思

猶太人所到之處都會留下地名,僅在美國以「Bethel」為地名的地方就有20多處,分布在20個州。由於多次大遷徙,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發音,也叫"北庭,北田,卑闐,北逃,包頭……,以色列通稱為「北庭」,中文《聖經》譯為「伯利特」,「卑闐」是西域康居國首都,現烏茲別克國……。祖輩傳,在明洪武年移民前,石氏分散在山西所在地叫「北原,北亭,北台,北田,北辛」,其中,北辛庄屬石氏長子長孫專屬,但自從長子門移民離開山西武鄉後,山西,上黨地區就沒有這名稱的村莊了,反而隨著大移民,(乃至前大趙國滅亡後羯胡百姓的大逃亡)造成各地都是「辛庄」。

二:耶路撒冷(Jerusalem)的古稱:「羯室—碣石—赭石—柘什—珈師—耶布斯(Jebus)

(耶路撒冷的舊稱就叫「Jebus羯布斯 」希伯來語「YVUS」)。這一連串的地名也是猶太人東遷的腳印,「羯室」作為羯胡人專屬地名出現在《魏書》中,是專指石勒的出生地—山西上黨武鄉。猶太人離開了故土,他們把「耶路撒冷」永遠銘刻在心裡,來到中原的他們就把首領的居住地叫做「Jebus」羯室。這就是中國的羯室—山西武鄉的石勒城,石勒寨。

這是耶路撒冷城北猶太人最早的首都「Shiloh」讀音(示羅,石勒),山形地貌與石勒寨極為相似。

載:「石勒城在武鄉北原山上半里,晉永嘉末,勒屯兵於此,今建文廟」。石勒城應是石勒親自規劃命名,御封李陽為「衛戍區總司令」下圖是石勒城遺址。

另外還有,襄垣縣石勒城遺址,綿山石勒寨,和順石勒村,當時,石勒還把西安咸陽改名為「石安」用和五年後,大批胡人離開中原,四面八方逃難,大量地石安村,鎮出現在全國各地,同時,在外的「石安」總有「三台,平樂,巴蘭村寨相伴,雲南還出現了「高石勒」(應該與羯胡人逃難聚集地有關)。

三:以色列:《聖經》中 音譯有2,Yisra』el野翅窩2485次Yisr@』eliy以色列 出現過2次/

祖傳講,在明洪武年間移民到各地時,祖先要求領到簽馬上要出省的家庭,一定要告訴家人,並世代傳下去,「我們的遠祖來自「野翅窩」由山西洪洞縣領簽來的。我的大姑至今還清晰的記得小時,每年吃「苦累」時,奶奶總要重複告訴孩子「我們來自野翅窩,由山西洪洞縣領簽來的,我們有記號,看看你們的小腳指甲蓋的縫就知道了,千萬不能忘記,忘了就要挨罵」為了記憶還編成順口溜「罵野翅,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無論是「野翅窩」還是念成「野翹窩」都是指一個地名「以色列」。

與」野翅窩」有關聯的地名還有「崦嵫—奄蔡—焉耆—義渠—尉犁」是不同時期對「以色列」的音譯,曾分別以國名被史官寫入正史中,而「崦嵫」是我國先秦史中記載最早,最清楚的以色列地名。「厭次—榆次—伊川也是如此。

關於明洪武年間的山西人大移民,說是因為山西人口稠密而移到各地補充人丁不足所致,可是從山西往外移民的同時,卻又從各地移民進山西(僅武鄉就有甘肅,河南等地移民進來)。所以作者認為:應該是明洪武年間採納實施了千年前江統《徙戎論》的諫言,通過移民強制將山西胡人分散到各地之舉措。

(當初,羯胡人為了保全自己的傳統都是以高度聚集形式起居勞作,可隨後在大趙國鼎盛時的十多次戰略移民遷徙,到後來的明洪武年至清朝的幾次大移民,他們遍布了中華大地,並將地名,鄉音帶到各地,並在那生根開花……)

另外,在我國新疆,內蒙,黑龍江,出現的地名」葉爾羌,額里齊,伊里齊,鄂倫春,于闐,和田,都是《聖經》中希伯來文表達的「寬廣而流著奶和蜜的綠洲」。還有西域神秘的「厭噠國,乙弗敵」這是猶太人用希伯來語發音的自稱詞,漢語音譯的「猶大」由此推斷,說不定這些「厭噠人」就是離開後趙國西遷的羯胡人……。

