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朱彌陀子、羅祥古老、王小曾女……他們是誰?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尋找他們?

朱彌陀子、羅祥古老、王小曾女……他們是誰?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尋找他們?

朱彌陀子、羅祥古老、王小曾女、劉小子女、修馬金子、劉馬福壽、賴滿妹老、馬玉哩子、黃水金生……這是一份鐫刻在廣西灌陽縣一座紅軍紀念園石牆上的名字,一共3000多人。85年前,就是這些名字「奇怪」的紅軍勇士,用鮮血保衛紅軍主力長征。史料披露,在新圩阻擊戰中,紅軍損失3500多人。當地群眾不希望這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因此多年來各方不斷努力,儘可能找到所有犧牲在此的紅軍英烈名字。

這些名字之所以看上去很「奇怪」,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因為當時在福建和江西等地,參加紅軍的都是窮苦百姓,其父輩沒什麼文化,起的名字很樸素。有的是父姓加母姓,再加一個可以表明孩子特徵的名,如「黎馬子妹」「林李妹子」「朱陳生保」;有的可能就是按照孩子的排行,如「馬二二」「戴七子」「胡九子」;還有的可能與他的個人特徵或生活經歷有關,如「劉矮子」「劉馬養」。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維繫著一個家庭;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講述著一個令人難忘的生動故事;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有著一雙雙年復一年站在村口盼歸的眼睛……

尋找每一個紅軍英烈的名字,既是為了給每一個紅軍英烈的家庭親人以最莊重的交代,也是為了給每一位紅軍英烈以最暖心的慰藉,更是為了表達後人對每一位紅軍英烈的最崇高敬禮!我們尋找每一個英烈的名字,緬懷他們、崇敬他們,就是因為他們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我們能夠在每一次的尋找中,在其生長、生活及長眠之地,切身感受到精神的洗禮與信仰的鍛造。

想起2010年5月的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節,作家余華去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他很感慨猶太人在記錄民族大劫難時所做的仔細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殺害了600多萬猶太人,但他們已經收集到了400多萬人的名字、生前的物證,還有親友們的物證。」余華覺得,所有的遇難者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死亡數字,而是真實生活過的一個活生生的「人」,名字、照片、生前用品則是他們存在的見證,這些東西比數字更震撼人的內心。猶太人對那些被納粹殺害的同胞的名字、照片、生前用品的收集,如此良苦用心,不就是為了讓後人更好地記住歷史上曾經最為屈辱的一幕嗎?不也是為了通過民族大劫難的記錄而喚醒人們的良知進而避免悲劇的再次重演嗎?猶太人對被殺害的同胞都能做得如此用心用功,我們對待那些紅軍英烈,不是應該比他們做得更好嗎?

國家不能沒有歷史,民族不能沒有記憶。當下,極少數人抹黑惡搞歷史的事時有發生,我們強調對先烈們的祭奠,正是基於對正義的護衛,對共產黨人初心的守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在新長征路上,不能忘記先烈們曾經的奮鬥和犧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從這個意義上說,尋找紅軍英烈名字的行為,不僅詮釋著後人們並沒有淡忘紅軍英烈曾經的流血犧牲,而且更是多了一層家國意味,彰顯著一代又一代人沿著紅軍先烈的足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衝鋒陷陣、奮勇前進的決心和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藥皂、扇牌洗衣皂其實都產自安徽,老品牌擁抱長三角能否煥發新生機?
居民吐槽扔垃圾「破袋」不方便,把垃圾袋換成可降解的行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