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窮養」的男孩,會毀掉他的一生

被「窮養」的男孩,會毀掉他的一生

都說「窮養兒,富養女」,老一輩傳下來的話雖說不無道理,可對於「窮養」這個概念,一直存在爭議,這個話題也時不時的會被拿出來討論。

最近又成了微博的熱門話題:男孩就得窮養嗎?

網友的評論各佔一邊,有說窮養會讓男孩的格局受限,會影響以後的人生;也有說,男孩就該窮養,鍛煉他的意志力和責任心。

其實在國學君看來,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都比不上好的修養。窮養不當,會讓孩子自卑不堪,格局受限;富養把握不好,會讓孩子驕縱攀比;唯有讓孩子有好的修養,最實在、最有效的影響孩子的一生。

1

自卑成了他一輩子的「魔咒」

要說國學君身邊被「窮養」長大的男孩是什麼樣?

上學時,曾聽舍友說過他一位發小的「傳奇」故事。

舍友的發小家境尚可,但因為父母從小就對他灌輸著一些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思想,導致他的為人像極了郭德綱相聲里所形容的那樣:

出門撿不著錢就算丟。

好友相聚,大家相約一起去吃自助。

飯畢剛剛走出餐廳門口,那位發小就迫不及待地向眾人炫耀起剛才從餐廳「繳獲」的叉子、勺子等各種戰利品,絲毫不懼周遭朋友們鄙夷的目光。

每每與家人去參加他人的婚禮,他們總能從宴席上「賺」回來一套未拆封的消毒餐具和各種喜宴上留下的飲料、香煙。

就算是閑來無事他去網吧上網,都可以在他人不注意的時候用隨身攜帶的小刀把耳機的線割掉帶回家裡備用。

對於他的「光輝事迹」,好友們雖多次相勸,但他不僅毫無愧意,反而振振有詞:

「我可是花了錢的呀,什麼東西都不帶走,太虧了!況且,那些人誰不比我有錢,至於和我斤斤計較這點不值錢東西么?」

為了不讓自己「虧本」,丟掉自己的臉面、毀掉自己的名聲、遊走在法律紅線的邊緣也要用各種方法去佔便宜。

很難想像,這樣的言論會是一個從小就接受了學校教育的男孩子所講出來的。

還記得一次我與母親去菜市場,遇見了一對同樣帶著孩子一起買菜的母子。

人聲鼎沸,嘈雜熱鬧的菜市場里,這位母親看似平常的與攤主討價還價,可個頭矮小的孩子卻趁著攤主分神偷拿著擺放在菜攤邊緣的土豆、大蒜。

買完菜後,母親看著多出的一些菜品並未生氣,反而春風得意地撫摸著孩子頭髮,彷彿在開心地告訴孩子:你真懂事,知道為大人省錢

從母子的裝扮上看,這一類人並非被貧窮所迫,甚至家境還可能是不錯的。

但對孩子從小如此教育,只會令孩子不分善惡,養成「佔便宜」的壞習慣。

長此以往,很難想像孩子以後會做出怎樣出格的事來。

如此的「佔便宜」的教育方式,是「窮養兒」教育的另外一種畸形生長,不僅毫無教養內涵,反而會滋生孩子惡之花的生長,所造成危害的不容小覷。

2

「窮養」的目的不是培養出一個自卑、敏感又不擅交際的屌絲。

知乎上關於男孩窮養問題下,有一篇高贊回答是這麼講的:

父母對貧窮的信仰堅定不移。他們深信貧窮能夠讓孩子學會吃苦,知道賺錢不易。然而他們只是把他們的兒子養成了一個自卑、敏感又不擅交際的屌絲。

當然,這顯然不是「窮養」兒子的真正目的。

孩子學壞,是為人父母在上學期間都會擔心的一件事。

為了給自己服下一顆「定心丸」,很多父母便採用了這樣「窮養兒」式簡單粗暴的辦法。

他們以一種強制干預、通過金錢限制行動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心安,卻為一些天性單純的老實孩子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父母打著擔心孩子的旗號,其實不信任感,早已橫跨在父母和孩子之間。

用這樣一種畸形的方法去培養一個男孩子節儉勤勞,感受生活的不易,勢必會讓男孩子長大以後格局受到限制。

試想,當一個成年男人只把心思放在柴米油鹽,為節約那幾毛幾塊而勾心鬥角,費盡心機,而不想著創造財富,這樣的格局怎麼會在社會和職場中擁有廣闊的未來呢?

