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元寄哀思,燈下思故人

中元寄哀思,燈下思故人

每年中元至,

便會想起詩人余光中的兩句詩:

中秋是人間的希望,寄在碧落。

而中元,中元屬於黃泉,另一度空間。

在中國的文化里,隨著月亮的圓缺,

一年中有三次重要的圓滿,

一次是元宵節,人間的燈節,

一次是中秋節,人間的團圓,

一次是中元節,它屬於另一度空間,

是亡靈世界的希望。

農曆七月十五,

是中國傳統社會中

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中元節,

又稱「七月半」「鬼節」等。

老人常說,

在這一天地府之門打開,

已故的親人會再次回到人間,

食一遍人間煙火,度一次月圓之夜。

也有人說,因為人們思念離去的親人,

思念當初還在的模樣,

於是內心將月亮圓滿的喜悅分享給已故的親人,

讓人間和另一度空間像月亮一樣圓滿。

「中元」之名,源於道教。

道教將農曆正月十五稱作「上元節」,

即今日的元宵節;

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

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

「三元」節日,產生於「三官」崇拜。

中國早期道教奉祀「三官」之神,

即天官、地官與水官。

後在在長期的演變中,

逐漸形成了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賜福、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解厄的信仰。

人們常說,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

地官會拿出厚厚的花名冊,

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

勾勾畫畫,分辨善惡,赦罪免刑。

這一天,道門中會舉行「中元普渡」,

以三牲五果,度那人間鬼魂。

古人深信,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中元祭奠,不僅是盡人事,知天命,

更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

在那冥冥之中,

祖先將庇佑我們世代平安。

中元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源自佛教典籍中「目連救母」故事。

傳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

(目連:原名「大目犍連」)

其母生前犯下大錯,死後飽受折磨。

目連尤憐,求得佛祖指點,

於七月十五日這一天,

「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

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

床敷卧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

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據此其母親得以解脫餓鬼之苦。

從此今日,佛門弟子廣設盂蘭盆供,

只為已逝的父母脫離苦海,得到快樂,

並以此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中元,民間稱之「鬼節」,

在傳統的民間信仰中,

人們把整個農曆七月視為「鬼月」。

按照古人的觀念,

人死後有另一種存在形式,

就是通常說的「鬼」,鬼是純陰之物,

大多數時候只能生活在陰界,

很少能到陽間來,

但是農曆七月是個例外。

人們相信,到了七月初一,

鬼門關打開,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的

冤魂厲鬼走出地獄,

獲得短期的遊盪,享受人間,

而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認為是七月三十日),

是閻鬼門關上的日子,也就是民間送鬼的日子。

這便是七月十五為鬼節的由來。

民間的中元節,人們也會有多種習俗:

祭祀先祖,感恩孝親

中元時節,田野里的農作物也漸漸成熟。人們將成熟的作物摘回來作為祭品,隨瓜果飯食、錢紙衣服一起上供給祖先,稱為祭「新米」。這種傳統在宋代就已非常成熟和盛行。《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中元節祭祀,人們習慣將竹葉鋪在供桌上,將麻和谷系在供桌的桌腳上,請祖先「嘗新」。如今,有些地區還有在舊米中撒入新米煮,遵循四時更替適時而食的習俗,代表稻物將熟,要與天地共同嘗鮮。中元節祭祀,歲歲年年,縱使祭品、祭祀方式有所不同,但人們依舊會記得,要感恩先祖,不忘先祖留下的恩惠,祈禱先祖的庇佑。

放燈,引渡希望

中元節,還有放河燈的習俗。

人們相信,人為陽,鬼為陰;

陸為陽,水為陰。

水下神秘昏黑,鬼魂在那裡沉淪。

為了已故親人不迷失方向,

人們會在中元夜放河燈,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

寫上著「慶贊中元」「廣施盂蘭」等字,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古人認為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

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

所以放燈代表對已死去的人沒有忘記,

具有照冥拯孤、超度亡靈的意義。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曾寫到

他家鄉中元節放河燈的情節,

哪怕是終年不出門的人,

也要奔著放河燈去。

閃閃爍爍的河燈光芒,

是眾人鋪就的引路燈。

中元節,願這世間的孤魂得到安渡,

願已故的親人,得以重逢。

生活在海邊的人,中元節這一天

保留了放天燈的習俗。

他們始終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

親手紮上一盞天燈,寫上心中所願,

順著海風的吹拂,仰手之間一盞盞天燈,

與海面交相輝映,在那螢螢的光亮里,

是人們鋪就的天路。

已逝去的先人

願你在另一個空間,得以幸福。

設食,心懷善意

中元節,獲得供奉的魂魄,

會回到供奉之家,食一回人間煙火,

享受後輩們的孝心,

這是逝去親人重返人世團聚的日子。

而那些無主的孤魂野鬼,沒有人家供奉,

從陰間出來就只能在陽間遊盪了。

傳說,有人祭祀的鬼魂,

不會危害人間,擾亂人間秩序,

但那些沒人祭拜的孤魂野鬼,

有時為了搶食,在人間作祟。

人們為了安頓無人祭祀的魂魄,

常常在家祭之外,沿街、沿河設香案香火,

甚至設立盛大的道場,超度不安定的亡靈。

據載在宋朝,不管是開夜市的商家,

還是巡視的官兵,在中元節設食施孤當天,

都要早早關門,早早回家,

要空出一條路給孤魂野鬼吃食香火的時間。

這種施孤方式,

是希望一切在苦厄中掙扎的亡靈離苦得樂。

雖然這樣的習俗夾雜著些許迷信色彩,

但它所呈現的悲天憫人的善意,

是普度亡靈真正的意義,

是人們慈悲的表現,富有人情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

「鬼魂」更多的是「忌諱」,

而遠去的很多習俗,

無論是祭祀祖先,慎終追遠,感恩庇佑,

還是放燈設食,祝福另一個世界的「人」,

得心所願,得以安渡。

它們所呈現出的人心良善,

是這個神秘的節日里最溫情的一面,

月亮圓滿,

人們的心也像滿月的月光一樣,

帶著感恩與懷念,充滿了愛和光明。

本文參考自《中國傳統節日》,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屋頂上有另外一個世界
讀書,讀懂人生的大格局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