四:對「西路是活路」祖訓的思考

羯胡人當年來到東方,一定是認為「東方是活路」才對,可按祖輩的話講「若有戰亂,追殺,要往西部逃,西路是活路……」。也許祖先要告訴後人,羯胡人數次來華已建立了一條可靠的生路,他們通過約定的暗號,方式得到庇護,而且從史料記載中可證實,後趙國幾十年都到西域採購物品,保持貿易,並作為皇家「供養人」在西域的國寺中供養著眾多菩薩羅漢,這說明西路對他們是暢通無阻的。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石虎死後,兒子間自相殘殺爭奪皇位,趙國大亂,在戍邊打仗的眾將軍擁石尊而立,石尊在回師鄴城時,曾向一位對其複位出大力的將軍石閔許過願,事成後將立石閔為太子,(石閔,石虎的養孫,祖孫3代均效力後趙國),可事成後石尊卻把太子封給了石勒的孫子石衍,石閔僅為輔國大將軍,由此石閔由怨生恨,利用手中權力殺石尊而自立為魏王。

可看到「胡人不為己用也」即點燃了毀滅趙國的導火索,複姓冉氏,以「滅群胡,驅六夷,各還本土:為名,關閉城門舉起屠刀大開殺戒,不分男女老幼,高鼻多須盡斬之,進諫勸阻者也誅三族。短短几日都城內死者20餘萬,血流成河,並擴大殺戮面,使歷史上非常慘烈的一幕出現了,屍橫遍地,賊盜蜂起,司,冀大飢,人相食,諸夏紛亂,無復農者,閔悔之。鮮卑慕容氏乘虛南下,俘獲殺死了冉閔,終結了這立國2年的大魏。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殺戮中,大趙國原有的「羯,胡,羌,氐,蠻,夷 」多達數百萬之多的人,有百分之七八十遭難,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人在逃亡與躲藏中存活。而離開中原活下來的人也創造了歷史,據說那些想四處逃命的羯,胡,羌,氐人都要求牢記「石趙」,要記著石姓,其中,那些向西邊逃亡的人群應該是走回了早期羯胡人來華的東徙之路, 在那沿線各國住了下來。直到隋唐時,大批西域人來華經商僑居長安,洛陽之時,都聲稱他們是從昭武國來,從石國來,他們姓石,姓趙—昭武, 「昭武」趙也,也許他們的祖先就是永和六年由中原逃到西域的羯胡羌氐人,他們在廣袤地西域土地上建立了「昭武」九國(石,康,史,安,米,何,穆,蘇),也許正是他們用「昭武」一詞緬懷祖先建立在華夏中原的石勒大趙國呢!

(在維基百科裡就有「昭武九姓人驍勇武將,擅長騎射,善商賈,善歌舞,並出了後趙皇帝石勒,石敬瑭,安祿山,史思明等歷史名人的記錄)

(在山西,陝西,甘肅和新疆南部分布著一個個可以連成串的,名叫「蘭干,闌干」的村莊,驛站出現了,這些就是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會,羯胡人向西逃難時故意灑在西域的痕迹,與石家莊,石家寨……一個意思,目的是讓那些逃難的人有個棲息之地。

明末清初,有支反清復明的起義軍30萬人,苦於清軍的追殺,悲壯的攜家帶口走向西途,從陝西走向天山腳下,僅餘2萬人,翻過天山,只剩5千人,他們的居住地在塔吉克界,已經成為大片的村莊了,叫「東干村」(東字應為手寫體「闌」的訛傳)。據說那些人還保留著陝西口音,他們當年是否也是因為祖上秘傳「西路為活路」而向西逃命的人呢?。)

……我們應該慎重對待已經保存至今的歷史地名,不要因為有了話語權就因個人好惡,人為的給它更名,因為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是向東走還是向西走去的地名都是歷史的記載形式之一,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區縣,及星羅棋布的村鎮名,只有歷史悠久,就應該受到保護,因為它是寫在大地上,遷移不走的歷史,它們與古代的經史子集是同等的,都有傳承真實歷史的重要作用。

文章節選於《石勒皇帝與羯胡人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劉浦江:女真的漢化道路與大金帝國的覆亡
蒙古軍中有著許多漢人,他們為什麼甘願幫助蒙古滅宋?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