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rlyl物種說】今日--灰腹角雉(Blyth』s tragopan)

【rlyl物種說】今日--灰腹角雉(Blyth』s tragopan)

rlyl陪你每天認識一個新物種

(總第972篇)

好好學習 天天想上

灰腹角雉雄性面部特寫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雞形目 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屬:角雉屬 Tragopan

種:灰腹角雉 T. blythii

灰腹角雉雄性

物種介紹 Summary

中文名:灰腹角雉(拼音:huī fù jiǎo zhì);

英文名:Blyth』s tragopan;

學名:Tragopan blythii。

灰腹角雉,別名壽雞、灰斑角雉,是產於印度東北部、不丹、緬甸北部以及中國雲南西北和西藏東南部的一種角雉,食物主要是樹葉、漿果、種子以及昆蟲。棲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尤其是林下植被發達的潮濕常綠闊葉林帶,冬季有時也下到2000或1500米左右的低山地帶越冬。灰腹角雉是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野生的灰腹角雉

體長:53~59厘米

體重:1600克左右

食性:植物嫩芽、種子、漿果、昆蟲

繁殖:繁殖期為4-6月,每窩產卵2-5枚

習性:小群活動,叫聲響亮

分布:亞洲東部、南部

灰腹角雉站立

外形特徵 Description

灰腹角雉雄鳥的體長為53~59厘米,體重1600克左右。前額、頭頂、頸縱紋黑色;肉角藍色;臉的裸出部深藍色或金黃色;項下的肉裙也是黃色,邊緣為淺藍色;頭側、後頸、上背、上胸等為紅色,其餘上體羽毛黑褐色,腹部煙灰色,通體密布白色和栗赤色眼狀斑,上體的較小,下體的較大;尾黑色具不規則橫斑。雌鳥上體深濃褐色並布滿了黑色的斑紋;下體及兩脅為暗褐色並雜有棕色和灰白色斑紋尾為暗棕色。它們的虹膜為褐色;嘴角褐色;腿、腳粉紅色或肉褐色。

灰腹角雉雌性

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

棲息于海拔2000一30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尤其是林下植被發達的潮濕常綠闊葉林帶,冬季有時也下到2000或1500米左右的低山地帶越冬。巢築在樹上,喜歡躲藏在林下灌叢或草叢中,多呈4—5隻的小群活動。主要以植物嫩芽、種子、漿果為食,也吃昆蟲、小蛙等動物性食物。叫聲:雄鳥叫聲響亮並具挑戰性,聲如 gnau,gnau。炫耀時發出 gock…gock…gock 的叫聲,似雙角犀鳥。

灰腹角雉的卵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Breed

灰腹角雉繁殖期為4一6月。營巢於森林中的樹上。巢較粗糙而笨重。主要由樹枝和草葉構成。每窩產卵2一5枚,多為3一4枚。卵的顏色為淺皮黃色或灰黃色,被有少許褐色斑點。長徑5.3~5.9厘米,短徑4.1~4.5厘米。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灰腹角雉在國內分布於西藏南部、東南部和雲南西北部,在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部、緬甸西北部和不丹等,由於臉裸出部和體羽斑紋顏色的不同,共分化為2個亞種,在中國都有分布。指名亞種臉的裸出部為深藍色,僅見於雲南西北部的貢山;藏南亞種臉的裸出部為金黃色,分布於西藏南部、東南部的察隅、錯那、墨脫等地。

灰腹角雉指名亞種(Tragopan blythii blythii)

灰腹角雉西藏亞種(Tragopan blythii molesworth)

生存狀況 Living Condition

灰腹角雉的2個亞種野外數量都非常稀少,其中指名亞種的數量不足5000隻。在我國更為罕見,僅於80年代在雲南高黎貢山採到過一隻雄鳥標本,收藏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標本室,對它的野外情況所知甚少。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I級保護動物,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被列為稀有種。

致危因素:主要是棲息地的林木砍伐以及揀蛋毀巢、獵殺等。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賜予的瑰寶,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生物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任何非法捕殺、販賣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都將受到法律制裁。

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們無知的像個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別的吸塵器只能吃灰,這個來自英國的車載吸塵器,連空氣都能凈化!
蘇門答臘虎被捕獵器夾斷一條腿,截肢後籠中度餘生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