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有人說,看破不說破是一個人難得的修養。

生活中,看破往往不難,不說破則很難。

有些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一吐為快,卻完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

殊不知,說得越多,矛盾越多,彼此間的距離越遠。

給自己一點沉默的時間,思考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是尊重,是智慧,是善良,更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一、看破不說破,是尊重

王陽明曾說:「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與朋友相處,就算要勸誡,也要少一點指責,多一點開導鼓勵,如此才正確。

急於炫耀自己看穿的那一點小事,容易引起人的反感,良心用苦的循循善誘才真正能令其接受。

和諧是民眾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諧的社會裡,不僅人人心情愉快、處處溫暖融洽,而且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社會秩序穩定而協調。在中國各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交替中,和諧不僅是先人們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的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綿延幾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諧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主題,天時地利人和、家和萬事興……都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共同夢想。安寧、穩定的和諧環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離開和諧,社會無從發展,個人也得不到幸福。

曾經,有一位青年,雖然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卻又非常喜歡顯擺。

有一次,被人當面說:「你不就是靠著親戚關係,才能當上主管,有什麼好炫耀的?」

他很生氣,然後跑去找他的朋友訴苦,抱怨自己被別人輕視。

事實上,朋友很清楚青年的為人,性格囂張跋扈。

但是,他並沒有直接戳破,而是隱晦地勸解他:

「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只要自己的才華和能力足夠好,就不用管別人說三道四。」

青年聽後立即心領神會,欣然接受。

有些事看破,卻不必說破。

這位朋友在保存青年顏面的情況下,委婉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既給出自己的建議,又顧全了對方的面子,言語之間保持著尊重。

俗話說:「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說話的時候,考慮別人的感受,看破,但不必說破,給別人留有餘地,對方自然會感受到自己的真誠。

二、看破不說破,是智慧

中國有一句老話:看破不說破,面子上好過。

說話要謹慎,什麼話對什麼人可以說,什麼話該說不該說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宋太祖趙匡胤在上演了「杯酒釋兵權」之後,身居高位的大臣人人惶恐。

殿前都虞侯這一要職連換數人後,最後由楊信擔任。

楊信上任後不久便「突發啞巴,言不能語」,只能打「啞謎」表達,再由貼身家童「翻譯」他的啞語,這樣一來,也絲毫不影響他的工作。

趙匡胤不僅沒有因為楊信「啞」而撤其職務,反而贏得了他的加倍信任,一度官運亨通,身兼數職。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楊信臨終前,竟開口感謝了皇上對他的知遇之恩。

原來,楊信一直都在裝啞,因為有前車之鑒,他害怕步後塵,所以默默做好自己,不多說一句。

正如海明威說的:「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楊信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懂得沉默,可使自己少惹是非,少留把柄,不讓雜念擾亂心智。

他很聰明,但是不耍聰明,最後得以善終。

古人說:「智者思而後言,愚者先言而後思。」

說話出自天性,不說出自智慧。

為人處世,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洞察力,更是一種大智慧。

三、看破不說破,是善良

《荀子·非十二子》里說道:「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說話說的恰當,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不該說話的時候沉默的恰當,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現。

關於行氣的要領,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呵、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於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2)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

(3)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

(4)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5)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老君存思圖》雲: 「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籤》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朴子?地真》雲:「思一至飢,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凈」。(《老君存思圖》)《神仙絕穀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籤》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恆,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慾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煉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煉,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濕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房中、服食、導引行氣等都是道教修鍊養生之術。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說這些淺見之人,總是強調自己知道的一點,認為就可以成仙,其實乃是片面之論。精、氣、神是構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鍊貴在愛精、保氣、全神。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朴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葯,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濕,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養生也是這樣,應該把服食藥餌、導引行氣、房中之術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強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寶貴經驗和知識。如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飢餓——引者)。去肥濃,節咸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曰飲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並《養性延命錄》引)袁了凡講聚精養生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攝生三要》)這些都是養生經驗的總結,是頗有價值的。道教的長生成仙之說,當然是虛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著許多醫藥和食療保健的知識,導引行氣是氣功、保健功與按摩相結合的強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醫學的知識,這裡面都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這分文化遺產,剔除其虛妄迷信的東西,發揚其科學的內容。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印象很深刻的故事:

有一位朋友,是個口吃,說話特別慢。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有人過來問路,偏偏這個人竟然也是個口吃,這位口吃的朋友在問路人面前,一語不發。

待問路的人離開後,同行的人很疑惑,問他為什麼剛才為何如此沉默。

口吃的朋友回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是回答了,那人會以為我是在模仿戲弄。」

能說會道是一種能力;靜觀不說卻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善良。

日常生活中也一樣,說很容易,懂得適時緘口卻不容易。

就算是再淺顯的事情,談及別人的短處,也需要巧妙地避開,不要加深彼此的痛處。

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看破不說破的背後,不只是管住了自己的嘴,更是設身處地,體諒對方痛處的善良。

孔子曰:「納於言而敏於行。」

說話要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別人。

體諒人心,善待他人,做到看破不說破,飽含了一個人高明遠識的善良。

真正的智者,知而不言,適時緘口。

看破不說破,是千帆過後的淡然,更是體諒他人的善良。

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看破不說破」,喜歡炫耀自己看破的那些小事,只顧自己一時痛快,妄言妄語傷害對方。

有些事情,你我都懂,但不必說出來,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看破不說破,知人不評人,知理不爭論。

所謂看破,不難,巧舌如簧,也不難,難的是,看破不說破。

要時刻懂得,謹慎說話。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說無意義的話。

看破往往需要智慧,不說破則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古琴曲《葬花吟》:流水知音,惜花惜人!
萬萬沒想到,華為幾乎把整本《山海經》都註冊了!

TAG:道教 |