就像台灣作家劉墉說的:我希望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隻龍蝦吃得乾乾淨淨,讓對方知道自己見過場面;而當女朋友家龍頭漏水時,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絕非嬌生慣養,而是有責任有擔當的。

對此,我感同身受。從小生在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還養了我們兄妹兩人。

按當時的標準,我們家並不算富裕,但是每當我回憶我的小時候,似乎沒有留下什麼「貧窮」帶來的苦澀。

我們兩兄妹從來沒有聽父母說過家裡有多困難之類的,但是卻被教育著要節儉。

不過每當我們倆有真實需要和喜歡的東西對父母說時,似乎都實現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年小學畢業的暑假,因為成績考的還不錯,而且馬上就要升初中了,所以從來不怎麼提要求的我,跟爸爸說想買一個復讀機。

當時,父母詢問了用處,便爽快的答應了。當我收到他們買回來的復讀機時,更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給我買了當時的最新款。

當時說不出的高興,後來我格外的愛惜這份禮物。

如今,我已經長大,卻永遠忘不了父母給我的「富足」生活。那種富足無關物質,而是精神世界裡的有靠山、不害怕,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一種成長力量!

父母給了我真正的精神「富養」,讓我在一個自信、快樂的童年裡成長,變得更勇敢、更有擔當。

3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富養」孩子是要講究方式和技巧的,富養顯然不是對孩子的各種行為的袒護和無條件的包容。想要讓孩子既有富足的內心,又有充分的自信,物質生活的豐富其實是次要的。

很多家長對「富養」有誤讀,他們認為富養就是要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認為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信?

因為對「富養」的誤解,孩子自理能力差的新聞層出不窮——

23歲小伙餓死家中,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從小太被溺愛,養成了惰性,因為懶才被餓死;

寧波一小學一半以上的孩子在食堂不會剝蝦,原因是在家都是家長喂;

不會挑魚刺、不會整理書包、不會系鞋帶,老師感慨現在的娃咋一屆不如一屆……

顯然,這些父母並不知道,其實對孩子的真正富養,是培養孩子的人格獨立。

要說家庭富裕,很少有人能跟李嘉誠相比,但是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讓孩子享盡榮華富貴,理所當然做「富二代」。

他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自強獨立。對比那些孩子上學車接車送,甚至連書包都替孩子背的家長。

李嘉誠很少用私家車送孩子上學,而是讓孩子自己做電車或巴士,更不會替孩子拿書包。

李嘉誠從小鍛煉孩子的自立能力,因為他知道,讓孩子擁有獨立人格,遠比讓他們直接擁有財富更重要。

4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龍應台《目送》有一段話,概括當今中國父母的教育言行,特別貼切——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會我們:

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

你痛的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

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傷,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

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然而,縱觀一些西方國家,他們都要求孩子去獨立面對挫折:

美國父母捨得讓孩子一分錢不帶,學會獨立和如何謀生;

瑞士父母為了讓孩子多學一門語言,甘願讓孩子從小到雙語區做保姆;

德國法律明文規定,孩子必須承擔相應的家務,例如為全家人擦皮鞋;

俄羅斯的大街上很難得見到抱孩子或背孩子的父母,跌跌碰碰摔倒的孩子從來不哭。

由此我們應該明白,窮養和富養並不是站在對立面的兩種教育方式。

之所以要「窮養」,不是為了告訴孩子我們作為父母有多窮而養,而是要以培養獨立自主的品質,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這個目標去養。

同理,「富養」也不是為了去向孩子炫耀自己的財富,而是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從容,和優雅的氣質。

兩種養育方式的結合,才能夠養育出性格健全、表現優秀的孩子。

除此之外,父母在教育方式上也應該學會掌握尺度。

對於孩子合理的要求,不論精神還是物質,我們應該想盡辦法去給與。但對於孩子毫無底線的索取和所求,我們也決不能失去原則。

所謂授之與魚不如授之於漁。

你想要樹上的蘋果,我會教會你爬樹或者為你搬一架梯子告訴你如何摘取,而不因為你的哭鬧就爬上爬下以求達到你的滿意。

既不能讓孩子失去自信也不能讓他產生幻覺,這是為人父母都該學會去掌握的尺度。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其實窮養富養,都不如好的教養。

窮養操作不當,會讓孩子自卑不堪,富養把握不好度,會讓孩子驕縱攀比。

唯獨教養,一點一滴,最實在,最有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天地 的精彩文章:

2019年7月13日 星期六 己亥年 六月十一
今日七夕,邂逅最美古詩詞,驚艷千年!

TAG:國學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