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明明可以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為何甘願做劉邦的馬前卒?

韓信明明可以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為何甘願做劉邦的馬前卒?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楚漢之爭發展到白熱化時期,實際上是三王並立,共奪天下。所謂「三王」,除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剩下那個就是一代戰神齊王韓信。

(《王的盛宴》項羽、劉邦、韓信「三王」劇照)

劉邦之所以能最終打敗項羽,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很大程度上就是取決於與韓信的強強聯合。

換言之,韓信的立場決定了楚漢戰爭的走向,若非韓信選擇了劉邦,到底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如果韓信選擇與劉邦合擊項羽,那麼項羽必敗,如果韓信選擇與項羽合擊劉邦,那麼劉邦必敗。但是,對於韓信來說,他還有一種最佳選擇,那就是誰也不幫,自立為王,這樣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但是,在韓信有這個實力和機會時,他卻沒有做出如此選擇。

(《楚漢傳奇》韓信劇照,扮演者:段奕宏)

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里用了大量筆墨描寫了兩個人勸說韓信背叛劉邦之事。

其一是項羽的說客武涉。對項羽來說,無論韓信投靠自己,還是擁兵自立,只要他不幫助劉邦,就算成功。但是,無論武涉如何巧舌如簧,韓信卻始終不為所動,他堅定地回答道:「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意思就是:別人這麼信任我,我怎麼能背叛呢?即便是死,也不改變初心!

其二是韓信自己的謀士蒯通。如果說武涉勸說背叛劉邦尚且存在私心,那麼蒯通則是完全從韓信角度,為韓信著想。

作為漢初著名謀士,蒯通不僅善謀,而且洞悉天下大勢。韓信滅掉齊國當上齊王后,蒯通就對韓信說:「現在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兩方相爭,勢均力敵,將軍您如果幫助漢王,漢王就會勝利,將軍您如果聯合楚王,楚王就會成功。但臣以為,與其為他人作嫁衣裳,不如兩頭牽制,自成一派,這樣就會形成三分天下,鼎足之勢,將軍您至少可以與漢王、楚王平起平坐,而不必對他人俯首稱臣。」

(本段內容梗概出自《漢書》,《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亦有相似記載,原文為:「當今之時,兩主縣命足下。足下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臣願披心腹,墮肝膽,效愚忠,恐足下不能用也。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

(《楚漢傳奇》蒯通劇照)

可以說,蒯通已經把形勢分析得相當透徹了,但韓信仍態度堅定,對蒯通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引文出自《漢書》,原文為:「漢遇我厚,吾豈可見利而背恩乎!」)

蒯通見韓信不為所動,就又以陳餘和張耳、文種和勾踐為例,說明了兔死狗烹是功臣的必然結局。韓信與劉邦感情再好,也比不過陳餘和張耳的刎頸之交,韓信的功勞再大,也比不過文種幫越王勾踐復國的恩情。但那又如何呢?陳餘最終被張耳害死,文種最終被勾踐誅殺。由此及彼,如果一意孤行,韓信的最終結局早已在蒯通的預料之中。

但是,縱然蒯通話已至此,韓信卻仍回答道:「生且休矣,吾將念之。」意思就是:你不要再說了,我考慮一下吧!但實際上,這也只是韓信敷衍蒯通的話,他最終還是放棄了三分天下,而甘願做劉邦的馬前卒。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扮演者:陳道明)

但後來的史實證明,韓信還是太單純,他高估了與劉邦的友誼,低估了劉邦的心狠手辣。韓信不願背信棄義的結果就是,給了劉邦背信棄義的機會。

楚漢戰爭剛剛結束,劉邦就將韓信由齊王改封為楚王。同樣是王,齊王和楚王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就是,韓信被剝奪了兵權,他的楚王,只是個虛銜。

這還不算完,很快,劉邦又借故將韓信貶為淮陰侯。直到此時,韓信才意識到自己身處險境,莫說裂土封王,就連小命都隨時可能不保。於是,心存怨恨的韓信終於有了謀反之心。但是,此時的韓信早已失去了與劉邦一決高下的實力。最終,他真的步了陳餘和文種後塵,被呂后誅殺於未央宮,夷三族。

韓信臨終,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致使今天殞命於婦女小人的奸計,難道不是天意嗎?」(出自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後悔了,但是為時已晚。

(韓信之死)

那麼,韓信為什麼在實力鼎盛時主動放棄了與項羽、劉邦三分天下的機會,卻又在實力最弱時選擇了謀反呢?

原因一:做齊王時,韓信過於相信他與劉邦的感情。被剝奪兵權後,他才意識到劉邦並非善類。

原因二:做齊王時,韓信自恃功高,認為劉邦不可能虧待他,更不可能殺他。比起冒險自立,不如安安穩穩做個雄霸一方的諸侯王。被剝奪兵權後,他才知道,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功績與感情同樣一文不值。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李世民趙匡胤可以不殺功臣,而劉邦朱元璋卻非殺不可?
韓信戰功最盛,蕭何能力最強,劉邦最信任的為什麼偏偏是張良?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